我洗澡的時候在哪裏?
我開車的時候在哪裏?
我逛街的時候在哪裏?
我年輕的時候在哪裏?
我現在在哪裏?
我未來在哪裏?
我沉睡的時候在哪裏?
我出生之前在哪裏?
我死亡之後在哪裏?
【讀者】:有我,我在逛街,我在陪孩子做功課,我在做飯,有這個實實在在的我在做不同的日常活動。我在也就在了,但這個在做日常活動的我隻是一個呈現方式,當下呈現的一切都是我,不隻是這個在做日常活動的我。
【明亮】:你上麵說的不錯。所以無法說“沒有我”,也無法說“有我”。是不是可以不要管“我”這個概念呢?“沒有我“是錯的,”有我“也是錯的,因為這兩個”情況“都無法確定是那回事。
【讀者】:我這個概念就是它呀。我不知要不要管我這個概念。應該要管的,我應該要盡的責任就要盡到。這就是它存在的方式。
【明亮】:我在洗澡的時候在哪裏?這個問題也許不難。但“我出生前在哪裏?”和“我死亡後在哪裏?“就不容易回答了。
【讀者】:我出生前和死亡後就是它that無意識的狀態。現在有我時是它that有意識的狀態。
【明亮】:THAT不是“我”,但可以顯現出經驗(類似做夢)中看似出現了“我”。
【讀者】:That會一直以為它就是我,於是這個我就一直被無自覺地糾纏住。
【明亮】:可以這樣說。夢見“我”的無法說是我。“迷惑”是THAT,“清醒”是THAT。給你思想的沒有思想。給你痛苦的不懂什麽是痛苦。造成“清醒低落”的不懂清醒低落。造成“我”感覺的不懂我這個概念。
【明亮】:你的真正定位是那個終極媒介,這個媒介造成了各種各樣的感覺,認識,故事,概念,名稱,~~~,但媒介卻完全不變。出生之前是這個媒介:它,“活”著的時候還是這個媒介:它。死亡之後還是這個媒介:它。完全無變化,無增加無減少。啥都沒有真的發生。但思想卻不這樣看,從思想位置看來,我就是一個獨立的我,和周圍環境是分開的,思想上的這個“我”是生出來的,會死亡,會損失,會痛苦,會~~~。高級瑜伽就是繞開思想上的解釋,直接品味媒介,這樣品味才是真正的自己。這樣的品味不必排斥“我”的感覺,品味“我”感覺的那位不是我!
明白了這些,那些問題的答案就不需要去確定了。也許可以說標準答案就是“當下”,這個“當下”不是思想上認為的地理位置的當下,也不是思想認為的時間意義上的當下,這個當下是完全無法用任何概念來描述的。洗澡時在當下,出生前在當下,死亡後在當下,有我的時候在當下,無我的時候還是當下,昏迷的時候還是當下。這個當下完全無變化。隻是顯示情況貌似在“變化”。好像一條不可能變化的無限終極變色龍,膚色可以萬變,變出“生”,變出“死”,變出“運動”,變出“時間空間”,但僅僅是膚色變化,類似電視機放出來的視覺效應那樣,圖像圖形貌似變化,本身卻無變化。
【讀者】明白了。所以,你有時說的go primal,或者品味能量脈衝,跟現在說的品味媒介,都是同一回事。我目前混搭,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做練習。有時會突然想起自己各種看聽說聞想都隻是不存在的自己給自己造成的迷陣。 有時想起你說過的"你隻能看到你的本來麵目",我就睜大眼睛來看,下一念又想起你說的"連這個看都是不存在的",於是,就想回了"早上,我一睜開眼睛,就看到了這個世界",那這個"睜開眼睛看到世界"也是思想給出的錯誤解釋。所以,這個"睜開眼睛"就是思想升起了,形成我概念開始了。這個一整天在做各種活動的我就是這樣無形無影中成立了。至"睜開眼睛"也不是"我"睜開的,就是從夢狀態變化成了有我的狀態。你曾經說過這個品味是24/7的,但又不是刻意的。我感覺稍微摸到一點邊角了。因為這些轉換是無形的,一直存在的。但當我如果要刻意去觀察的話,必然升起了一個我去捕捉什麽東西的努力,這個想要去觀察什麽東西的努力馬上就牢牢維持住了這個我,那我還是在觀察我,在裏麵打轉,追著自己的尾巴轉。
【明亮】:是的,GO PRIMAL(直接品味最基本的)以及以前常常提到的能量法,都是說同一個。
概念上的“我”是幻覺不存在。真的存在卻無法說,連“存在”這個概念都無法說,換個說法就是,連“存在”這個概念都無法確定成立,發現一切思想概念都不真成立這才是真味道了。真的“存在”是不需要說的,如果去說“存在”,那麽就是“我”在說在想了,就已經不是真相了。當“看”這個思想概念升起,已經是“我”這個分離個體在看了,已經不是真相了。所以也不必去說什麽“看”。去仔細分析誰在看就是陷入了思想辯證的循環中去了,這種分析是分析不出真相的。你說的不錯,“睜開眼”已經是思想抽象出來的故事了,現實沒有“眼”也沒有“睜開”,也無法確定什麽是“看”這個動作,整個“早上睜開眼看見世界“這個邏輯已經把現實故事化抽象片麵化了。如果思想上認為”我睜開眼看見了世界“,那麽當然了這樣的思想就做實了有一個”我“開始生活了,一切故事邏輯貌似合理地展開了。觀察不是去仔細分析”我是怎麽看的“,而是觀察這些概念的升起是如何讓你信以為真的。你確實有點摸到“明白”了。你上麵的說法都很好,請繼續,不是觀察故事邏輯的細節,而是觀察整個故事邏輯看似是真的,其實不是真相。
【讀者】:我洗澡的時候,我就是“洗澡”。我是那澡盆,我是沐浴液,我是水,也是暖暖的蒸汽。開車的時候,我是”開車“,我是車,我是開車的,我又是窗外變化的景色。逛街的時候,我是”逛街“,我是街,我是貨物,我是街上的眾生。前麵這一切,都是當下意識的顯現。我年輕的時候隻在當下的思想裏。我現在也在當下的思想裏。我未來還是在當下的思想裏。我沉睡的時候在這裏,也在那裏,都在思想裏。出生之前和死亡之後也同樣在這裏和那裏,因為根本沒有生,也沒有死。”道是萬物之本,萬物是道之用“,多年前一位網友提醒的,終於開始明白了些。
【明亮】:說的很好。進一步可以繞過“意識”這個概念,連“意識”這個概念的捆綁都放下了,因為無法確定什麽叫做“意識”。一切都是‘它’,都是自己,沒必要研究‘它’是什麽或‘自己’是什麽了。如果去研究,就又落入思想辯證循環中去了。
【讀者】:理論上說我的一係列動作都隻是思想意識,但是我還是非常真切地感受到!
【明亮】: 你已經真切感受到思想的解釋了:“我在做動作”,這句話的每個字都是思想在編織故事。就像昨晚夢裏思想也說:“我在做動作”,沒有任何差別,就像昨晚夢裏不是“我”也不是“做”也不是“動作”一樣,現在也不是“我”也不是“做”也不是“動作“,思想解釋出來的情況是沒有的,現實不是思想解釋出來的情況,這個“沒有”並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而是思想敘述出來的情況是沒有的,這個“空”指的是思想上敘述出來的概念是空的,並不是指現實是虛空的。發現現實完全大於不同於思想敘述出來的情況,這就是釋迦牟尼強調的《知幻》,他說,知道幻覺了就等於離開了幻覺,就等於覺悟了,不需要過程,沒有過程,比電路短路還快。你認為你沒有真切感受,其實你已經真切感受了。你認為覺悟需要一個過程,其實是立刻的。
【讀者】: 那天似乎忽然明白您一直說的的所指向的。就是說我不屬於、不擁有,不是任何能說出來的,想出來的,寫出來的任何概念,任何語言文字所表的的概念,一切一切名詞、動詞、形容詞...所要形容表達經驗的一切,那是什麽呢?我不知道它是什麽,但是我就是它。沒有主客分離,隻有它。就是說一切經驗還是那個經驗,隻是你無法描述,因為用任何概念描述本身也成為經驗(“思想念頭流”)這種一切無法確定的情況會瞬間
帶來一種輕鬆,似乎從胸中蕩漾出來。
【明亮】: 說的太好了,從語言上隻能像你上麵這樣說了,當一切概念都無法確定是成立的,還能說什麽呢?你就是‘它’,但你無法描述‘它’。何必去描述呢,明白即是‘它’就夠了!一切都是自己,還不夠嗎?還不充實嗎?還要什麽呢?所以,不可能損失,也不可能獲得,當你“生出來”了,這不是獲得,當你“往生”了,這不是損失。什麽“生死”都是思想在忽悠思想自己。請盡情享受在“無法說”的甜蜜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