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把注意力從覺知上轉移到產生覺知的媒介上》

(2022-01-12 13:26:59) 下一個
 
【讀者】: 感覺到痛的感覺不會痛,這是夢參法師說的。這幾天一直在腦子裏翻來覆去的就是這句話,也不知道要幹嗎?
【明亮】: 就是啊,感覺到痛的不是痛。感覺到思想的不是思想。換一個說法,是什麽媒介讓痛的感覺顯現出來了?早上醒來,是什麽讓你知道醒來了?這些問題不是哲學問題。
【讀者】: 是“思想”嗎?我不知道耶,經常是夢裏有思想活動然後帶到醒時,問是什麽媒介,能想到的就是覺知效應。這個“媒介”讓人頭疼,似有非無的,放鬆不下來!早上醒來應該是感覺到了“個體意識”
【明亮】: 不是思想,不是可以說的出來的任何東西。暫時可以歸納為意識或經驗。但不要停留在“經驗或意識”上認定就是這個情況,因為它無限的不是任何東西,它無限超越,不是大小上超越,不是表相到本質這種深淺上超越,因為大小或深淺都是思想上解釋出來的幻覺概念,它超越一切概念,它不可以定義。它卻看似好像是終極媒介那樣可以給你各種感覺各種東西各種情況,它就是思想念頭的媒介。你說“個體意識”這個概念,意識是源於個體的嗎?還是恰恰相反,意識中幻覺出“個體”的感覺來?
【讀者】: 肯定是意識中幻覺出個體,但它無限的看錯自己,毫不費力的就站在“我”的意識中,思想上明白,但沒品味到。同時知道“沒品味到”也是幻覺
【明亮】: 其實,你已經品味到了,感覺到“我”的是我嗎?如果你認為是的,那麽什麽感覺到第二個我?這個問題等同於:感覺到“痛”的是痛嗎?雖然我如此問你,不要落入尋找“我”後麵的我這種邏輯遊戲中。如果你找“我”後麵的我,無窮找下去都找不到。某刻你會自發地感覺到這種尋找無意義。
換個問法:感覺到“人”的是人嗎?思想肯定說是的,真的嗎?別信思想告訴你的答案。
下次疼痛的時候,利用這個機會品味:感覺到“疼痛”的不疼痛,然後把注意力從“疼痛”這個感覺轉移到產生了疼痛感的那個無法言說的“無痛”上,就這樣微妙被品味出來了,好像是痛,也不是痛,說不清了。同理,早上醒來,“我”感覺襲來,立刻品味:感覺到“我”的是無我的,這樣微妙的就品味到了:好像有“我”也好像無我,無我隱隱地漂浮彌漫在“我”中,無我卻同時可以在感覺上“有我”,沒有排斥,似有似無,品味這個吧!注意??不要去確定痛或不痛,不要去確定“有我”還是“無我”,讓自己享受在似是而非的不確定上。
這種練習就是虛雲說的提高疑情。就是心經說的“照見”,每次某種感覺上來了,就像照鏡子一樣,把注意力從“感覺”上轉移到照出感覺的媒介上。
這個所謂的“媒介”是什麽?真的有所謂的“媒介”嗎?現在談談更深入的。如果你能夠做上麵的練習,暫時不要讀下去,等到你準備好了再讀下去不遲。一般人都通過思想邏輯來理解,思想理解成某個神秘的媒介讓你產生了感覺或覺知。思想邏輯就是兩元對立邏輯,思想會自動地在概念上分成兩樣東西去理解了。你確實可以在思想上方便地把它拆開成為“媒介”和“被媒介反應的現象”這兩個麵。其實這就是思想邏輯幻覺。當我提醒你說:把注意力從感覺上轉移到能產生“感覺視覺嗅覺觸覺聽覺情緒思想”但完全不是這些“覺”的它上。你就會通過思想理解把覺知和產生覺知的‘它’拆開來。NO,這樣的“拆開”邏輯是思想幻覺。‘它’是無法拆開的,一切覺知就是‘它’本身。就像夢和夢裏麵的故事無法拆開一個道理。如果你有困難繞過思想,就不要讀這段解釋,先練習把注意力從“痛”轉移到產生痛感的無法言說的媒介‘它’上。先練習把注意力從思想念頭轉移到產生思想念頭的不是思想念頭的無法言說的媒介‘它’上。這種練習可以無限延展到各種覺知效應上,痛,癢,高興,難受,五覺,思想情緒,把注意力從這些上轉移到能產生這些卻不是這些的無法言說上。等做習慣了,再繼續品味:其實沒有兩樣東西在,並非真的有現象和背後的媒介,其實現象就是本質,無法拆開的。現象不再是現象了,本質不再是本質了,一切概念都“去它的”了,這就概念寂滅了,當真停止了,涅槃當下即刻了。
【讀者】:
大雪紛飛後的林海雪原純淨肅穆,置身其中仿佛走進了冰雪仙境之中,頓覺絕離塵囂,身心澄淨。今年的雪特別多,霧凇樹掛美得如夢似幻。厚厚的積雪覆蓋到大小不一的樹上,將樹枝壓成千姿百態,好像冰雕玉砌的動物世界。真美啊!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由衷讚歎。美是什麽呢?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感受呢?是我們的心澄淨虛空了,萬象之美才能映現其中,還是因為置身於清淨純潔的地方,我的內心的美感就自由湧現出來了?黑格爾說美是絕對理念的感性顯現,在他的理論中,理念和感性是獨立存在,而當二者結合起來的時候就呈現為美。但在禪學中,真實的東西隻有一個,那就是“空”,其餘世界萬物包括人的身體思想等等都隻是幻相,連美感也是幻相而已。一個人悟到了他的本質原是“空”的真相,就能超越美醜惡善成敗等等糾結,超越生死究竟涅盤了。
【明亮】:思想上的產生的“美麗”是思想解釋出來的。思想上的“美麗”是基於“有差別”的邏輯上的。比如思想把美麗的北國雪景描述成美麗的。但登山活動結束,開車路過一個吵雜的街區,見到垃圾滿地都是,臭味撲鼻,思想就說“這不美麗”。回到家裏,熱湯端上來家人圍繞其熱溶溶,思想上就說:生活真美麗。節日結束了去上班,同事有些刻薄可怕,工作壓力上來了,思想就說:日子真難過,什麽時候退休啊。思想就像一個挑剔的怨婦那樣不斷地分辨差別。但你注意到了沒有?在雪山上,在垃圾滿地的街區,在溫暖的家裏,在壓力大的辦公室裏,始終不變的就是那個無形無影的經驗流,看似經驗內容在喜怒哀樂地變化,卻是同一個經驗流不變。正如上麵我介紹的練習,把注意力從萬變的經驗內容上轉移到產生內容卻不是內容的純經驗流上,就像從“痛”轉移到產生了痛的無痛上那樣。就這樣,你才能品味出那說不出來的真正的美麗了。真正的美麗就是超越思想上的好壞善惡美醜分辨,發現都是同一個‘它’的覺知效應而已。注意效應不是真相。那無法言說的如金剛不變的‘它’才是真相,才是真正的美麗。
別誤解了,當你登上大雪紛飛後的林海雪原,你應該盡情地享受美麗。我沒有要你去否定這樣的美麗。這樣的美麗確實是真的,是因為這樣的美麗就是‘它’的顯現,效應就是‘它’。過一會兒,車子開過垃圾滿地的街區,雖然感覺上不美麗了,這僅僅是效應而已,其實還是不變的‘它’。當你回到家裏,感覺良好了,依然是不變的‘它’。就這樣你的注意力從萬變的經驗內容中轉移到真正的美麗上:它!
高級瑜伽就是在生活中細微的品味的。再比如,新年到了,你要為家宴準備材料,當你走入了擁擠的超市,雖然你不認識任何人,雖然思想還是說:這個人長相不錯,那個人長相不可愛。雖然你允許思想照樣分辨述說,但你的注意力已經從思想念頭上轉移到了不變的‘它’上了。你明白其實連“思想念頭”都是‘它’的顯現效應而已,無異於‘它’,就無所謂了。這時有一種隱隱的不好說是感覺的直覺:所有人都可愛,整個環境都是自己,都無條件的可愛,都是自己怎麽能不可愛呢?當然了,你不會去擁抱任何人,但隱隱的可愛彌漫你的一切,遍及整個經驗場。你越來越直覺到別人不再是思想上判斷出來的“非我”的別人,你越來越不感覺到有“我”和“別人”的分割了。一切不都是同一個‘它’(自己)嗎。
提醒,不要去套用哲學家的理論,比如康德黑格爾盧梭的理論,他們說的是哲學,哲學是思想邏輯上的“學問”。我說的不是學問,是超越學問的“神性”。如果你把我說的和哲學家的理論比較的話,就會落入思想邏輯幻覺中去了,變成了障礙。
【讀者】:有兩件事值得記錄一下。第一件是剛剛開始爬山的時候,因為天氣太冷而我又不得不脫下手套穿冰爪綁腿等,手指凍得非常疼,那之後的半個小時都是痛入骨髓。那時我就盡量轉移注意力,想到某個悟者說的: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那個感覺不舒服的“覺”沒有不舒服啊!我便想到:那個“覺”隻是神經反射信號而已。信號被大腦歸為“痛”覺,這個痛覺與能轉移痛覺的自覺是一個東西嗎?顯然不是,這個自覺是更加自由的,那麽它屬於與我的肉體相連的思想,還是屬於絕對理性或者禪宗所謂的“本心”?我自然是想不明白的,不過,當我從這些迷思中清醒過來時,手指已經不痛了!
【明亮】:非常好啊,你不是品味到了嗎:“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那個感覺不舒服的“覺”沒有不舒服啊!”。我補充一下,“感覺不舒服”就是“覺”啊,就是覺知效應。什麽顯現出來“覺”了?是無法言說的‘它’,你摸不到也甩不掉‘它’,卻和你完全沒有距離,就是真正的你自己。‘它’可以產生“覺”,但‘它’無限的大於不同於“覺”。很多不太究竟的師傅說:它就是覺知。這樣的說法僅僅是暫時方便的說法,不究竟。也許這樣的說法對於悟性隻能接受這種說法的人來說是適合的。但對於大究竟的你來說要明白,‘它’(即是六祖慧能說的‘自性’或林師傅說的‘本心’)無限的超越“覺知”。就像我以前昏迷後發現的情況,在昏迷中,‘它’是完全沒有覺知的,但片刻後覺知升起來了,覺知裏麵看似出現了一個“我”感覺來,聲稱“我從昏迷中醒來”了。這個“我”之所以說有“昏迷”這回事,就是因為在之後升起的覺知中才能說。如果沒有覺知,就沒有“我”,就沒有任何故事,就沒有任何概念,連“昏迷”這個概念都不成立了。但‘它’無所謂,‘它’可以有覺知效應,也可以沒有,‘它’就是金剛不變,‘它’可以有意識經驗,也可以沒有,絲毫不影響‘它’。對於大究竟的你來說,你不是意識,你不是經驗,你不是覺知,你就是這個金剛不變的‘它’ALONE。
【讀者】:我的情況是經常胡思亂想一大通然後忽然意識到陷入了,然後告訴自己,陷入也是幻象,拉回來。不一會兒好像又跑了,天天樂此不彼的來回拉鋸,明亮先生說有時會有一個好像在拉鋸的過程,不要著急不要在意,我們中毒已深,恐怕想幹幹淨淨地“回頭”難度反而更高。
【明亮】:看似有一個拉鋸戰,一會兒迷一會兒拉回。記得在分析《破相論》那篇文章中林鈺堂師傅說了什麽?他說迷的是本心覺的也是本心,他的意思就是:不是“你這個人”迷了,迷的其實就是‘它’。如果你不明白就看看夢吧,是夢裏的夢我迷了?當然不是。因為夢我根本不存在,不存在的夢我怎麽可以為“迷”負責呢?是的,不否認你感覺到“迷惑”了。與其責備自己說:“怎麽我還迷進去呢?”,要立刻照見這個事實:是“我”造成了迷惑嗎?什麽造成了“迷進去”這個思想感覺?造成迷進去感覺的沒有迷或醒的概念,也就是說,造成迷的不會迷。沒有“我”有迷惑的資格因為根本無我。如果你還不明白,我就換個說法:做夢的那位不在夢中,因此夢中的迷惑與“夢我”無關。放鬆下來吧,就算迷進去了,沒必要責備自己,迷的是‘它’覺的也是‘它’,“迷”了不是損失,“覺”了不是成就,本無差別。當你照見到這個,連迷或不迷的糾結都放下了,這才是真覺悟了。我自己也是常常迷進去的,無所謂,這個所謂的迷進去沒有任何“我”去負責,是無限能量宣泄,是本來麵目而已,迷真是思想上解釋出的“迷”嗎?你能確定迷和覺的分界線在哪裏?迷或覺好像是同一個‘它’能量震蕩頻率忽低忽高,不是問題,去它的,Who Cares?
【讀者】:
另一件事是我又聯想到一個前天看到的故事,對現實生活大有裨益的,所以也提一下。故事說山上有座小廟,廟裏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一天晚上小和尚很不開心,跟老和尚抱怨說:我們這個苗又小又破,人家都看不起。我去化緣的時候很多人不但不理我,還惡狠狠地罵我。有人還吐我口水呢!老和尚默默地聽他抱怨,後來才問他:你冷不冷啊!小和尚說:冷啊!我都快冷死了!老和尚說:不如我們上床睡覺吧!他們睡了好一會兒後,老和尚問:你還冷嗎?小和尚說:一點都不冷了!很暖和很舒服。老和尚問:是棉被給你熱氣的嗎?小和尚說:不是啊!是我自己有熱氣的,棉被本來是冷的,怎麽有熱氣給我呢!老和尚說:對啊!熱氣是你自己的,棉被雖然沒能給你熱氣,但是可以保住你自己的熱氣。外麵的眾生就像這棉被一樣的啊!小和尚就明白了。
最後一個故事自然是不究竟的,但是卻令我印象深刻,想來是因為我的心一直都是在世俗中打轉吧!
【明亮】:這個故事看似不究竟其實指向了大究竟:你自己才是唯一的“在”ALONE。舊約聖經中記載摩西上山和上帝見麵,問上帝,如果山下的以色列人問你是誰,我如何回答他們呢?上帝告訴摩西,就告訴山下的以色列人說:我自己就是我自己。(英文:I am Who I am)。這就是猶太教和後來的耶穌教的原點,集中到了上帝自己對自己的解釋上了。你看看,釋迦牟尼強調的是“自性”,我說的是SELF,摩西的上帝說的是:我自己就是我自己。這就是老和尚要小和尚明白的根本了:一切都是你自己。
就像整個經驗場都是你自己的顯現效應一樣,經驗場中看似熱鬧非凡,看似喜怒哀樂,看似萬變,都是因為你自己在。你自己才是一切的媒介。你是痛的媒介,你是開心的媒介,你是難受的媒介,那些經驗形式或覺知效應都類似夢幻一般,不是真相。隻有你自己才是唯一的真相,這就是六組慧能要你集中到“自性”上的道理了。
小和尚真的認為有一個“世界”在外麵,世界裏有不理他的別人。老和尚明白,其實沒有“世界”也沒有“別人”,整個故事都像夢幻一般似是而非。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故事情節上,而是品味產生故事情節的自己上。老和尚說,好好睡吧,不要擔心,因為你自己才是照亮一切的光明。老和尚發現的情況,不久前已經被量子物理學家證實了,2017年《科學》雜誌刊登文章:《量子實驗證實現實就是你創造的》,請看這篇英文文章吧:
量子物理學家通過上述實驗證明了現實就是思想想像出來的樣子,思想認為光是粒子,它就顯現出粒子的樣子來符合思想解釋。如果思想認為它是波,它就顯現出波的樣子來符合思想解釋。其實它不是光也不是粒子也不是波,而是無法言說。但思想(觀察者)總是追求答案,這要這種追求在,它就跟你玩捉迷藏遊戲。
其實不用量子實驗那麽麻煩,每個人都可以自己證實,每天早上醒來,“我”和“我的世界”是在那微微的“光”出現之後才出現的感覺。在無夢沉睡中什麽都沒有,是沒有“我”沒有“世界”沒有一切內容的。同樣地,從無夢沉睡中也會產生“光”,在光中看似升起了夢經驗,夢經驗裏也出現了“我”和“我的世界”。注意到了沒有?“時間空間”感覺都是在“光”(覺知)顯現之後才看似有的,沒有“光”的無夢沉睡中是沒有“時空”的。我們是不是可以達出這個結論:一切經驗故事都是在有“光”出現了以後才有的?無論是夢故事還是白天故事,都是因為有了“光”。這個“光”是什麽?請你把注意力從經驗故事內容中轉移到這個基本的“光”上吧。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思想判斷左右了實驗結果。俗話說就是自己給自己編的故事,自己當真信了。思想說“我在裏麵,我的外麵是世界”,這個看法就等於思想認為光子就是粒子一樣的是幻覺。現實完全不是思想判斷出來的任何情況,毫無例外,一切可以想象的情況都是片麵的錯誤的。
你會說:難道我就是這個“光”?“光”被方便地定義為“覺知”,方便地說是對的。但究竟地說就不是這樣了。你無限超越“光”,也就是說你無限超越經驗或意識,因為“光,經驗,意識,覺知”都是概念而已,它不可定義為任何概念。這個大究竟可以慢慢體會,暫時先注意一切的基礎都是因為有這個“光”(覺知效應)。
沒有了你中升起的“光”,還談什麽“我”和“我的世界我的生活”?沒有了覺知就沒有個體“我”和個體我屬於的“世界宇宙”。但你不是你中升起的“光”或覺知效應,你就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它’。你不需要任何東西,這就是無條件絕對的意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