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請你解釋一下欲望是否是痛苦的根源,宗教是這樣講的。
【明亮】:我知道很多大師以及宗教都說:欲望造成痛苦。很多低層瑜伽宗教都費盡心機地控製欲望,好像欲望是一個壞蛋。其實,這樣的想法就是不明白了,太膚淺了。情況比膚淺的“欲望造成痛苦”這個看法要微妙多了。讓我們談談欲望吧。
有一個人要去一個國家,他長途徒步旅行,路徑巨大的沙漠。如果要到達目的地隻有穿過沙漠,如果設備充足是可能做到的。他就開始了穿越沙漠的旅程了。他走了幾天,感覺自己迷路了。這時,隨身攜帶的水和糧食差不多用完了。在我講下去之前,我問你,什麽是“欲望”?從一開始的旅行念頭,到實際操作,到發生迷路,到水和糧食用盡,整個這個情節流就是無限終極的欲望。經驗邏輯流等同於欲望流。如果沒有無限整體的意誌,那個“我要去那個國家旅行”的念頭都不可能升起,不用說後麵的事情了。當身體發現沒有水了沒有糧食了,身體會自動地找水找東西吃。這個“找水找食物”當然也是無限整體的欲望。
欲望本身不是問題,因為欲望就是無限整體能量的脈衝,就像心跳和呼吸一樣,上麵故事裏麵的邏輯流也是同一個自發自動的欲望流。經驗中的任何騷動無論多大多小都是無限整體能量脈衝,不由個體意誌為轉移。為什麽“你”會出生?為什麽“你”出生在這個家庭或地方?為什麽“你”有這種膚色?為什麽“你”有這種性別?難道是“你”選擇的嗎?不是。沒有“你”,也沒有“你”的選擇,就是這樣沒有原因地看似“在”了。你認為“我的命運怎樣怎樣”,其實這都是無限的意誌或欲望。《無限的意誌》等同於《無限的欲望》。
從旅行的開始,到穿越沙漠,到迷路,到沒有水沒有糧食,都是無限整體的欲望,沒有原因,沒有為什麽,看似發生就發生了,這些都不是錯誤。但痛苦是怎麽產生的呢?痛苦來源於“應該”或“不應該”。
當這個人在沙漠遇到了困難,身體會自動地去找水找食物,這就是無限整體經驗的流動,沒有錯誤,不但不是錯誤,而是完美在進行中。但思想上產生了“應該”和“不應該”的思想想象。思想告訴你:我應該要找到水和糧食,否則~~~。思想告訴你:我不應該因為沒東西吃而餓死,這個困難不應該發生給我。思想繼續告訴你:我多麽命苦啊,恰巧遇到這種不幸的事情。你看明白了沒有,就是這些思想判斷在試圖解釋不可解釋的經驗顯現,作出很多片麵的結論,賦予了很多“應該”和“不應該”,賦予了“如果這個不發生,怎麽辦?”或“如果我找不到,我就要死了,我可不應該現在就死啊”或者“我還年輕,怎麽可以現在就死呢?家裏人還需要我~~~“。這些思想判斷才是痛苦的根源,但無限整體顯現出來的經驗欲望(或意誌)和心理上的痛苦無關。
痛苦是完全心理層麵的。是相信了自己就是以身體單元為中心的“我”才想象出那麽多故事邏輯來。就在找水的時候,身體作為無限整體本身,是沒有這些故事想象的,身體找水是身體的自動反應,沒有對錯。但思想賦予了很多“意義”,思想訴說了很多:“我不應該進入沙漠,我多麽愚蠢啊”,“我要活下去,否則我損失太大了”,“我不應該找不到水”,“上帝應該派人給我送水來“,”上帝怎麽可以不救我呢?“,”我命好苦啊“,思想編織出來的邏輯多的不得了,一層蓋一層的。思想判斷才是痛苦的根源,思想把從來就不存在的“我”想象出來的,然後就陷入了個體“我”的利益得失中去了,能不痛苦嗎?
身體也許會找到水,也許不會。這一切都是無限的意誌,你無法預測下一個小時發生什麽,你甚至無法預測下30秒鍾發生什麽。如果思想上相信有一個“我”在受難,當然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心理上的痛苦和期盼中。
但無限整體不知道這些“心理”的痛苦,無限整體無原因地顯現出這個情況來,好像是無法控製的夢境一樣,因為這個情況看似發生其實是《不在》的,沒有真的發生。和昨晚的夢境沒有差別。夢境裏麵的“夢我”可以渴死的,但夢結束了,你會悲哀嗎?你明白這個夢境根本沒有發生,是《不在》的。同樣道理,整個經驗顯現都僅僅是看似在,其實不在的。你完全可以允許一切經驗形式的發生或不發生,因為《不在》的不會影響你。就算身體找不到水了,最終渴死了,對於無限的你自己來說,是“完美”進行式,僅僅是經驗質地變化了,變成了其它形式,好像你從夢中醒來差不多,對你絲毫不影響。如果你練習高級瑜伽,逐漸看破經驗的虛幻性,那麽真的哪天發生了困難,你一丁點都不會激動,該做什麽就做什麽,找不到水?那是無限整體的意誌,不是錯誤,沒有關係,最多就是經驗質地變了而已,經驗的變化和你無關。如果你完全不把經驗當真了,也許奇跡會發生,當你不把一切當真了,一切就會誠服於你自己了,本來無限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嗎,當你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了,那麽一切都不同了,微妙的變化也許會發生了。這個我不多說,你自己品味吧。
同樣地,生病也是無限終極整體意誌使然,不由個體意誌為轉移。生病這件事本身可以造成身體不舒服,但沒有心理上的痛苦。但是如果思想想象出很多“為什麽?”,“應該”,“不應該”,“我好苦啊”,“我完蛋了”之類的思想邏輯,這就痛苦了。身體會自動自發地痊愈,如果痊愈不了,也是整體意誌使然,不是錯誤。
再來看看其它情緒吧,生氣就像一切能量脈衝,會自發自動地升起的,生氣本身不是痛苦的來源,但如果陷入了思想邏輯判斷:“我不應該生氣”或“我是學佛的,我怎麽可以生氣呢“,這種心理思維邏輯恰恰把沒有痛苦的能量宣泄解釋出”痛苦“來了。
如果你可以練習無限地放過你自己,生氣就生氣吧,難過就難過吧,哭就哭吧,莫名的缺憾感就讓它缺憾吧,犯錯就犯錯吧,你明白這些都是無限整體即時即刻的能量顯現脈衝,沒有錯誤,不需要解決,寬容地讓它們自動流過,那麽慢慢地,你就開始品味到以前沒有品味到的味道了,印度人說是ANANDA,華人說是《福》,英美人說是BLISS。你會發現一切運作其實是甘甜的,看似的“苦”其實就是蜜甜的,你開始品嚐到無限的你自己的甘甜了。這就是NISARGADATTA大師說的《無生無死的甘甜》(Nectar of Immortality)。他有一本書就是這樣命名的。
耶穌大師也告訴我們同樣的道理。耶穌一直強調父親的恩典,他說父親會原諒你的一切行為的,這就是父親給你的恩典(GRACE)。父親不需要你做什麽,不需要你的回報,他自動會給你這個恩典的,因為他愛你。其實,耶穌說的就是NISAR大師說的甘甜,現實何止是仁愛的父親,整個現實就是百分百的你自己,說什麽父親愛你說的太分離了。一切都是你自己,沒有分離,那麽說“愛”就是多餘的詞匯了。這個明白就是我說的《福》。這個《福》超越一切經驗形式。上麵整個這篇就是指向了這個不需要努力就是你自己的《福》,你品味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