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en講故事

享受生命恩典,體會聖經故事
正文

士師記2:士師俄陀聶和以笏

(2017-08-02 23:37:29) 下一個

【士師記2:20-3】
讀曆史的時候,發現朝代更替的前夕,史官們都毫無懸念地記錄一些異兆,來交代一下上天有意棄掉舊代,興起新朝,給百姓們吃個定心丸,讓他們從心裏認同新君上任是上天的旨意,所以百姓們應該順天由命,擁戴新君。我一直納悶,為什麽這些史書的作者,當朝的權貴,以及黎民百姓,都這麽強調天意呢?難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不也說得過去嗎?有本事的就當王,沒本事的就作賊,和天意真的有關係嗎?改朝換代要順從天意這個理念是從哪裏來的呢?是人們自己想出來的,還是真的有天意,人們不得不認同呢?我成長的背景和所受的教育都告訴我,沒有“天意”這一說,如果真的有“天意”,我們這些自稱“偉大人民”的,努努力,可以“人定勝天”。可現在的我,不這樣想了,我知道這個世界的曆史進程,一定是順著“天意”行的,是順著神的旨意走的。神是設計曆史的,無論是我們個人不值一提的經曆,還是邦國值得大書特書的興亡,都在神的“天意”掌控下。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神的旨意是怎樣借著以色列族的曆史彰顯出來的。在以色列族的第一位士師登台上場之前,“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祂說,“因這民違背我吩咐他們列祖所守的約,不聽從我的話,所以約書亞死的時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從他們麵前趕出。” 鬧了半天,是神把迦南“各族”留下一些人,混在以色列人中間,共享迦南美地的。不是因為以色列人太弱,趕不走“各族”;也不是因為“各族”太凶,賴著不肯走。神的怒氣從本質上是有別於人的怒火的,神想怎樣就怎樣,不用跟人一般見識鬧別扭,所以神的怒氣不會是要單純出口氣,神在憤怒中也會把祂自己要幹的事都幹了,也會讓祂自己的旨意成就。神告訴我們說,祂留下“各族”殘餘的人和以色列人共享迦南,是“為要藉此試驗以色列人,看他們肯照他們列祖謹守我的道不肯。” 

神無所不知,祂通曉過去,現在,未來,以色列人將來什麽樣,祂早就知道了。祂知道以色列人不會遵行祂的道,祂不用為了找這個答案試驗以色列人。那麽,神試驗他們的目的何在呢?神的目的是要以色列人知道,他們是不會謹守遵行神的道的,盡管摩西老前輩給他們留下了五經,約書亞老前輩給他們留下了約書亞記,聖經的前六卷書裏,神對以色列民交代得清清楚楚,真神是哪一位,以色列民是如何被神撿選出來,應該敬拜獨一真神,應該把神對他們的話語代代相傳,分別為聖,等候從他們中間降生那位被亞當,挪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曆代先人們翹首期盼的“女人的後裔”,這位”女人的後裔”可以救他們和世上的其他人脫離罪惡的捆綁,這位救主是主耶穌。經上告訴我們,“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那些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百姓都侍奉耶和華”。到了士師時期,以色列人的人數眾多,在迦南地過上了繁榮的日子,他們在迦南出生的眾多兒女”不曾知道與迦南爭戰之事”。這些後代們沒親眼見過“迦南爭戰之事”,但是肯定親耳聽到過,他們聽了長輩們三番五次地跟他們說起“迦南爭戰”的陳年舊事時,是完全相信呢,還是當作傳說?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他們會不會認真對待他們祖宗們傳給他們的前六卷經書,照著獨一真神和他們的祖宗們對他們的期望,敬虔度日呢?士師記的第三章開始,也是先提出了想“知道他們肯聽從耶和華藉著摩西吩咐他們列祖的戒命不肯”的問題。然後,士師記的作者以列傳編年的方式記錄了曆代士師的事跡,內容非常生動,精彩,扼要,毫無掩飾,人物形象的光輝與瑕疵躍然紙上。聖經沒明確說明士師記的作者,但是被猶太人公認的士師記作者是撒母耳。士師記的第三章,記錄了士師時代前期的兩位士師俄陀聶和以笏,以及一位民間英雄珊迦的英勇事跡和他們的成就。

第一個士師俄陀聶登場前,經上說,“以色列人竟住在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間,娶他們的女兒為妻,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並侍奉他們的神。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忘記耶和華他們的神,去侍奉諸巴力和亞舍拉。” 神對以色列人發怒是因為他們不專心敬拜獨一真神,轉身去拜偶像“巴力和亞舍拉”。而以色列人很可能三心二意,拜真神的同時,還拜偶像,神是忌邪的,不允許他們如此行。以色列人在迦南地開始拜偶像的誘因,是他們和迦南當地人混居後通婚,以色列男子娶迦南女子為妻,以色列人的家庭也把女兒嫁給迦南人。這種互相通婚的行為有效且迅速地導致以色列人背叛真神,轉去拜偶像。一般來說,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組成家庭,互相尊重對方是應該的。但是,真神隻有一位,毫無懸念;人們敬拜的對象也隻能是這位真神,毫無商量的餘地。神早早就嚴嚴地警告以色列人,要分別出來單單敬拜創造宇宙萬物的獨一真神,不可以拜偶像假神。以色列人隨意把迦南女子迎娶進家門,這些迦南女子把當地拜偶像的習俗輕而易舉地帶進了以色列家庭,真是得不償失啊!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美索不達米亞王古珊利薩田的手中。” 這第一個來到迦南地壓迫以色列民族的侵略者,是從遙遠的北方美索不達米亞來的,這個北方的敵人大老遠地跑來,強迫“以色列人服侍古珊利薩田八年”。這八年期間,以色列人肯定受夠了屈辱,終於想起來向真神尋求幫助。當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神時,“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救他們,就是迦勒兄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 

這位拯救以色列人的俄陀聶,就是以色列曆史上的第一位士師。他曾經是奪取基列西弗城的英勇先鋒,並憑著這個壯舉,娶了迦勒的聰明女兒押撒為妻。所以他的妻子和他一樣,是專心敬拜獨一真神的,他的家庭是敬虔的。耶和華神把俄陀聶撿選出來當第一個士師,會不會和他娶了敬虔的妻有關呢?神挑好了要使用的人,一定會親自幫助這個人成為合用的人。經上說,“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他就作了以色列的士師,出去爭戰。耶和華將美索不達米亞王古珊利薩田交在他手中,他便勝了古珊利薩田。” 耶和華的靈親自帶領俄陀聶,帶領以色列人爭戰,當然會打敗仇敵了,而且勝了仇敵之後,以色列“國中太平四十年。” 受了八年壓迫的以色列人,能享受四十年太平日子,是神的恩典啊!因為以色列人舊習不改,在士師俄陀聶死後,可能還沒死的時候,就又開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他們的老毛病又犯了,又開始拜偶像了。

在說下一位士師前,我還想說一說俄陀聶,因為聖經上留給他作士師的篇幅超短,隻有短短的五節經文,一點細節都沒記錄。我認為聖經在他身上如此惜墨,是避免讓人們把他當成偶像,因為他懇定是個罪人中的奇葩,若把他的光輝事跡寫詳細了,難免有人對他起崇拜英雄的心。難道不是嗎?像他這樣攻城池,娶賢妻,被神呼召出來當領袖的人,把他的故事寫出來,該有多精彩啊!但是我認為,士師記的作者和俄陀聶本人更願意我們清楚地記住,這第一位士師的所做所行都是因為神撿選了他,賜聖靈降在他身體,讓他得以完成神的旨意,不負所托。俄陀聶的短短記錄,提醒我們隻需歸榮耀和感恩給獨一真神。

接下來,耶和華使“摩押王伊磯倫強盛,攻擊以色列人。伊磯倫招聚亞捫人和亞瑪力人,去攻打以色列人,佔據棕樹城。” 這裏明確告訴我們,是耶和華使摩押強盛興旺,從迦南的南邊殺上來,占了以色列人的城,壓迫以色列人,“於是以色列人服侍摩押王伊磯倫十八年”。看來以色列遭到侵略,不是因為民族弱小,敵人強大,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神使敵人“強盛”起來收拾他們。這個南邊過來的侵略者稱王稱霸,比北方的美索不達米亞過來的侵略者,多壓迫了以色列人十年後,以色列人才想起來“呼求耶和華”,尋求幫助,是不是受壓迫也能練得更逆來順受啊?以色列人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求靠耶和華,耶和華可是一分鍾都沒耽誤就回應了他們。“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就是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以笏,他是左手便利的。” 便雅憫這個名字的原意是“右手之子”,以色列民是以右為上的,這個”右手之子”生的”左手便利”的後代,不知道是不是一個被族人們瞧得起的人,不管族人看不看得起他,神“興起”他成為族人的”拯救者”。

看來以色列人隔三岔五地要給壓迫他們的人送個禮,這次,以色列人讬左撇子以笏送禮物給摩押王伊磯倫。以笏一看機會來了,“打了一把兩刃的劍,長一肘,帶在右腿上衣服裏麵。” 這把兩刃的劍大約長18英寸,被這個左撇子藏在右邊的大腿側,抽出來的時候並不方便,用勁兒別扭。“他將禮物獻給摩押王伊磯倫,...便將抬禮物的人打發走了。” 他自己跟著也走了。不過,他走到“靠近吉甲磐石之地”時就掉頭回來了,這吉甲磐石之地是在約旦河西岸,屬於迦南地界了,這個地方是當年以色列百姓初次過約旦河的聚集地,他們在這裏擺了十二塊從約旦河裏抬出來的大石頭,記念神以大能之手使約旦河截流,讓以色列百姓走幹地過河進迦南。他們還在這個地方給應該受割禮的男丁統統行了割禮,對神表達專心敬拜之意,然後過了在迦南的第一個逾越節。我想以笏身上藏著劍,走到這樣一個地方,看見那十二塊大石頭,想起以色列人拜偶像,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被外族壓迫,他本人還淪落成了給外族統治者送禮的人,要多恥辱有多恥辱,一定心裏難過之極,終於下定決心,毅然決然地轉身回頭,要去找欺壓他們的摩押王算賬。

以笏回到伊磯倫王那裏時,先煞有介事地對王回報,”王啊,我有一件機密事奉告你。” 經上說“伊磯倫極其肥胖”,這個細節告訴我們,伊磯倫根本就沒有征服者的氣場,一般來說,統治者,征服者還沒功夫發胖吧?至少還沒時間發到“極其肥胖”的地步。經上還告訴我們,這位“極其肥胖”的侵略者不僅沒有一點兒征服者的氣場,還極其缺乏作為侵略者應有的機警,他一聽以笏有機密事相告,馬上傻乎乎地對左右侍立的人發話說,“迴避吧!” 他知不知道對受他欺壓的人要存點戒心啊?他知不知道“極其肥胖”的他,是沒什麽本事保護自己的呢?那些侍立在他左右的人,有沒有個聰明人呀?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他沒存戒心,不能自衛,周圍侍立的人也沒個聰明的。看來這欺壓以色列民的征服者,從上到下,都不具備征服者的氣場,應該是沒本事征服獨一真神的子民的。不得不承認,隻能是神自己出手教訓祂的子民,讓摩押人撿便宜當了回征服者。

左撇子以笏眼看著伊磯倫王喝退左右,根本就不敢相信神給了他這樣的好機會。他急忙上前,來到王身邊,馬上就冒出來一句話,“我奉神的命報告你一件事。”  看來,以笏這個刺客要給被奪命的人交代清楚死因,讓死者死個明白。“極其肥胖”的人不僅很難征戰,恐怕從椅子上站起來都費勁,可是這個時候,肥胖的伊磯倫王竟然聽見神的名字就站了起來。我認為是神催著他站起來,為了方便以笏行刺。“以笏便伸出手,從右腿上拔出劍來,刺入王的肚腹,連劍把都刺進去了。劍被肥肉夾住,他沒有從王的肚腹拔出來,且穿通了後身。” 這個行刺的細節交代的太細了,想不讀明白都不可能。刺殺案發生的場所是王的“涼樓”,毫無防禦意識和能力的伊磯倫王,和看上去手無寸鐵,滿臉忠誠的以笏單獨在一起,連個求救聲都沒來得及喊,就被以笏輕而易舉地刺殺了。以笏得手後,“就出到遊廊,將樓門盡都關鎖”。

“以笏出來之後,王的仆人到了,看見樓門關鎖,就說:‘他必是在樓上大解。’” 王的仆人這樣猜測,很可能是因為以笏那把兩刃的劍,使王的肚腹破裂,腸子裏的髒物流了出來,味道刺鼻,仆人們都聞見了。他們也知道此刻應該是王的最隱私時間,絕不能進去打擾,所以他們就等了又等,終於“等煩了,見仍不開樓門,就拿鑰匙開了。不料,他們的主人已死,倒在地上。他們耽延的時候,以笏就逃跑了。”

經上特意再次提到“磐石之地”,說以笏逃跑時,“經過磐石之地” ,磐石之地提醒以色列人,也提醒以笏,要對神忠心,專心敬拜祂。而專心敬拜神的子民,是無人能敵的。以笏“逃到西伊拉。到了,就在以法蓮山地吹角。以色列人隨著他下了山地,他在前頭引路。” 住在山地的以法蓮等族人,響應了左撇子便雅憫人以笏的集合號角,齊心抗敵,這不能不說是神的恩典和旨意。以笏對跟著他打仗的眾人交代得也明白,“你們隨我來,因為耶和華已經把你們的仇敵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 以笏對敵人,對戰友都清楚地交代了神的旨意,一點兒都不含糊。接下來,以色列人“把守約旦河的渡口,不容摩押一人過去。那時擊殺了摩押人約有一萬,都是強壯的勇士,沒有一人逃脫。” 以色列人在摩押人手中,受欺壓了十八年;現在神讓他們“製伏”摩押人後,享受“國中太平八十年”。

士師記第三章的結尾處,隻用了一句話交代一位勇士的故事,說到“以笏之後,有亞拿的兒子珊迦,他用趕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救了以色列人。” 這位叫珊迦的勇士用的武器竟然是一根“趕牛的棍子”,而且還單打獨鬥地殺了“六百非利士人”。是根什麽樣的棍子能有這麽大的殺傷力啊?有人會想到,這個叫珊迦的人太凶猛了,以色列人殺摩押人也太不留情了,聖經在這裏的記載血腥氣十足。我也有過這種感覺,但是仔細讀經會發現,這章經文對侵略者,壓迫者對以色列人的暴行,根本就沒提任何細節。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經上告訴我們,他們都是很殘酷的壓迫者,以色列人在他們的殘暴下,苦不堪言,所以才跟神哭求拯救。神要以色列人“製伏”侵略者,一定公義,不容置疑。

神要教訓以色列人時,一個“極其肥胖”的摩押王都能帶著人戰勝以色列人。神要拯救以色列人時,一個左撇子,膽子也不一定大的以笏都能被神“興起”成為刺客。神的時候到了時,以色列散居各處的民眾竟能一呼百應,成了精兵強將,同心合力地抗敵,“製伏”侵略者。神降下恩典時,一根平常的“趕牛棍”都可以成致命武器,殺死成群的敵人。

士師記第三章的記錄,大約涵蓋了一百五十年的曆史,是士師時代的前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