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黑暗的原始被造界中,首先出來的正是這時我們最需要的光!從意境上看,上文“神的靈運行在水麵上”以悠長、飄逸的空間滑移拉開天地創始的帷幕;這裏光的出現,則通過瞬間的幻化、點破無邊無際的黑暗背景;兩種動感,一縱一橫,相和成韻,構成創造天地這部偉大樂章的優美序曲。
神看光是好的,賦予光以價值,這個價值當然是從“道”裏麵出來的,被賦予了受造的光,因為光的終極實質在道裏麵。神看為好與人看為好有很大的區別。人看某個東西為好,不一定真好;即便真好,也是因為它客觀上已經有價值。但人不知到,萬事萬物之所以有價值和意義,乃是因為它們是神的創造。所以,這句話也是為神所有的創造定調子,“是好的”還要在後麵反複出現。神在第一日用光對付“黑暗”,不是把黑暗除去,而是把光與黑暗“分”開,沒有黑暗這個對立麵,真正認識光也很難。光與暗的分別,是最基本的分別,代表善惡分別。分別善惡是聖潔之神的本性,也是審判——神不是“開口遍笑”的和事佬。光明與黑暗的對比,是救恩曆史的一般特征。
從物理上看,分別光與暗有一個極為巧妙的用途。在天地初開的時候,時間開始了,因此,為時間製定一個基本度量方法,就成為迫切需要。我們知道,度量空間相對容易:英製裏麵用人的腳來度量長度,這就是尺(foot);希伯來人用他們的胳膊作長度單位,就是“肘”。但是,時間度量要複雜一些,因為要借助穩定、均勻重複的運動過程,比較原始的辦法包括沙漏、日晷等。很巧妙,聖經這裏用光的變化來度量時間:因為神把光與黑暗分開,光可以在黑暗背景下進行十分鮮明的變化。“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這句話用“神稱”引入一種關係,即光與晝、暗與夜的關係;而“晚上”和“早晨”則是描述光的動態變化。因此,這裏實際通過光的周期變化為時間引入一個單位,即晝夜交替的“一日”。看起來這句經文很簡單,但這裏的計時辦法,簡直讓懂得物理學的人拍案叫絕:因為現代計量學中最精確的時間單位正是建立在光波的微觀周期性上,因為光本質上就是周期變化的波!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每年都有很多人前來參觀所謂的原子鍾,就是利用冷囚的銫原子,使它的電子躍遷發出頻率極為穩定的藍光來標定時間。
另外,神最初設計的這個時間單位,應該不是隨意的。就像計算機係統的主頻時鍾一樣,“一日”可以成為宇宙的主頻,管理著整個宇宙中所有物質體係的運行秩序。例如,生物體的活動要與這個時間單位取得一致,那就是生物鍾。所以,第一日中神的創造,釋放了時間之矢,讓它從太古弛向未來,同時用第一個被造物光,“點亮”了時間的標尺。
第一日完成時間的分割,用光對付了黑暗;第二日神開始分割空間,用生氣對付“淵麵”。幽深莫測的深淵在聖經中與死亡是同義詞。將深淵撥開,生命的氣息才有可能透露出來。空氣形成的“天”,是混沌畫麵中的“留白”;這個留白將空間拓出來。天因此開了,諸水也都活了,光可以在水天之間閃耀。
從神學上看,創始第一日與救恩曆史的第一個階對應,最主要的特征是分別明暗。始祖二人由於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而落入黑暗,又因悔改得救而重返光明。亞伯因為效法父母的信心,選擇了光明;該隱則固執人的善惡標準,生命全然黑暗。第二日將水分成天上的水和天下的水,與挪亞時代神使天上的水和天下的水合起來以審判全地正好構成相反的畫麵。所以,第二日遙指挪亞代表的救恩曆史。事實上,《彼得後書》也把這二幅畫麵聯係起來看:從太古憑神的命有了天並從水而出借水而成的地。故此,當時的世界被水淹沒就消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