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 順服

人饑餓非因無餅,幹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哈拿之歌(4):頌讚

(2011-01-30 13:43:51) 下一個


真正奉獻的人一定會被聖靈帶入真實的敬拜。獻祭完畢,哈拿以禱告做了一個音樂史詩般的敬拜。這個禱告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
2:1)是序曲;第二部分(2:2-8)是主題的展開;第三部分(2:9,10)在高潮中結束。

要真正讀懂哈拿這個意義深遠的禱告,我們必要抓住神對哈拿的曆史性揀選這一關鍵,這點已經從上下文進行了分析。但是,要從這段經文得到生命的滋養,我們還要超越馬後炮式的分析,設身處地思考哈拿當時的光景,細致品味這個禱告。哈拿是否真正知道神對自己的曆史性揀選呢?毫無疑問,哈拿不可能知道神將來借撒母耳所行的大事,更不可能像我們一樣明了她和撒母耳在神整個救恩計劃中的作用。神會不會把這些預先啟示給哈拿呢?更不會,否則哈拿的信心試煉也就沒必要了。既然如此,哈拿那些執著持定神的言行豈不是空中樓閣嗎?家人肯定心裏嘀咕:“你在講什麽
----‘等孩子斷了奶,你便帶他上去朝見耶和華’,那小毛孩子懂啥?什麽叫‘使他永遠住在那裏’?你瘋了----沒看見示羅都成了賊窩了嗎?”

看來,我們隻能從另外的地方尋找突破口。哈拿固然不知道發生在她後來的事情,但她肯定熟知律法書,知道神在她以前的曆史中的奇妙作為,更敏銳地知道自己所處時代的黑暗屬靈光景。最重要的是,她真的認識神!哈拿深知,神是行大事行奇事的神,神是卑微之人的神;哈拿深知,她所處的黑暗時代中,仇敵已猖獗數百年,越是這樣的曆史關頭,神越可能開始行大事;哈拿肯定也知道,以色列在埃及為奴的幾百年,之後神興起了摩西拯救以色列脫離仇敵的手,是借著一個利未女子(《出埃及記》
2:1-4),而那時的利未人本來屬於受咒詛的(《創世記》49:3-7)。這樣,哈拿就用不著知道以後要發生的事情了,她甚至也不必知道,神是否真正揀選了自己,隻要常做預備,警醒等候就可以了。弟兄姊妹,我們也當知道,神在每一個黑暗的時代其實都在預備合用的器皿,百萬人中有一個等待神、常做預備的,神就能用這一個人改變百萬人。這就是神奇妙的愛的揀選:即便是所謂的“預定”與揀選,神也與被揀選的人一起做!有了這些預備,我們就來與哈拿一起進入真理的敬拜。

“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的口向仇敵張開,我因耶和華的救恩歡欣!”位於禱文第一層,是一個高昂的序曲,描寫一位屬靈的戰士從警醒預備、信靠得力、到凱旋而歸、歡欣鼓舞的爭戰曆程。“我”與“耶和華”多次重複出現,呼應“這是我從耶和華求來的”的宣示,使主題得到貫通。但在常人眼中,一個的家庭主婦和一個爭戰的勇士有多麽大的不同啊,哈拿該不是“唐吉珂德”吧?當然不是!因為“耶和華”與“我”同在,耶和華是大能的勇士,我要高舉號角,與祂一同爭戰!“我”的仇敵是誰呢?當哈拿提到“仇敵”時,她絕不是對屬血氣的逼迫耿耿於懷;而是以極其深邃的屬靈眼光,追溯到神在創世之初的那一次審判:“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創世記》
3:15);更想到那句話所代表的偉大應許,因著“耶和華”的這個應許,“我”(女子)就在曆史長河中不斷扮演平凡而又至關重要的角色一“我”的後裔中有了以撒,有了雅各,有了摩西,有了撒母耳,有了大衛,並且最終要有那獨一的救主。因此,“我”可以放膽向仇敵開口誇勝,“我”可以在耶和華麵前鼓舞歡欣!

這樣一個信心踴躍、寓意鮮活、激情飽蘸的序曲自然將敬拜的靈提升起來,帶人來到至高者的寶座前,看見“隻有耶和華為聖,除他以外沒有可比的”;看見一個因神而立的天地舞台
----“沒有磐石像我們的神”因為“地的柱子屬於耶和華,祂將世界立在其上”(禱文第二層)。在這個大舞台上,波瀾起伏的曆史劇一幕幕地展開(這正是序曲的深厚底蘊),其中主宰一切的是以奇妙智識衡量人行為的神:祂掌管生死(第六層),分派貧富(第五層),命定興衰(第四層)。但這位萬有的主宰,憑己意行大事的神,斷不是一意孤行的暴君,而是滿有慈愛憐憫和溫柔體貼,因為祂輔助軟弱,阻擋驕傲之輩,賜恩卑微的人(第三層)。這裏用一係列的辯證句式,以曆史的生動,否定機械神觀,表現又真又活的神性。神萬古不變卻又日日常新;信實可靠,卻作為奇妙,智慧難測,又無不指向更高的信實。

在進入高潮部分,禱文以“祂”、“聖民”、“惡人”、“高舉”、“角”與序曲中的“耶和華”、“我”、“仇敵”、
 “高舉”、“角”呼應;爭戰的主題再一次凸顯。但“人都不能靠力量得勝”,因為真正的勇士是“耶和華”。祂是全能者,是審判全地的主。最後,將“所立的王”與“受膏者”放在一起,一下子將意境推高推遠,直指一個屬天的國度:神對曆史的目的就是帶人進入自己的榮耀,這樣,禱文重新回到第一層而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