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1:1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1:2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1:3 萬物是借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
1:4 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1:5 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
解析:
這段經文分可以為三個部分:1、2兩節為第一部分,3節為第二部分,4、5兩節為第三部分。這樣的劃分不僅是根據內容,也與行文格式切合。
先看行文格式:第一、二兩部分是兩個環狀結構,這是約翰書信的特色之一。5節雖然也有環狀特征,但重點在於對比。環狀文字結構一般是為了與邏輯上要表達的“完全”、“圓滿”、“極致”等含義相一致。下麵我們將詳細分析這段經文的內容以及它們要傳達的信息。
三部分的邏輯流程大致是這樣的:第一部分說的是“道”和神;第二部分說的是“道”與宇宙萬物;第三部分專門講“道”與人。而“道”與人的關係是整個《約翰福音》的核心主題:所謂“福音”,自然是給人的福音;而這福音的源頭和總歸就是“道”。
雖然,“道”是從希臘哲學的範疇中借用而來,但“道就是神”四個字卻將這個“道”與哲學中的道嚴格區別開來。中國的道家思想也許隱隱指出一點道與神的關係,但那是十分模糊不清的,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一種仰望和推測;而這裏則是“居高臨下”(top-down)的俯瞰。“太初有道”和“道就是神”說明“道”的神性和本源性:在萬物存在之先的“太初”,道就已經與神同在,祂們是合一而完全的自足自在。這是第一部分的要點。
“道”又是“話”,這個含義比“理”、“規律”等哲學範疇更確切,更豐富,也更根本:“話”的本質首先是表達,表達中包含著能力,就是創造萬物的能力和維持萬物存在的能力;萬物的受造以及萬物背後隱藏的“理”、“規律”隻是“道”之自我表達的結果和表現。這些是第二部分經文的主要含義。初看之下,3節的後半句話隻是形式上與前半句形成封閉環,內容上並不增加含義。然而,它卻非常重要:首先,這半句話將“道”從受造界完全排除出來,沒有給諾斯底主義衍生出的耶和華見證會等異端留下任何餘地;第二,這半句話實際上也使所謂的“神導進化論”不再有任何意義。
既然一切受造物的受造都是道的表達,“道”就自然借一切被造物說話,從太初到將來,永不停息。由於這個事實,我們本來渺小的人認識超然至大的神就可以是很自然而且容易的事;事實上,神的“話”,也就是那永不停息地說話的“道”所發出的信息,無時無刻不在環繞著每一個人,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所需要的最寶貴的資源和動力。這就是人的生命,是人的光。知道了這一點,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學習怎樣聽明白神無處不在的“話”,與祂交流。而聖經就是引導我們與神交流從而過敬虔、喜樂生活的指南。注意,“這光是人的光”沒有對人作任何限製,也就是說,神的話是所有人的光:無論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無論是基督徒還是佛教徒,也不管人有沒有讀過聖經。因為,神通過萬物和人心表達自己,誰都受惠於祂。沒有人能避開這大光的臨在。聖靈是宇宙和曆史的唯一推動力,靈之光是真光。然而,知道這光來源於神的人何其少啊!無神論者為自己的信條慷慨陳詞,燒香拜佛的對著泥菩薩下跪,就連神的百姓也常常把神限製在聖經的字句裏,心中的神隻是一個抽象的宗教觀念。所以,“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是一句極其發人深思的話。
以上對三部分經文的解析,聽起來好像很枯燥。在接下來的一篇文章中,我們將通過幾個小見證來親身體會這段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