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是人對自己各種需求[1]的非物理反應的綜合,是人位格的利益機關。
人的感情對應於神的感情形像。神的感情也是祂的需求,隻是神的自足本性決定了神一切需求的對象都在祂自己(或基督)裏麵。神對自己生命的需求就是愛,神對自己聖潔、公義標準的需求導致他對罪的恨惡和憤怒。但人的需求對象不在自己裏麵。人需求的對象概括起來有兩個:一是神,就是造他的主,這是由靈發出;另一是其它被造物(包括人),主要是魂與體發出。耶和華神不僅賜給亞當管理其它自然造物,還通過使他察看動物喚起他對配偶的需要(《創世記》2:19,20)。他對夏娃的感情正是他悖離神而墮落的原因之一(《創世記》3:17;參見倪柝聲《屬靈人》)。
人的需求包括合理需要和膨脹的欲求。合理需要是神的命定,膨脹的欲求(私欲)是人主觀的傾向。神命定我們的感情器官乃是讓我們知曉一切有利於我們身心靈健康的東西,及時自我調整;就像一個健康的身體知道及時補充所需要的食物一樣,他的胃口就應該是他身體狀況的真實需要。同樣道理,正如一個沒有正常健康的身體往往先在胃口上出毛病而偏食暴飲一樣,一個偏離了神賜予的正常生命的人,其感情中往往充斥著諸多不健康的欲求。而撒旦使人犯罪的工作,恰恰總是在人的情感裏找種子,在人的心思中施肥灌溉,在人的意誌和靈上收獲。那種子就是人的私欲,用於取代真理的根基;那肥料、水分就是邪靈的幽冥之氣,用於發展獨立在真理之外的知識體係,即悖謬的智慧;那收獲的果子就是靈魂與神的隔離,即死亡。所以,聖經上說“私欲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各書》1:15)。
第一顆私欲的種子是撒旦用它的邪靈培植在夏娃情感裏的,就是罪根,它對我們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除去的(我們不能阻止私欲在情感裏滋生),隻等到我們身體被贖。但這之前,聖徒的地位已定,成聖過程中當儆醒的就是自己感情中私欲的種子,通過禱告與聖靈同工,及時將它摒棄,不容它在我們裏麵長大,即抵擋厭棄它。這就是隨時的認罪悔改。
[1] 也許有人會認為體現要求的是意誌,其實感情是要求的直接體現。意誌固然反映人的各種要求,但意誌比感情單純得多;隻有當各種要求經過感情綜合和理性衡量後才能形成意誌。中文聖經所說的“情欲”恰恰可以理解為“感情就是欲求”,而不是單指性的欲求,如“眼目的情欲,心中的驕傲”。這樣也可以理解為什麽使徒(《彼得後書》1:4)與很多神學家把罪直接說成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