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賞析]:如果說曹操的《觀滄海》通過寫景模模糊糊觸及到“天地起源”的根本問題;那麽,這首《登幽州台歌》則通過悲愴的抒情直指另一基本問題--即靈的本源和人的歸宿。事實上,文學家對“靈之源”的思索,作為一種前宗教的自我意識,是人類一切精神活動的總剛,所有其它哲學主題(包括愛和希望),都可以看作它的展開。問題在於,人本的尋求(即“念”)隻能落在自我之外的飄渺空靈的似見非見之物,即“天地之悠悠”;根本不可能達到清晰的實在本質,隻有“愴然而淚下”。“獨”之因不在於無人,而在於無神。
然而,站在文學的角度看,在這首詩之前從沒有人能以如此的震撼力觸及這種精神尋覓的本身以及感覺之強烈;以後也沒有人達到同樣的高度。全詩雖然隻有二十二字,卻在縱深上涵蓋古今、廣大中包羅天地,並使時空有機融合;而一“念”一“獨”指出它們都比不過方寸人心的深度。所以,《登幽州台歌》是當之無愧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致歉】原帖誤將作者寫為孟浩然,特此更正,2009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