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 Lord Tennyson,1809 – 1892)
------------------------------------------------------------------------------------------------
譯記:
這是英國桂冠詩人丁尼生男爵晚年時的著名詩作。
Bar,或 sandbar,是指河流入海口處狹長的沙洲。丁尼生寫到,他希望隨著退潮,悄然航過沙洲,駛入大海。
這裏,“航過沙洲”是比喻死亡;詩中第二節的潮滿將落,是指人生波濤起伏將至終點;第4節中的“領航人”指上帝。詩中,時年81歲的丁尼生記錄了自己麵臨死亡的思索,以及安然、坦然的接受潮落般的回歸。
(譯出此詩,以紀念近日仙逝的西丁伯父。)
------------------------------------------------------------------------------------------------
航過沙洲
(英)丁尼生
舒嘯 譯
太陽西沉,夜晚星光閃閃,
一個清晰的聲音把我召喚!
在我向著大海出發之時,
祈望沙洲上沒有嗚咽哀歎,
願流動的潮水似睡意安然,
漲滿後無聲也無泡沫飛濺,
這來自無際深淵的潮流
此時正要再度向故鄉歸返。
暮色蒼茫,晚鍾飄蕩悠遠,
隨後就要降臨漫漫的黑暗!
正當我登船起航的時候
我希望不會有訣別的傷感;
因為盡管潮水會載我流遠
超越我們時間空間的界限,
當我航過了沙洲的時候
我希望與領航人當麵相見。
-----------------------------------------------------------------------------------------------------------------
Tennyson 原詩:
Crossing the Bar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But such a tide as moving seems asleep,
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
When that which drew from out the boundless deep
Turns again home.
Twilight and evening bell,
And after that the dark!
And may there be no sadness of farewell,
When I embark;
For tho’ from out our bourne of Time and Place
The flood may bear me far,
I hope to see my Pilot face to face
When I have crost the bar.
---------------------------------------------------------------------------------------------
英文詩歌選譯
----------------------------------------------------------------------------------------------
惠特曼(Whitman)《哦,生命啊!》(-- 紀念 Robin Williams)
狄金森(Dickinson)《多少個這樣的早晨 — 我們分離》(Fr18)
狄金森(Dickinson)《除了詩人們歌詠的秋日》(Fr123)
狄金森(Dickinson)《慢慢地來 — 伊甸樂園》(Fr205)
狄金森(Dickinson)《我品嚐未曾釀過的酒》(Fr207)
狄金森(Dickinson)《狂野之夜 — 狂野之夜》(Fr269)
狄金森(Dickinson)《“希望”是個有羽毛的東西》(Fr314)
狄金森(Dickinson)《我喜歡看它舔著一哩又一哩》(Fr383)
狄金森(Dickinson)《靈魂挑選她自己的社群》(Fr409)
狄金森(Dickinson)《我在可能性裏棲居》(Fr466)
狄金森(Dickinson)《因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亡》(Fr479)
狄金森(Dickinson)《這個角度的景觀》(Fr578)
狄金森(Dickinson)《瘋癡多是最神聖的理智》(Fr620)
狄金森(Dickinson)《一條小路並非人工鋪設》(Fr758)
狄金森(Dickinson)《我從未見到過荒野》(Fr800)
狄金森(Dickinson)《寬寬裕裕地備好這張床》(Fr804)
狄金森(Dickinson)《人們說“時間治愈傷痛”》(Fr861)
狄金森(Dickinson)《它是寂寞的歡詠》(Fr873)
狄金森(Dickinson)《令我們望塵莫及》(Fr894)
狄金森(Dickinson)《比鳥兒更加深入夏天》(Fr895)
狄金森(Dickinson)《一個人可能會說句...》(Fr913)
狄金森(Dickinson)《詩人們僅僅點燃了燈盞》(Fr930)
狄金森(Dickinson)《無法察覺地,猶如愁緒》(Fr935)
狄金森(Dickinson)《一種光線存在於春天》(Fr962)
狄金森(Dickinson)《我們可以猜破的謎語》(Fr1180)
狄金森(Dickinson)《歡樂時,時光自行消逝》(Fr1182)
狄金森(Dickinson)《沒有艦船比得上一冊書卷》(Fr1286)
狄金森(Dickinson)《這個短促的生命持續了如分似秒》(Fr1292)
狄金森(Dickinson)《希望是個奇特的發明》(Fr1424)
狄金森(Dickinson)《他們或許不需要我 - 可也或許需要》(Fr1425)
狄金森(Dickinson)《夏天有兩個起點》(Fr1457)
狄金森(Dickinson)《在你想到春天之前》(Fr1484)
狄金森(Dickinson)《蒲公英蒼白的花莖》(Fr1565)
狄金森(Dickinson)《他吃了喝了寶貴的字符》(Fr1593)
狄金森(Dickinson)《不知道黎明會在何時到來》(Fr1647)
狄金森(Dickinson)《黃色布滿邊際的天空》(Fr1733)
狄金森(Dickinson)《我的火山上青草生長》(Fr1743)
狄金森(Dickinson)《就是在這裏我的夏日駐足》(Fr1771)
狄金森(Dickinson)《我的生命結束前已經結束過兩次》(Fr1773)
狄金森(Dickinson)《構成一片草原需要一株三葉草和一隻蜜蜂》(Fr1779)
艾略特(T.S.Eliot)《J·阿爾弗雷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
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不要溫和地步入那永恒的黑夜》
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致我最愛的17歲高中女孩》
遵老同學獨舞先生命,玩笑譯“Someone Like You”
----------------------------------------
為了讀起來方便可以考慮平仄相間:“X平X仄X平”,或“X仄X平X仄”,就會自然地有節奏。
(其實第四行可以是“此刻重歸故裏”。)
“But” 正是在承接上文。這裏是“而是”或“事實上”的意思。丁尼生是在說他不希望有“moaning”的聲音(第一節),“而是”在潮滿回落,一片寂靜中緩緩地漂去。
如果可以這樣理解:
The tide is moving as if it's asleep; and the tide is 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 那麽是否可以這樣改:
滿潮起伏似已入夢
波平聲寂(或者“流緩生息”, 三個主謂短語改成兩個,讀起來方便喘氣兒。 )
無際深淵來的湧動
此時重歸故裏
最後, 問題又來了,這句裏的but讓我迷惑了,顯然是承接第一段的?
But such a tide as moving seems asleep, 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
海水起伏似已入夢
潮滿波平聲寂
無際深淵來的湧動
此時重歸故裏
這輪譯文節奏韻味都是你確定的。我充其量不過拿了張砂紙在外麵輕微地蹭了一下。
第二節第二、四行確有生硬。我們再琢磨一下。其實,對韻和字數都是不必要的限製。詩意需要時,隻管把它們打破就是了。
滿潮流緩聲息
無際深淵來的湧動
返身重歸故裏
非常喜歡第一和三行。 如果不是為了押韻, 第二和四行是否有更好的譯法? 當然現在的樣子已經很好很好了。
一個數學係的人,有如此深的文學素養,還懂多國語言,還懂音樂。。。我太佩服了!
夕陽和夜晚的星星
向我清晰召喚
願沙洲上沒有哀聲
當我即將離岸
海水起伏似已入夢
滿潮流緩聲息
無際深淵來的湧動
返身重歸故裏
暮色和夜晚的鍾聲
黑暗接踵而降
願沒有訣別的悲痛
當我登船啟航
哪怕遠到海角天邊
縱然隨波逐流
希望與領航人見麵
當我駛過沙洲
第二節我的理解是這樣: 滿潮時,海水正在漲落之間,非漲非落,故而看似相對平靜(如同入睡),也沒有漲落時的濤聲和拍起的泡沫。馬上就要開始落潮,這海水就要回返他們的故鄉:無邊際海洋深處。
因為是這樣,就有了最後一節的“bear me far"。詩人在想象的航行是隨著落潮漂向大海深處。
非常非常喜愛你新的一稿!!與原文稍稍有點不同,但保留了原來的詩意、節奏與韻味。
胡說一下:“哪怕遠到海角天邊 / 縱然隨波逐流” 可以嗎? “縱然”可能與原文再接近一點點。
sunset - instead of 日落/落日,是否可以譯作"夕陽"?
最後一段,是否可以再大膽一點:
哪怕遠到天涯海角(/哪怕到海角到天邊)
我願隨波逐流
希望與領航人見麵
當我過了沙洲(crost -- 過了,航過,越過,穿過,穿越?)
還有那句, 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 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full tide, 滿潮,還真有這個說法。 再一琢磨,這句話我也不全懂。舒兄不介意的話,請再解釋: But such a tide as moving seems asleep,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 (突然覺得我這不在添亂嘛, 真不好意思啦。)
我這裏應該是比阿拉斯加早10個小時。明天再聊。謝謝七月!
多謝舒兄!估計您那兒要晚安了。
也就是說,最後6行的基本結構為:
“但願我登船時沒有離別傷感。為什麽呢?因為我是希望航過沙洲時與領航人會麵 (盡管潮水會把我帶到超越了時空界限的遠方)。”
或者:
“盡管潮水會把我帶到超越了時空界限的遠方,我祈願登船時沒有離別傷感,因為我希望航過沙洲時與領航人會麵 。”
這句 For tho’ from out our bourne of Time and Place The flood may bear me far, 我還沒有完全明白原文的意思,以及它們與後兩句的關係。 如果是 For though the flood may bear me far, so far that we'll get beyond (/from out our bourne of) the time and place, 盡管flood may bear me so far, 我仍然要與我的領航員見麵?
舒兄繼續改, 按照您這裏說的。 我來欣賞,學習。 如何?
順著指引去閱讀了關於《城牆根》的文章。對西丁伯父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特別喜歡那種“普通平凡的事物在他的筆墨下變化為鮮活靈動、呼之欲出的藝術形象”。簡潔、樸實中透出無限的意趣!讓人禁不住想要細細地反複地品味……。謝謝舒嘯的介紹。
因為你保留了原來語序,所以這一節第一行的“盡管”(tho’)更加重要,不妨譯出。第二行的“會”(may)也不妨提前到第一行。
此外,第一節和第三節的第一行中的“evening”不妨單獨譯出。因為原詩行與行的節奏是先長後短(音節7-6,10-6,或10-4)。
“淺灘”是我最初直覺取代“沙洲”的,後來也考慮意思不完全一樣, 所以放在括號裏。
實話說, 如果我自己直接讀原文,很難完全領會詩中的意境。比如“bar",怎麽也沒想到它還有沙洲的意思, 我可能會誤解成別的了。
跟著舒兄學習了。
去折騰些俗事。回頭繼續。
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
Moved earth and heaven, that which we are, we are;
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
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 but strong in will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這幾句詩在《Dead Poets Society》中也有出現。
剛才正要入睡,讀到你的留言、譯詩,不禁爬起來讚一下。
非常喜歡你的譯文!至少在這兩點上遠勝拙譯:1. 盡量保持了原詩的多為2、3、5音步交錯的節奏;2.把“航過沙洲”留在了最後一行。
明天醒來再細品。
您的這篇《航過沙洲》, 譯文和原文我都喜歡, 都很有感染力。 所以找了英文的朗讀來聽:
https://www.poetryfoundation.org/poems/45321/crossing-the-bar
根據他朗讀的節奏,又借您的文字重新改了一下, 隻為了接近原文的節拍。借花獻佛,算是對西丁伯父的紀念吧。
日落 星光,
向我清晰的召喚!
願沒有沙洲的嗚咽,
當我即將離岸,
流動的潮水似已睡著,
無聲無息 因為漲滿,
當來自無際深淵的湧動
重返家園。
暮色 晚鍾,
隨後是黑暗!
願沒有訣別的傷感,
當我登(上要啟航的)船;
因超越我們時空的界限,
潮水會載我去很遠,
我希望與領航人見麵
當我航過了沙洲(淺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