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談“造境”
作者:冬永
-------------------
“造境”即意境的構造,說到底是個造境意識問題,就是構造一個意境把自己的情感裝進去,通過這個意境引起共鳴,使別人理解你的情感。而不是在詩中用語言解釋你的情感,否則就是太直白,沒有回味。“造境意識”,用一位詩友的話說“不刻意於造境而入其境,是為佳境”,涉及兩個基礎問題:( 1 )邏輯關係意識。就是每句的意象表達邏輯上要做到句內自圓與句間互圓的相輔相成。就是意象在意境中存在的合理性,或本句能獨立自圓其說,或因前後關係能使其互圓其說。( 2 )間接表達意識。就是用比、興、象征、雙關、暗示等手法把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若幹邏輯關係相輔相成的意象所構成的整體意境間接地暗喻出來。意境的構造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相結合的產物,從下麵兩首習作的整合中,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這兩點:
第一首原作:
天高雲霞淡,楓葉依舊紅。
素女裹青衣,何須彩妝濃。
第一首整合:(隻是整合,離合格的詩仍有一段距離)
天清雲自靜,楓和秋自紅;
素衣浣沙女,何須彩妝濃。
這第一首要表達的主題類似於:天然就是美,人美不在妝上,好人何必戴假麵具,正人君子不是可以裝扮出來的等等。但原作在“造境”上出現了邏輯問題,“ 楓葉依舊紅”中的“依舊”需要有“盡管。。。”的前置邏輯條件才能成立,而 “ 盡管天高雲霞淡,可楓葉依舊紅”是根本說不通的,兩者沒有任何內在的邏輯聯係。這就是句間邏輯不能互圓。後兩句“何須彩妝濃”中的“何須”也需要有一個反證的前置邏輯條件,而“素女裹青衣”還不能足以自然構成這一反證,就是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相輔相成的邏輯連係。所以原作前麵“造”的“境”並沒有能托出“何須彩妝濃”這個“意”!
整合版主要是針對這兩個問題的整合。“天清雲自靜,楓和秋自紅”中各句通過正常的自然現象自圓,強調自然有其本來麵目,有其內在的因果關係,用不著人為去左右,是以“興”的手法詠“物”言“意”,兩句是並列強調關係沒有互圓問題。而後兩句“素衣浣沙女”用西子的典故對“何須彩妝濃”形成了進一步的直接烘托。如此,詩的主題則有了一個邏輯上合理的起承轉合所構造的意境。
第二首原作:
丹陽初照八裏鄉,桂枝浸醇吐清芳。
飄雲遊人不思返,沁心情怡比花香。
第二首整合:(隻是整合,離合格的詩仍有一段距離)
丹陽初照八裏莊,桂枝浸醇吐清芳;
蜂蝶盡解遊人意,沁心情怡不思鄉。
這第二首的主題其實很簡單,就是想描述此地的花香使遊人流連忘返。這首原作的主要問題是缺乏間接表達意識,後兩句其實就是解釋主題的白話:遊人流連忘返是因為花香 沁心怡情。這是解說詞,沒有構造出任何意境。另外,“飄雲”一詞是說“人”還是說“天”?無論是哪一個,詩中都看不出合理的語義或邏輯環境能使其在本句自圓或在句間互圓。
整合版主要是針對間接表達問題的整合。用蜂蝶逐花香嬉戲的意境,來暗喻遊人因花香流連忘返的主題。詩中第二句表達的就是花香之意,“花香”二字一般也不可再重複出現,隻要做好意境上的承接關係,暗喻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蜂蝶盡解遊人意,沁心情怡不思鄉”,詩麵上主語是 “ 蜂蝶”既在自然邏輯上承接了上句,也通過擬人的方式實現了“ 暗喻” ,則“沁心情怡不思鄉”就是 “ 蜂蝶”與“ 遊人”合二而一了!這就是意境構造--入境。
另外,應當強調的是,千萬不要把“意境構造”和“不直白”理解為詩中不能有“議”,“議”的存在是由表達主題的需要而定的。從上麵的整合來看,“何須彩妝濃”和“不思鄉”就是揭示主題的“議”,不僅沒有被整合掉,反而全部意境正是為烘托之而建立的。可見“議”和“意境”並不矛盾,但如果沒有意境的烘托,“議”也就隻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或空洞無味的解說詞了。
相反,還應當強調,也不能說隻有“議”而沒有意境就不能構成詩。很多用語言直抒情懷的新詩就很感人,誰也沒規定古典風格就不行。但直抒情懷有兩個條件值得注意:( 1 )背景是共知的;( 2 )主題是共性的。否則就一定要在作品中對相關背景、事件或事物的線索和與情感的關係做出合理的交代,也就又回到意境構造的問題上了。此外,用語言直接抒情的成功與否,也取決於作者對相關背景或事件矛盾衝突的觀察和把握能力以及對語言的駕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