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學園

起步難,難於上青天!莫興歎,初學有樂園!
正文

七天學格律(第二天 知“用韻”)

(2006-07-29 17:27:34) 下一個
七天學格律
文/雪影梅花


第二天 知“用韻”


  人們喜歡舊體詩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短小精悍、順口易記。為什麽順口易記?道理很簡單:舊體詩詞都是押韻的。有韻自然順口,順口便容易記憶。

  那麽什麽是韻呢?詩詞格律中所謂的韻,簡單說來就是字的尾聲,大致等於現代漢語中的韻母。比如,“長”和“方”的尾聲,按普通話它們的韻母都是“ang”,這個韻母就是這兩個字的“韻”,且它們屬於同一個韻部。那什麽又是韻部呢?韻母相同或接近的字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一個個的韻部。

  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部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這種同韻部字在同一位置上的重複,可以構成了聲音的回環,使作品聲韻諧和,也方便記憶。押韻所押的“韻字”通常都是放在句子的尾端,所以又稱韻腳。比如: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詩中韻腳“枝”、“思”兩字便屬同韻字押韻,它們隔句在同位置上重複出現從而造成一種和諧和回環的音韻之美,使得作品讀來朗朗上口。

  關於押韻,現在有很多觀點,但主要的是押韻從寬從嚴、用舊韻還是用新韻的問題。新韻的韻書有很多版本,但若你普通話說得很好,這些韻書也就沒什麽必要,頂多備本新華字典什麽的就可以了。現在寫舊體詩詞,大多數人還是采用舊韻。舊韻的韻書也不少,但基本都是從《切韻》承繼而來的。目前使用的舊韻 韻書,被普遍認同的是:寫詩用《平水韻》,填詞依據《詞林正韻》。個人看法,對於初學者最好不要貪圖便捷,還是從舊韻入手比較好。因為寫格律詩詞,有個繼承問題。學習舊韻,對更好地理解、把握前人的作品及其作品的音律、節奏等變化是大有裨益的。同時,也不至於鬧出說“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不押韻”的笑話 來。

  最早的《平水韻》韻書,現在已經難見到了。清代以後人們寫詩時所用的韻書主要是依據《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這些韻書都是在《平水韻》基礎上重新編纂頒布的,都屬於“平水韻”類,因此人們習慣上依舊把它們稱作平水韻。

  《平水韻》共有106個韻部,其中: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韻書中平聲分為上平聲、下平聲。這隻是因為平聲字多,所以分為兩卷,等於說平聲上卷,平聲下卷,與現代漢語裏的陰平聲、陽平聲不是一個概念,這點應該注意。

  在今天看來是同韻的一些字,在舊韻中可能屬於不同的韻部。比如“東”、“冬”二字,在舊韻中就分屬兩個韻部,前者屬於“上平一東”,後者屬於上平二冬”。再比如“因”、“音”二字,前者屬“上平十一真”,後者屬於“下平十二侵”。至於這些字在舊韻中其讀音上有何分別,我們現在不需要過多的去追究它。隻須知道:它們在最初的時候讀音是有區別的,隻是後來隨著語言的變化混而為一而已。

  韻有寬有窄,字數多的叫寬韻,字數少的叫窄韻。寬韻字多,寫詩挑選韻字就比較容易些;窄韻字少,選字就比較困難,窄韻的律詩也就比寬韻的律詩少見。

  近體詩的押韻規則是:
  1)除首句有時需要押韻外,其它都是逢偶相押,隔句相押,即在偶數句子的末尾字押韻,奇數位子上的句子不用韻。
  2)一般隻押平聲韻,且要求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也不允許通韻,當然也就不允許出韻了。
  3)韻不能重出,即不許“重韻”。也就是說隻能用同韻部的不同韻字,不能重複用同一個韻字。

  此外,每首詩的首句尾字作平聲時,首句也須押韻。但由於首句本可不入韻(仄聲字收尾時),所以首句的押韻比其它位置的押韻,其要求相對寬鬆些,既可以使用本韻,也可以用鄰韻。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律以首句入韻為常見。

  至於什麽是平聲字、什麽是仄聲字,放在下一日再談。這裏先說說鄰韻。

  所謂鄰韻,不是說韻書上鄰近的韻部就是鄰韻,而是指讀音上比較相近的那些韻部的字。“相近”不以上平聲、下平聲的界限而有所間隔。

  鄰韻,若按中古音劃分,大致情況是:
  a)東冬兩韻為一類;
  b)江陽兩韻為一類(注意在古音中江陽不鄰近,江更接近於東冬,是為特例);
  c)支微齊三韻為一類;
  d)魚虞兩韻為一類;
  e)佳灰兩韻為一類;
  f)佳麻兩韻為一類(特例);
  g)真文與元(部分)三韻為一類;
  h)寒刪先三韻為一類;
  i)刪先與元(部分)三韻為一類;
  j)蕭肴豪三韻部為一類;
  k)庚青蒸三韻為一類;
  l)蒸侵兩韻為一類(特例);
  m)覃鹽鹹三韻為一類。

  關於近體詩的用韻,前麵說了“不允許通韻”,但情況往往也有例外。古人寫詩也有通韻的,並且還找了些理由冠以漂亮的名字,什麽“孤雁出群”、“隻鳥單飛”、“轆轤體”、“葫蘆體”、“進退格”等等,這些都是格律粗通之後的事,這裏就先不說了。

  古體詩的用韻比近體詩要寬鬆,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既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間換韻,有時也允許通韻和重韻,但每次換韻前不得少於兩韻。

  詞的用韻比詩更為寬鬆,不僅平水韻中的鄰韻可以通押,上去聲也可以通押,而且古人的作品中還有不少是以方音押韻的,這主要是唐宋人填詞多倚口語押韻的緣故。清代時戈氏根據唐宋人詞作品的大多數情況,在平水韻基礎上編纂了一部《詞林正韻》。由於這部韻書是以“平水韻”作為基礎的,隻是把其中一些 讀音比較鄰近的韻部進行了歸並、拆解或重新組合,符合詩人們的用韻習慣,所以逐漸為詞人們所接受,詞人們填詞也就漸漸依據這部韻書押韻。《詞林正韻》共分十九個韻部,除了十五到十九五個入聲韻部單列外,其他十四個韻部都平仄另列。

  詞的用韻比較複雜,不同的詞調對韻有不同的規定,有押平韻的,也有押仄韻的,還有平仄互押的;有一韻到底的,也有中間換韻的。總之,詞是倚照詞譜來填,哪裏需要押韻,哪裏不需要,是用仄韻還是用平韻,是一韻到底還是中間換韻,詞譜中都有規定,隻需依照詞譜安排押韻就可以了。

  詩有韻,就如同屋有柱子;柱不穩,則屋必傾。韻不穩,則詩必劣。所以押韻方麵有些情況當有所戒,尤其對初學者來說不可不知:
  1)湊韻:俗稱也叫掛韻,就是說所押韻字,與全句意思不相貫串,而勉強湊合上一個韻字。
  2)落韻:也就是俗稱的出韻。
  3)重韻: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中重複出現,哪怕是一字兩義而並押之,也算重韻。重韻在近體詩中是不允許的,但在古體詩中允許重韻。
  4)倒韻:也就是說將二字顛倒以就合韻腳而押韻。這種情況在某些詞語顛倒後對於詞的理解無多大影響情況下也可以。
  5)啞韻:作詩當選擇聲音響亮的韻押之,自然音調高超。若用啞韻則非但詩句不挺,也會使全詩因之萎弱。
  6)僻韻:又名險韻,指那些僻字或單字隻義的字。
  7)同義韻:用同義字重複押韻,如花葩、芳香、憂愁等,分別意義相同,一詩並押未免重複可厭。
  8)同字義異韻:同一個字,往往有多義,不可勉強借義湊押。如屬於“四支韻”的思字,不可作情思之思押,這方麵初學最宜審慎。

  無論是寫詩還是填詞,“唱和”是經常遇到的情況。唱和不一定要和韻,但有人喜歡顯示自己的才能,唱和時不僅和意,而且還“和韻”。和韻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1)次韻:又稱步韻,即用原詩相同的韻字,且前後次序都必須相同,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2)用韻:即使用原詩中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原來的次序。
  3)依韻:即用與原詩同一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