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歲月

嗬嗬, 想寫自己的一些往事, 整整拖了五年時間, 乘著金融海嘯難得偷閑, 動筆了......
正文

撫今追昔(二) 眾生人物

(2009-04-01 11:58:02) 下一個
我的三十多年人生歲月, 以十七歲為分界, 前十六年在中國的家鄉度過, 後十六年的絕大部分時間, 都居住在紐約的MANHATTAN, BROOKLYN 和QUEENS 三大區。 閑來隨筆, 記敘一些在腦海中留下印象的人和事。

鄭老先生是閩籍先輩華僑, 來美國近四十年, 事業有成, 在社區是頗有民望的僑領。 有一次有機會和他飲下午茶, 大家相談甚歡, 不覺已是天黑。 外麵街上傳來店麵關門拉鐵卷門的“哢哢”聲。  他突然臉色變得灰暗,把杯的手也微微發抖。 我連忙問他是否身體不適。 他連喝了幾口茶才臉色恢複,慨然道:“後生仔(年輕人), 當年我做船員逃船來到紐約, 沒有合法居留身份, 隻能在一家黑人地區的中餐館打工,店前麵還裝防彈玻璃, 平時宿舍就在餐館地下室, 早上十點上來上班, 晚上兩點收工就下樓睡覺。 沒身份怕上街被警察抓去, 就一天也不休息, 整整七年時間, 幾乎沒有離開店門,,,,,” 他又抿了一口茶, 接著說:“七年裏, 每天餐館收工就要出去拉下鐵閘門, 整整連續工作兩千多日。 後來政府特赦了, 我才離開那家店, 可是我疲勞緊張過度,神經受損, 後來一聽到拉鐵門的聲音就會有過度反應。 唉, 那時候的老客(老華僑), 幹活才是真正拚命啊!” 我聽後無語, 默默為老先生再沏上茶。

認識小陳是九三年的時候, 半工半讀的時候的工友,一個內向的香港青年,一天工休的時候, 他突然說他想以十二萬美元價格買下在法拉盛緬街附近的一棟三家庭的磚房,自住兼收租。 我們一眾年輕人皆取笑他:“腦筋壞了, 怎麽買起房子來”。 因為那時的十二萬美元幾乎可以裝修兩家中餐小店了, 很多在FLUSHING附近的CO-OP和CONDO, 都以一萬至數萬的價格求售, 也乏人問津。他隻憨笑著回答:“哦們香港地方小,到世界各地最怕居無定所,買房子虧不了。”  前兩年他的物業以九十多萬美元售出,其他房產也都升值數倍, 請大家到東麗宮飲茶, 腰纏萬貫的他神態間早已不複當年青澀,談論投資心得,大家無不佩服。


浙商林先生夫婦在東歐從商多年,收入頗豐,後來移居美國也任過一任商會會長。 前幾年在曼哈頓經營起了內衣褲批發生意, 一天閑來無事,到他店中小坐, 問起生意如何, 他一臉沮喪地答到:“第一筆就虧了一大票, 見鬼了, 沒想到美國的肥漢大奶媽這麽多, 我按以前在東歐的尺寸進了幾貨櫃內衣褲, 結果到紐約一批發, 小尺碼的全部滯銷, 連運費也收不回來。” 我聽來忍不住哈哈大笑。  後來再光臨他的店麵, 看見生意停紅火, 可能已經領教了美國“體型國情”, 步上正軌了。

玉芬老太是在我工作中認識的“元老級”移民, 今年七十六歲, 來美國已經六十一年, 丈夫是二戰華人士兵, 戰後美國政府優待他們回鄉娶親,不必通過移民排期, 婚後就可以馬上攜眷登船來美, 十六歲的她就隨夫來到紐約, 一住半個多世紀, 現在一人寡居。 我喜歡和這些唐人街“老百科”話家常, 她用一口濃重的台山音廣東話說:“,,,,,,,那時候女仔(女孩子)矜貴啊, 幾十年前美國唐人都係單身佬, 少見唐人女仔,揾唔到老婆,,,,,, 他們收工休息就坐在台階上, 遠遠看到一兩個唐人女仔, 看到眼都不識轉動, 我老公那時候帶我返唐人街, 都唔知幾多人眼熱呢。” 這話我相信, 現已年逾古稀的她,依然清爽秀氣,常常參加粵劇社, 相見當年在唐人街一定是個“眾人爭睹”的中國美人。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