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2001年的感恩節在大多數紐約客和我的心中,除了依舊的節日歡快之情之外,無疑都有淡淡的悲傷情緒 ---- 源自兩個多月前, 9月11日發生在下城金融區那場兩個小時內震驚世界的“世貿中心”恐怖襲擊。
兩座300多米的摩天大樓十幾秒間灰飛煙滅, 近3000個世貿工作人員和救援人員罹難,飛揚的塵土讓我的車在十幾公裏外也覆蓋了厚厚的一層黃沙。那天本來約了同事一起去世貿附近金融出版社購書, 但自己前一天晚上覺得疲勞, 大家相約改期, 第二天早上十點被老媽的越洋電話驚醒,才知道世貿和幾座裙樓已經永遠消失在紐約的天際線。
當時沒意識到事態嚴重, 希望通過新澤西進入曼哈頓辦事, 沒想到所有入紐約的橋梁隧道全部封閉, 高速公路的休息站擠滿了逃難人群, 天空白煙滾滾, 身邊時不時數十輛警車聯隊呼嘯而過, 情形如災難大片場景。
年輕躁動的我平時在家呆不住,那一刻有家難回, 反而隻有回家的念頭。 跟隨車流奔來跑去, 在高速路上徘徊近十個小時,淩晨四點才從紐約山區抄小路回到家中。短短二十公裏的路程, 竟然迂回開了300多公裏。
紐約市大致在一周後恢複秩序, 但是後遺餘震一直到今天還影響著世界各地和美國大眾的生活。大家在驚魂初定中迎來了2001年的感恩節,“9.11”是自己居住紐約9年發生的最具震撼性的事件, 直接的結果是導致我在曼哈頓下城的辦公室一個多月停電話停水而關門大吉。 事業受挫,心情低落之餘,決定借節假日到離紐約一個小時車程的莊嚴寺山區祈福。
踏著漫山紅葉拾級而上直達山門, 那天寺廟中出乎意料的特別多人, 中外皆有。 大殿, 觀音殿, 飯堂, 鍾鼓樓都遊人如織, 似乎劫難之後大家在不約而同地尋求心靈庇護。
自己點了香正在默祈國家平安事業順遂, 起身發現一身長玉立的中年男子正在注視我, 定神一看, 原來是久未謀麵的世交江哥。 他含笑向我招呼, 熟人許久不見, 寒暄起來。問起他為何今天這種合家團聚的日子造訪寺廟。
他指著遠處一位虔誠跪拜的年青男子道:“那是我的朋友, 9.11當天他工作的事務所在世貿77層, 飛機在六七十層攔腰撞進, 幾乎斷絕逃生路線。 後來救火人員衝上來引領他們步行下樓, 剛走出大廈不到十分鍾後大樓就倒塌了,大廈裏的300多個救火員無一生還。 他大難不死, 今天來廟中感謝神明且祈禱救人英雄早升天堂。”
辭別江哥, 轉進齋堂午餐。 赫然發現另一位印度裔同事也在場,大為意外, 詢問他為何也來此參拜。 年過半百的他聳了聳肩膀, 用帶濃重南亞口音的英語說:“還不是9.11嗎? 有個公司俄羅斯同事, 不幸身故了, 是好人哪!” 我略帶同情的說:“是啊,那天有2900多個遇難者啊。” 他更誇張的聳了聳肩, 說道: “其實那天他剛好午後當班,而且睡到十點才起床, 在家平安無事, 結果看電視知道發生了世貿倒塌, 他工作的世貿分行人間蒸發。 覺得自己太過幸運又替同事不幸,悲喜交集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心髒病發不治啦!” 聽得我目瞪口呆。
今年是9.11之後第十個感恩節,回想居住紐約也經曆過不少大風大浪的驚險事件, 例如93年的世貿大爆炸,01年的恐怖襲擊更是讓雙子大樓永遠隻能存在人們的記憶中, 03年的紐約大停電混亂, 08年的金融大風暴,幾個月前突如其來的龍卷風, ……
在佳節來臨之際祈禱這座我渡過大部分青少年時光的“世界之都”永遠祥和平安, 在此的朋友安居樂業實現各自的夢想。
2007年
07年的感恩節平平無奇,本不值得敘述, 但卻是在美國自己家中過的第一個節日, 11月初紐約居所裝修完工,月中入住, 一周後就是感恩節,自然有了紀念意義。 三周後家鄉新居也完工入住, 我飛回中國休假,過了另一個在新家中的節日---聖誕節。 30天內兩次喬遷之喜,讓我印象分外深刻。
紐約的家地處皇後區的新鮮草原區, 是一所外形普普通通50年樓齡的三層紅磚樓。 三年前工作繁忙, 裝修也在一月之內完工, 難免粗糙。 但是有幾個“近”讓我感覺舒適愜意。
一“近”是離紐約最繁華的唐人街“法拉盛”社區隻有五分鍾車程, 絕對不缺少華人生熟麵孔, 呼朋喚友聚會極為方便。 社區內亞洲美食酒樓餐廳娛樂腳按林立,密度絕不在中國任何一個大城市之下。 無疑讓我和中國的距離感和鄉愁大大減低。
二“近”是離中國超市近, 選購日常生活用品極為方便, 入住之後不到一個月, 溫州商團就在離家半個街口的地方開了一個大超市“金旺發”, 從此大小節慶我就很少約朋友外出聚餐,總是請他們來家中購買海鮮瓜果親自下廚,08, 09年感恩節均是家宴款客,友情和廚藝自然“直線上升”。
第三“近”是離皇後區最大的公園之一“考寧漢公園”也隻有50米之隔, 伴著占地2500畝的綠地森林而居, 夏天在公園散步慢跑, 秋天賞葉騎車。後院遠望滿目皆綠, 雖是陋室,也其樂無窮。
第四“近”是離幾所小學中學都是數條小路之隔, 近年不少華人貪圖孩子上學方便而搬入社區, 每天上放學時間, 不少小童由父母陪同嬉鬧走過門前,平添不少熱鬧人氣。
紐約的家已經伴我走過第四個感恩節,三年間也招呼過幾乎所有居住或觀光紐約好友來家中小聚,也許它還要跟隨我渡過不少節日, 感恩節之際, 希望在中國的好友在不久將來都能來這和我一起分享火雞大餐,讓我一盡地主之誼。
福州的家和紐約的家相比, 在年齡上可算“兒童期”,座落在五四北的一片半山小區----有個好聽的名字“香榭麗居”。 04年落成, 05年底我從溫州炒房團轉售購入時還是“毛坯房”。其間內裝飾修修改改, 工程斷斷續續,到07年底才正式入住。選材工藝的完善細致絕非紐約小樓30天趕工的“豆腐渣”工程可比。
我近年回國都居住於此,閑暇時帶三條可愛的小狗到後山鍛煉, 看池中遊魚,坐後院藤秋千,陪父母三餐。 其放鬆閑適竟讓我婉拒不少老友的旅行邀請。
和紐約的家正相反,這小樓以其“遠”的特色來留戀吸引著我遊子的心。樓盤的地段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算偏僻遙遠, 而我家離小區入口還有一公裏路, 但是對於每天在喧鬧曼哈頓中城上班的我, 這份遠離塵囂的靜謐分外可貴,特別是仲夏夜晚, 在陽台迎習習涼風遠眺山上層層錯落的別墅燈火和城市很少見的朗月明星, 一種難言的放鬆感讓我這資深海龜不時生出“不如常駐”的依戀。
另一個“遠”來自我的內心。平時在國外不少機會長途渡假,但是公務繁多, 不管在夏威夷海灘還是在科羅拉多的大峽穀, 客戶電話事務總是接二連三,讓人應接不暇, 而且嚴格的公司條例讓我們絕沒有“關掉手機”旅遊的瀟灑自由。常常“身在旅途心在忙”。 隻有越過大洋, 回到這家中, 異國他鄉的瑣事就有了一種“鞭長莫及”的遙遠距離感, 就算有來電也是親朋好友敘舊相約的輕鬆, 浸泡在“無所是事”的氛圍中,才能真正體味生活況味。
寫到這裏, 似乎心靈深處那種避世情懷有些鬱動,讓我有“不如歸去”的衝動。和旅美中國好友互發短信祝賀佳節的時分, 默默希望他們將來盡快實現各自當年遠渡重洋的抱負, 大家能經常一起返鄉, 在香榭小樓享受片刻異國難得的閑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