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歲月

嗬嗬, 想寫自己的一些往事, 整整拖了五年時間, 乘著金融海嘯難得偷閑, 動筆了......
正文

消逝的華埠老店(1) (圖)

(2010-01-31 18:34:31) 下一個


紐約除了有 “時尚之都”, “金融之都”, “潮流之都”外, 還有一個稱謂是每個紐約老客(NEW YORKER)都會自豪提及的就是----“美食之都”。許多世界各地的優秀廚師和餐飲專才被兼容並蓄,鼓勵自由創業的美國文化吸引, 每年大量移民湧向這美國最大的城市。

紐約擁有引以為榮的18,000多家餐廳,所具有的美食風味之多是沒有任何城市可以與之媲美。同時在這座城市裏還擁有一批品位不凡的用食客,許多老練、極具想象力的廚師和他們一起構成了這個多姿多彩的美食之城。

但是世界大都市的餐飲業競爭也是非常激烈, 每年都會有不少餐廳因為房租上漲, 城市規劃, 人口遷移, 菜式水準等原因而被淘汰。 在紐約居住的十六年裏,至少目睹了一半華人社區的中餐酒樓和飯店成為“昨日黃花”。 今天開車經過曼哈頓華埠, 又看到不少店麵在裝修和換招牌,不由得有些 “有人辭官歸故裏, 有人星夜趕考場”的感慨。 回憶起幾家已經消逝不在的老飯店和一些老友舊事。

“肥仔記”和“勝記”

這兩家當年都是位於曼哈頓唐人街中心的老店, 經營地道的港式粵菜, 菜式水準穩定, 平淡中見功力,一盤普通的廣式清蒸草魚被他們料理得入口即化,香濃美味; 炒水通菜鮮嫩翠綠,讓人垂涎。 肥仔記走平價大眾路線, 勝記價格稍高,但是海鮮更加豐富精彩。

長我兩歲好友阿鼎自己也是廚師兼“美食家”,那時最喜歡招呼我一起去“勝記”和“肥仔記”就餐。 大家從95年打工認識, 那時都是二十出頭的小夥。他英俊,隨和又沒有心機, 和我自然投緣,一起工作了數月,後來換工作離開, 聯係也就淡了。

不想96年春節在中國休假, 突然在新年鍾聲過後收到他從美國打來的問候電話, 雖然短短幾句, 卻讓我感動至深,美國餐館工作繁忙而緊張,這份牽掛讓我分外難忘。

過年後回到美國,我們就成為交往最深的老友。每次到“勝記”, 做廚師的他雖不寬裕, 總是叫上一堆粵式海鮮菜肴, 在頻頻招呼我的同時, 自己也落筷如飛, 好客又嘴饞的“老饕”形象讓人發笑, 有時侯兩個青年還會為誰吃最美味的“魚腩“而你搶我奪……, 直到98年, 他去了遙遠的外州開餐館,後來成家立業, 就漸漸失去聯絡。

十年未見麵, 當年一眾年輕人大多成為美國公民,事業有成。聽說他一直沒有解決非法居留的身份問題, 餐館生意也清淡。但是服務發達的電訊公司讓大家的手機號碼更改過頻,沒有一個可以“有空聊聊,永遠不變” 的老號碼, 一旦失去聯係難以問候。 希望哪天在唐人街的熱鬧街頭, 有人如當年一樣親熱的拍我的肩膀, 回頭可以看到鼎哥的笑臉……。



“祥來”越南餐廳

當年“祥來”越南餐廳位於著名的紐約福州街----東百老匯, 現已經歇業多年,店麵被新移民接手改成了福州小吃店“老三小吃”, 生意依然興隆。

那時候餐館經營越南牛肉粉, 春卷,烤豬扒等小吃,份量適中,口味正宗。 特別是牛肉粉的湯底, 據說是用26種香料加大量的牛骨熬成。 那種難言的鮮美滋味在口腔碰撞, 讓人一試難忘。 各種安南飲料也很有特色,確如:龍眼冰, 清補涼, 法式咖啡等。

第一次去“祥來”就餐是95年, 是在美國第一次請女生單獨吃飯。猶記得如今天一樣淩烈寒風的天氣, 兩碗熱騰騰的豬排河粉,一碗酸湯魚和一碟烤蔗蝦, 兩個不太熟悉的少年人興奮又好奇的心情……。

那時候我的“中餐學位”已經快要畢業,準備去大學報名, 想找份工作掙一份“書本費”。 就到了新澤西的JERSEY CITY一家中餐館打工,很小一家外賣店, 隻有中年的老板和他的朋友分別做廚師和打雜,我就負責接電話招呼客人。

因為是黑人區, 所以三個大男人白天一起上班, 晚上一起在閣樓睡覺,連門也很少出, 幾乎把我這外向健談的小夥子“悶到抽筋”。 峰回路轉, 幾天之後, 老板的外甥女從中國來了, 一個17歲叫“小雨”的女孩, 長相甜美可愛, 能歌善舞, 也是福州人。 她初來國外想在中餐館學習一些謀生手段, 小女子自然不能跟隨出廚房師傅掂大勺,就拜我為師, 學習一些電話接待的簡單英文和技巧。 大家年輕相若, 而且成長的背景相近, 自然有聊不完的話題, 每天的工作也變得生動有趣。

那天兩個精力充沛年輕人一同工休,就冒著嚴寒相約從新澤西乘公車到紐約, 在繁華的東百老匯看到“祥來”的招牌, 就進去就座。 大家都沒有點越南菜的經驗, 就讓服務員推薦了幾樣, 一試之下, 確有“驚豔”的感覺,滾燙酸辣的東南亞口味將寒氣驅散。 後來這家小店就成了我常去的“據點”,直到幾年前不知何故轉讓。



當年非法移民年輕人大都身負重債遠渡重洋, 一周後, 小雨就由親戚介紹踏上新的餐館崗位開始工作,大家再未謀麵。 開始時候還互通電話問候鼓勵, 但初來國外的人大多生活飄泊, 90年代中期手機還很不普及,最終彼此失去聯絡而杳無音信。 一晃已經十幾年, 現已而立之年的她應該有了自己的溫馨家庭和一片天地。 又是冬至,不知道她是否還記起那碗越式酸湯魚。
nul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