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三十三常憶遺教
  一個有孝心的子女,不管他的雙親去世多麽的久遠,對於他雙親的臨終遺言,都會牢記不忘;同樣地,一個真誠的佛弟子,對於佛教的遺教,也應念茲在茲,深刻於腦海。近閱《指月錄》,每一位禪宗祖師傳法時,總是對他的受法弟子鄭重地說:“昔如來以正法眼藏,付於迦葉,展轉囑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今天我們雖然沒有受到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三十一道源尊宿
  道源尊宿,俗姓王,河南商水周口鎮人,與筆者有同鄉之誼。尊宿因幼年生母棄世,不容於庶母,與胞姊皆賴嬸母撫養成人。二十歲那年,不幸相依為命的姊、嬸,又相繼病逝,尊宿悲痛之餘,頓感人生之苦空無常,乃毅然落發為僧。二十四歲受具於湖北漢陽歸元寺,稍事參學,旋即回至出家小廟輔理寺務。二十八歲,因悉律宗大德慈舟法師於江蘇常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十九印順導師
  我來到祖國台灣島,除了親近慈航菩薩之外,就是印順導師。以時間的先後而論,親近慈航菩薩較早;以時間的長短而論,親近印順導師較長。但讀者千萬不要誤會:“你掛出這麽二位當代大德的招牌,是不是有意來抬高自己身分?”不是的,我完全沒有這個意思。我所以要把他們二位老人家的招牌掛出來,是因為他們二位老人家對我來台出家以後的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十八慈航菩薩
  慈航菩薩,即是德高望重、中外皆知的慈航大師。因為他圓寂五周年後開缸肉體不壞,人們都說他老人家是肉身菩薩,所以,我也以菩薩稱之。其實,就是他的肉體壞了,菩薩二字,他老人家也是當之無愧的!
  菩薩俗姓艾,字繼榮,別號彥才,福建建寧人,生於一八九四年,寂於一九五四年,僧臘、戒臘皆四十三,世壽整整六十。
  菩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二十七暖暖住山
  一九五四年二月,我離開了彌勒內院,去基隆暖暖住了茅篷。說來,這又不得不歸於“緣”的力量了。
  基隆千佛寺,在一九五三年彌陀佛誕舉行了一個念佛七,因為該寺的住持知道律航法師是專修淨土的人,所以特派專人來彌勒內院請律老去當主七和尚。律師雖然是一位皈命淨土的行人,但因是老年出家,對於佛七儀規法事。卻不懂。然而人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十五暫棲靈泉
  在靜修院我正和清霖同學談著,又有幾位同學從彌勒內院下來;大家初見到我的時候,跟清霖同學初見到我時一樣,都不知道我是“何許人也”;經清師一一介紹,大家才親切地圍著我,問長問短的,對於我的遭遇都顯得很關心,且有的同學感歎不已,以為我們的相逢,猶如隔世!
  這時候我才知道浩霖同學,已把我的經曆和盤告訴了同學,並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二十三天降至喜
  有因有緣事易成,有因無緣法不生;
  不信且看寒江柳,一經春風枝枝青!
  這首偈子,是一九六二年,我在大崗山上堂說法時所說。學佛的人都知道世出世間一切的一切,都要“因緣具足,乃得成辦”的。如果隻有因而無緣,或隻有緣而無因,終無成就的可能,世間法如是,出世間法亦然,這道理在佛教的典籍中,可說是不勝枚舉的。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十一轉業萬裏
  舉辦退役士兵受訓的目的,是希望退役的士兵們,走入社會後能做一個奉公守法、恪盡職守的人,給社會人士一個良好的印象。
  我是一九五二年六月一日接到退役證明書,也就是同年同月同日被送到花蓮縣政府。那時花蓮縣長叫楊仲鯨,他給我們講話的時候,給我們灌足了迷湯,打足了氣,他說:“你們都是‘百戰功高’的勇士,都是‘英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十九正念得生
  信不信由你,下邊幾件事,是我親眼所見和親身所經曆的!
  花蓮某地區靠海有一處密不透風的森林,長約二十裏,最寬的地方也有數裏之遙。林中因為常年不見天日,又罕人跡,無形中便有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籠罩其間;再加上附近居民的種種鬼怪傳說,一些膽量小的人就把這一帶,視為“隻合鬼住,不宜人居”的恐怖之地了!
  一九五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十七海島到了
  我們幾十個與世無爭的窮和尚,因為時局而有了這被征入“伍”的“壯舉”了。大家想到這兒,很自然地就生起一種“時耶!命耶”般的感傷,而這種感傷又無處陳訴,除了同聲一哭,還有什麽辦法?
  中年軍官見我們哭得那樣子傷心,雖然也似“難過”,但他是“奉命”來抓我們當壯丁的呀!豈能因為我們的同聲一哭,他就能大發慈悲釋放了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