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七古佛韻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2010-01-21 01:56:25) 下一個
七古佛韻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毗婆屍佛

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

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屍棄佛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毗舍浮佛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拘留孫佛

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拘那含牟尼佛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於生死。

迦葉佛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釋迦牟尼佛

幻化無因亦無生,皆則自然見如是;

諸法無非自化身,幻化無生無所畏。

恭請自 大智化人 的禪友園地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色欲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戰兢自持,幹惕在念,則亦難免不被所迷。試觀古今來多少出格豪傑,固足為聖為賢。隻由打不破此關,反為下愚不肖,兼複永墮惡道者,蓋難勝數。《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則生死斷難出離。即念 佛法門,雖則帶業往生,然若淫習固結,則便與 佛隔,難於感應道交矣。

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淨想。

  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縱盛,斷不敢於母姊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姊妹女,則理製於欲,欲無由發矣。

  怨想者,凡見美女,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蠍,砒霜鴆毒,烈百千倍。於此極大怨家,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

  不淨者,美貌動人,隻外麵一層薄皮爾。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發,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

  華瓶盛糞,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華瓶。皮內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裹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戰兢幹惕,痛除此習,則唯見其姿質美麗,致愛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沒後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猶可,入畜女腹,則將奈何?試一思及,心神驚怖。然欲於見境不起染心,須於未見境時,常作上三種想,則見境自可不隨境轉。否則縱不見境,意地仍複纏綿,終被淫欲習氣所縛。固宜認真滌除惡業習氣,方可有自由分。(正)複甬江某居士書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93



◎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者,為不推之於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欲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爾。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禍之烈(指色欲),世無有二。亦有不費一錢,不勞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樂,遺子孫以無窮之福蔭,俾來生得貞良之眷屬者,其唯戒淫乎!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95



◎淫殺二業,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最難斷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殺。二者之中,淫則稍知自愛者,猶能製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淨,了無絲毫蒂芥者,唯斷惑證真之 阿羅漢方能之爾,餘則愛染習氣,雖有厚薄不同,要皆纏綿固結於心識之中,從劫至劫,莫能解脫。(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438



◎愛妻愛子者,隻知愛人之好,不知愛人之惡。養成禍胎,或至蕩產滅門者,皆由貪與愛之私欲所致也。若將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淨盡,則愛人之是是非非自知。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須夤緣妄求矣。此物字,先要識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則其格除,乃易易事。否則,盡平生力,不奈彼何。縱讀盡世間書,也隻成得一個依草附木,隨波逐浪漢。甚矣,私欲之物之禍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冤家,決不令彼暫存吾心,則即心本具之正知自顯。正知顯而意誠、心正、身修,順流而導,勢如破竹,有不期然而然者。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 佛。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其不能為堯舜,不能作 佛者,皆由私欲錮蔽,不奮克念之功,遂致從劫至劫,隨私欲轉。輪回六道,了無出期。可不哀哉?然專以格致為訓,不以因果相輔而導者,或難奮發大心,勵誌修持也。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89



◎貪者,見境而心起愛樂之謂。欲界眾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愛而生。若能將自身他身,從外至內,一一諦觀:則但見垢汗涕唾,發毛爪齒,骨肉膿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屍,汙如圊廁。誰於此物,而生貪愛?貪愛既息,則心地清淨。以清淨心,念 佛名號,如甘受和,如白受采。以因地心,契果地覺;事半功倍,利益難思。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83



◎男女居室,原為上繼祖宗父母之香煙。已有幾個兒女,便可不致有後嗣之慮。若猶不肯息淫欲,則便為不自愛,並不愛其妻之忍人矣。況汝與宗德皆欲修淨業,生西方。若男女情欲不能斷,則淨念便被欲念夾雜,不易得益矣。汝且勿謂光為僧人,尚論人夫婦房室事。須知世間有作為人,皆須節欲,況學佛之人乎?況宗德生已損傷,不生之人乎!(複馬宗道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頁592



◎人未有不願自己及與子孫悉皆長壽安樂者,若於色欲不知戒慎,則適得其反,誠可痛傷。

 故孔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孟子曰:養心者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係於色欲之能寡與否,居其多半。不慧絕無救世之力,願存壽世之心,爰增輯刊布此書(即《壽康寶鑒》),以期自愛而並愛其子若孫者,得是編而詳閱之,則利害之關,明若觀火。內而戒勖子孫,外而戒勖同倫。又祈展轉流通,俾遍寰宇。庶一切同人,鹹獲壽康,是所馨香而禱祝者。

  人從色欲而生,故其習偏濃。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聖王以愛民之故,即夫婦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鐸巡於道路,冀免誤送性命之虞;其慈愛為何如也。及至後世,不但國家政令不複提及,即父母與兒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數少年,誤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閱世數旬,見聞頗多,不禁悲傷。因募印此書,冀諸同倫,鹹獲壽康。所願得此書者,各各詳閱,展轉流通,勿令徒費心思錢財,而毫無實益,則幸甚幸甚!(壽康寶鑒題辭一及二)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頁844~845



◎一切事業,以身為本,身若受虧,事俱消隕。傷身之事,種種不一,最酷烈者,莫過淫欲。是以君子,持身如玉,閑邪存誠,夙夜兢惕,如是製心,欲念不起,何況邪淫?蔑倫越理。世有愚夫,不知此義,每致縱欲,不遵禮製貪暫時樂,受長劫苦,減算折福,尚其小爾。以故前賢,敬輯此編。冀諸同倫,共樂性天。不慧有感,增訂流傳,高懸殷鑒,以拯青年。

釋印光撰「普為印施《壽康寶鑒》及展轉流通讚揚勸閱諸善士回向頌曰」



◎ 天為大父, 地為大母。一切男女,皆 天地之子女,皆吾之同胞。既是同胞,當盡友愛,保護扶持,以期各得其所。如是,則為 天地之肖子,無忝所生矣。既能保護扶持天地之子女,則天地必常保護扶持於其人,令其福深壽永,諸凡如意也。倘或肆意橫行,欺淩天地之子女,則其折福減壽,滅門絕嗣。一氣不來,永墮惡道,經百千劫,莫複人身者,乃自取其禍,非 天地之不慈也。

  餘且勿論。即如妻女姊妹,人各共有。人若熟視己之妻女姊妹,己則憤心怒氣,即欲毆擊。何見人之妻女姊妹,稍有姿色,心即妄起淫念,意欲汙辱乎哉?夫同為 天地之子女,是吾同胞。若於同胞起不正念,則是汙辱 天地天地之子女,欺侮同胞。其人尚得自立於 天地之間,而猶謂之為人乎!況夫婦之道,與乎三綱五常。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以其有人倫也。人若行蔑理亂倫之事,則是以人身行禽獸事。身雖為人,實則禽獸不如也。何也?以禽獸不知倫理,人知倫理。知倫理而複蔑倫理,斯居禽獸之下矣。

  然一切眾生,由淫欲生,故其習偏濃。須深提防,作親、作怨、作不淨想,庶可息滅邪念,而淳全正念矣。怨與不淨,前序已明。茲特約親而為發揮,冀諸閱者,同敦天倫,毋懷惡念。《四十二章經》,示人見諸女雲,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生度脫心,息滅惡念。《梵網經》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當生孝順心,慈悲心。如是則尚保護扶持之不暇,何可以起惡劣心,而欲汙辱乎?

  明有一生患淫,不能自製,問於王龍溪。龍溪曰,譬如有人謂汝曰,此中有名妓,汝可搴幃就之。汝從其言,則汝母女姊妹也。汝此時一片淫心,還息否?曰:息矣。龍溪曰,然則淫本是空,汝自認做真爾。人果肯將一切女人,作母女姊妹視之,則不但淫欲惡念無由而生,而生死輪回,亦當由茲頓出矣。(不可錄敦倫理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471~473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之禍,動輒喪身殞命,而人多樂於從事,以身殉之,雖死不悔者,其唯女色乎!彼狂徒縱情欲事,探花折柳,竊玉偷香,滅理亂倫,敗家辱祖,惡名播於鄉裏,毒氣遺於子孫,生不盡其天年,死永墮於惡道者,姑置勿論。即夫婦之倫,倘一沉湎,由茲而死者,何可勝數?本圖快樂,卒致死亡,鰥寡苦況,實多自取,豈全屬命應爾哉?彼昵情床第者,已屬自取其殃,亦有素不狎昵,但以不知忌諱,冒昧從事,致遭死亡者,亦複甚多。故《禮記.月令》有振鐸布告,令戒容止之政(容止,即動靜,謂房事也),古聖王愛民之忱,可謂無微不至矣(忌諱,《壽康寶鑒》詳言之,俱宜購閱)。

  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者,無不推之於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欲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爾。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禍之烈,世無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

  亦有不費一錢,不勞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樂,遺子孫以無窮之福蔭,俾來生得貞良之眷屬者,其唯戒淫乎!夫婦正淫,前已略說利害,今且不論。

  至於邪淫之事,無廉無恥,極穢極惡,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豔女來奔,妖姬獻媚,君子視為莫大之禍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臨,皇天眷佑;小人視為莫大之幸福而納之,必致災星蒞止,鬼神誅戮。君子則因禍而得福,小人則因禍而加禍,故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世人苟於女色關頭,不能徹底看破,則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樂,以及子孫無窮之福蔭,來生貞良之眷屬,斷送於俄頃之歡娛也。哀哉!安士先生《欲海回狂》一書,分門別類,縷析條陳,以雅俗同觀之筆,述勸誡俱摯之文。於古今不淫獲福,犯淫致禍之事,原原委委,詳悉備書,大聲疾呼,不遺餘力,暮鼓晨鍾,發人深省,直欲使舉世同倫,鹹享福樂,各盡天年而後已,須知其書,雖為戒淫而設,其義與道,則舉凡經國治世,修身齊家,窮理盡性,了生脫死之法,悉皆圓具。若善為領會,神而明之,則左右逢源,觸目是道,其憂世救民之心,可謂至深切矣……

  又祈父誨其子,兄勉其弟,師誡其徒,友告其侶,俾得人人知其禍害,立誌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犯邪淫,即夫婦正淫,亦知撙節,將見鰥寡孤獨,從茲日少,富壽康寧,人各悉得,身家由茲清吉,國界於以安寧,穢德轉為懿德,災殃變作禎祥。畢竟不費一錢,不勞微力,而得此美滿之效果,仁人君子,諒皆當仁不讓而樂為之也。爰述大義,以貢同仁。(欲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586~588



◎人未有不欲長壽康寧,子孫蕃衍,功業卓著,吉曜照臨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後嗣滅絕,家道傾頹,凶神蒞止者。此舉世人之常情,雖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縱至愚之人,斷無幸災樂禍,厭福惡吉者。

 而好色貪淫之人,心之所期,與身之所行,適得其反,卒至所不欲者悉得,而所欲者悉莫由而得,可不哀哉!彼縱情花柳,唯此是圖者,姑勿論。即夫婦之倫,若一貪湎,必致喪身殞命。亦有並不過貪,但由不知忌諱(忌諱種種,詳示書後,此不備書),冒昧從事,以致死亡者,殊堪憐湣。以故前賢輯《不可錄》,備明色欲之害,其戒淫窒欲之格言,福善禍淫之證案,持戒之方法日期,忌諱之時處人事,不憚繁瑣,縷析條陳,俾閱者知所警戒,其覺世救民之心,可謂懇切周摯矣。而印光複為增訂,以名《壽康寶鑒》,複為募印廣布者,蓋以有痛於心而不容已也……

  孟子曰,養心者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康健時尚宜節欲,況大病始愈乎?……而古今來福最大者,莫過皇帝,福大壽亦當大,試詳考之,十有八九皆不壽,豈非以欲事多,兼以不知忌諱,以自促其壽乎?

  而世之大聰明人,每多不壽,其殆懵懂於此而致然乎,光常謂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雖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貪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間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過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不哀哉?此光流通《壽康寶鑒》之所以也。(壽康寶鑒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588~591



◎人稟 天地陰陽之氣,受父母精血之質而生。其初生以至三、四歲,一舉一動,皆須父母撫育。自後雖能自行動,而諸凡事理,皆須父母安排教導,否則便不能生存於世。及其年長,則父母為之擇配,俾得享男女居室之樂,以期內外相輔,得以奉父母而盡子職,綿世係而防老死。此 天地固然之道, 聖人法天製禮,俾人各守彝倫,以盡人道與子道爾。若不依聖人之禮,與父母之命,唯以兩情愛戀而為夫婦,則與禽獸何異?彼不知好歹者,專效歐洲惡風,盛倡自由結婚,何不倡初生即不受父母撫育教導,而自由成立為人乎?彼若能一生於世,即自由成立,絕不受父母撫育教導,則自由結婚,實為至當之理事。若不能如此,唯年長能以自力致男女愛戀為標準者,即為逆天悖理侮聖蔑倫之極重罪人。以其心行,與禽獸無殊焉!無錫楊章甫居士,作文辟之,因為序引,以發所未發,冀倡此說者,鹹覺悟雲。

(辟自由結婚邪說文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592



◎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 南無阿彌陀佛,以此誌誠念 佛之心,必定感 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大家輪班助念 佛號時,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 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 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瞋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