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12-03 12:28:35)
武韜 發啟第十三  文王在豐,召太公曰:“嗚呼!商王虐極,罪殺不辜,公尚助予憂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賢惠民,以觀天道。天道無殃,不可先倡;人道無災,不可先謀。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內,乃知其意;必見其疏,又見其親,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致也;從其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3 12:27:08)
六韜 卷一文韜 文師第一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彲[2],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王三。”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為舜占,得皋陶,兆比於此。”文王乃齋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於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文王勞而問之曰:“子樂漁邪?”太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2 11:25:25)

口訣: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變生於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製,因以於製事”。第一計:陽謀陰謀鬼穀子曰:“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成者,積德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2 10:54:22)
識之卷一天地載道,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炎炎之火,滅期近矣。自知者智,自勝者勇,自暴者賤,自強者成。不矜細行,終毀大德。夫用人之道,疑則生怨,信則共舉。有膽無識,匹夫之勇;有識無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2 10:43:00)

唐·李義府度心第一【原文】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仁者,鮮也,禦之弗厚焉。誌大不朝,欲寡眷野;才高不羈,德薄善詐。民之所畏,吏無懼矣。狡吏恃智,其勇必缺,迫之可也;悍吏少謀,其行多疏,挾之可也;廉吏固傲,其心係名,譽之可也。治吏治心,明主不棄背己之人也;知人知欲,智者善使敗德之人焉。注:此講治理官吏的方法。?【譯文】朝廷官員都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孫武第六【原文】求之而不窮者,天下奇才也。天下之士,與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幾人?求之於言而不窮者幾人?言不窮矣,求之於用而不窮者幾人?嗚呼!至於用而不窮者,吾未之見也。【譯文】連續向他提出問題而難不倒他,這樣的人就是天下的奇才了。同天下的士人談論用兵的事,而說“我不會用兵”這樣的人能有幾個?在這些人中,向他連續提出問題而難不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權書》由宋代蘇洵所撰,在蘇洵的全部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我國古代論說兵法和權謀的一部重要著作。它集治道、兵法、史論為一體,具有廣泛而深厚的思想內容。全書十篇之中,有不少迥異於古人、超絕於時俗的嶄新的見解,雖經年月,仍然沒有失去它的智慧的光輝,時至今日仍為世人所稱道。敘(序)【原文】人有言曰:“儒者不言兵”。仁義之兵,無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2 09:27:15)

下略本篇依舊強調德對於國家的重要性,並指出為王者治理國家要尊於道,道與德二者相輔相成,隻有這兩者得到很好的統一,那國家的安危就可預知,隻有道與德行於天下,那賊人賢士就會自動現其身,隻要賢士皆能歸附,則王者就無敵天下。?《下略》主要講述的是國家治亂的源頭。根據《下略》,君主就能明白盛衰的源頭,審察治理國家的綱紀。能夠拯救天下危險的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2 09:26:05)

中略本篇概括為“差德行,審權變”,和上略一樣強調以人為本,以德服人,但本篇主要特點是在用人上提到了“權變”,就是要以個人不同的特點而加以利用,雖然王者以德治人,但利用人時完全可以不考慮這一點,隻要其能為我所用就可以了。本篇提出了“譎奇”和“陰謀”這些用人的策略。君主通曉此書,對自己的江山社稷有很大的幫助;作為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2 09:23:55)

與前代兵書不同,它是一部專論戰略的兵書,尤其側重闡述政略,這是該書的一個顯著特點。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專講戰略的專著。 《三略》的另一個特點,即是大量引用古代兵書《軍讖》、《軍勢》中的內容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共引用了700餘字,占全書的1/6強。因而為後人保留了這兩部已佚兵書的部分精華。 《三略-上略》共2[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