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韜

(2023-12-03 12:28:35) 下一個

武韜 發啟第十三

  文王在豐,召太公曰:“嗚呼!商王虐極,罪殺不辜,公尚助予憂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賢惠民,以觀天道。天道無殃,不可先倡;人道無災,不可先謀。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內,乃知其意;必見其疏,又見其親,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致也;從其門,門可入也;立其禮,禮可成也;爭其強,強可勝也。全勝不鬥,大兵無創,與鬼神通。微哉!微哉!與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同好相趨。故無甲兵而勝,無衝機而攻,無溝塹而守。

  大智不智,大謀不謀,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獸,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濟,濟則皆同其利,敗則皆同其害。然則皆有以啟之,無有以閉之也。

  無取於民者,取民者也;無取民者,民利之;無取國者,國利之;無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見,事在不可聞,勝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鷙鳥將撃,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

  今彼有商,眾口相惑,紛紛渺渺,好色無極,此亡國之證也。吾觀其野;草菅勝穀;吾觀其眾,邪曲勝直;吾觀其吏,暴虐殘賊;敗法亂刑,上下不覺。此亡國之時也。

  大明發而萬物皆照,大義發而萬物皆利,大兵發而萬物皆服。大哉!聖人之德。獨聞獨見,樂哉!

譯文:

  周文王在豐京召見太公,說:“唉!商紂王暴虐到了極點,他因其罪行而要遭到誅殺,誅殺他之人不會有過錯,請您輔佐我拯救普天之下民眾的憂苦,怎樣?”

  太公答道:“君主應修養德性,禮賢下士施恩惠於民眾,以觀察天意之所向背。如果天道沒有發生災禍,不可以首先倡導伐滅;如果人道沒有發生災難,不可以先行謀劃討伐。一定要既看到既發生了天災,又見到發生了人禍,這時才可籌劃伐紂滅商。必須要肯定商紂王公開的言行,又要確認他私下的作為,這樣才能摸透他的心思;必須要肯定的見到商紂王外在的行動,又要確認了知他內心的想法,這樣才能知道他的真實意圖;必須要確知商紂王在疏遠哪些人,同時又要看到他在親近哪些人,這樣才能知道他感情的取向。

  遵循大道的至理而行,就可以達到道的高度;順由正道之門進入,就可以深入萬物內裏的機要;建立起人道的禮製規範,和諧的禮儀之邦就可建成;在適當的時機爭奪優勢地位,憑借強大的優勢可獲得勝利。戰爭以智慧為上,貴在勝於無形,要不鬥而全勝,無殺傷而全師。此種智慧與鬼神相通,出神入化,神妙莫測。微妙啊!微妙啊!宇宙全息,大悲同體,將他人的病痛感受為自己的病痛,同病相憐即可相救;深入他人的情感如同自心所生,這樣他人的感情和自己的感情就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那麽他人所厭惡的也正是自己所厭惡的,大家就會互相幫助離棄所厭惡的;那麽他人所喜好的也正是自己所喜好的,大家就會團結一致共同趨向。如此則無敵我之別,人我之分,此時便可無需動用堅甲利兵即可取得戰爭的勝利,無需借助雲梯弩機即可實施攻伐,無需設置城河城牆便可使城池固若金湯從而堅固防守。

  大智慧的人在無形中運用智慧,所以人們看不到顯現的智識;大智謀的人將謀略融於萬行之中,所以人們看不到顯現出的謀略;具備大勇力的人能深入事物最幽深之處進行扭轉,因此人們看不到他表現出的勇敢;謀取最大利益的人超出了世間的利害,所以人們看不到他所獲得的利益。能夠使天下共同獲利的,天下之人自然開誠而歸之;能夠使天下共同陷入禍害的,天下人自然關閉胸懷而拒絕。所謂天下,並非是一個人的天下,乃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如果要竊取天下,就如同去追逐野獸,天下所有人都有想分到肉吃的欲望。如果是與天下人同坐一舟而共度濟水,度過了則大家都獲得了利益,失敗了則大家都要受到相同的危害。這樣天下人自然都會開誠相接,不會有閉塞拒絕的情況了。

  不從人民那裏去索取的,才是真正的獲得;不從人民那裏謀利掠奪的,人民反而要利益他;沒有貪欲想要獲取國家的,整個國家都會歸利於他;沒有心思想要謀取天下的人,普天下的人反而要歸服於他。所以道的神妙在於它不可被眾人所見,事情的微妙在於它不可被眾人聽聞,軍事取勝的奇巧在於不被眾人所了知之處。微妙啊,微妙啊!猛禽攻擊獵物之前,必定低飛而斂其雙翼;猛獸在搏擊之前,必定先俯伏而垂其雙耳;聖人在行動之前,也會顯現出貌似愚笨的形色。

  現在那個商朝,上下眾口皆互相欺騙迷惑,朝廷雜亂紛擾,紂王荒淫好色而沒有極限,這些都是亡國的征兆。我觀看他們的田野,雜草比穀物要茂盛;我觀察他們的民眾,奸邪勝過了正直;我觀察他們的官吏,有暴虐殘酷的疾患。禮法已遭到破壞,刑罰也已經錯亂,而整個商朝上至國君下至百姓竟都沒有覺察。這就到了要亡國的時候了。

  如太陽般偉大的光明一旦生發萬物皆能受到普照,與道同行的大義一旦行持萬物都能獲得利益,正義之軍一旦發動萬物都會臣服。偉大啊!聖人的威德。眾人所不能聞見的,而聖人獨聞獨見,多麽喜樂啊!

武韜 文啟第十四

  文王問太公曰:“聖人何守?”

  太公曰:“何憂何嗇,萬物皆得;何嗇何憂,萬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時之所在,莫知其移。聖人守此而萬物化。何窮之有,終而複始。優而遊之,展轉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複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長生;聖人不自明,故能名彰。

  “古之聖人聚人而為家,聚家而為國,聚國而為天下。分封賢人以為萬國,命之曰大紀。陳其政教,順其民俗,群曲化直,變於形容。萬國不通,各樂其所,人愛其上,命之曰大定。嗚呼!聖人務靜之,賢人務正之,愚人不能正,故與人爭。上勞則刑繁,刑繁則民憂,民憂則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則止,啟之則行,靜之則清。嗚呼,神哉!聖人見其始,則知其終。”

  文王曰:“靜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與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靜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從政,是以天無為而成事,民無與而自富,此聖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協予懷,夙夜念之不忘,以用為常。”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聖人治理天下應持守怎樣的原則?”

  太公答道:“何須憂慮什麽,又何須獲取什麽,萬物自然生長而會各有所得;何須獲取什麽,又何須擔憂什麽,萬物都有自己所需之耗費的供給。政令的施行,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化;時間的存在,讓人覺察不到它的推移。聖人遵循此無為而治的大道,萬物自然隨之而潛移默化。與大道同行哪裏會有窮盡,終而複始,無始無終。優遊自在的無為之治,人君應該反複去探求。追求到了,就不可不將這奧義秘藏於心;已蘊於心,就不可不在治理政務時施行;既然已經施行,就不必將其中的奧秘再告白世人。天地不以造化之道明示其功,故而萬物能夠自然生長;聖人不以無為之政明告於人,故而能夠彰顯廣大光明。

  古代的聖人把人凝聚在一起組成家庭,把家庭凝聚在一起組成國家,把國家凝聚在一起而成為天下。分封賢德之人為萬國的諸侯,這是國家建立的基本綱紀。對於各國應依循其原有的政教,順從其原有的習俗,隻將行為邪曲的部分教化為正直,改變邪僻的麵貌。萬國的風俗雖然沒有相互統一,但各國卻可以快樂於自己獨特的風土人情,人人都熱愛自己的君王,這便是天下太平的大定盛況。就是這樣啊!聖人致力於使天下寧靜無擾,賢人致力於使各國歸於公正,隻有愚昧的君主不能固守住端正,因而才會有與人相爭的戰事。在君主上位的人忙忙碌碌刑罰就會繁重,刑罰繁重老百姓就會憂懼,百姓憂懼就會大量逃亡。這樣一來,君王百姓上上下下都不能安定的生活,以至於世代都被攪擾而得不到休養生息,這就是國家麵臨衰敗與滅亡的大失。

  天下芸芸眾生如同大河之流水,障礙它,它的能量就會停滯;開啟它,它的能量就能暢通運行;靜澄它,它的品質就會清明而不濁。啊,多麽神妙!聖人看到事物變化的開始,就能夠知道它的結果。

  文王問:“怎樣能使天下歸於寧靜的大定呢?”

  太公答道:“天有永恒不變的運行軌道,民眾有永恒不變的生存規則。與天下萬民共同遵循休養生息的規律,天下自然就歸於清明的寧靜。最上的準則是依此天地自然運行的大道而形成治道,其次的一切規則都是依此大道變化而成。因此對民眾進行教化就是從事政務,這是取法於上天的無為之道而生養萬物,民眾無需給予就能夠自己富足,這就是聖人偉大的仁德!

  文王說:“您的話深合我意,我當朝思夕念,時刻不忘,以此大道之功用來作為。”

武韜 文伐第十五

  文王問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節:

  一曰,因其所喜,以順其誌。彼將生驕,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親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中必衰。廷無忠臣,社稷必危;

  三曰,陰賂左右,得情甚深。身內情外,國將生害;

  四曰,輔其淫樂,以廣其誌。厚賂珠玉,娛以美人。卑辭委聽,順命而合。彼將不爭,奸節乃定;

  五曰,嚴其忠臣,而薄其賂。稽留其使,勿聽其事。亟為置代,遺以誠事,親而信之,其君將複合之。苟能嚴之,國乃可謀;

  六曰,收其內,間其外。才臣外相,敵國內侵,國鮮不亡;

  七曰,欲錮其心,必厚賂之。收其左右忠愛,陰示以利,令之輕業,而蓄積空虛;

  八曰,賂以重寶,因與之謀,謀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謂重親,重親之積,必為我用。有國而外,其地必敗;

  九曰,尊之以名,無難其身。示以大勢,從之必信。致其大尊,先為之榮,微飾聖人,國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應事,如與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時及將至,若天喪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無不重貴與富,惡危與咎,陰示大尊,而微輸重寶,收其豪傑。內積甚厚,而外為乏。陰內智士,使圖其計。內勇士,使高其氣。富貴甚足,而常有繁滋。徒黨已具,是謂塞之。有國而塞,安能有國?

  十二曰,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遺良犬馬以勞之,時與大勢以誘之,上察而與天下圖之。

  十二節備,乃成武事。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見,乃伐之。”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不動用軍隊,憑借文事攻伐敵人的方法是什麽呢?”

  太公答道:“文伐的方法有十二種:

  一是,根據敵國君主的喜好,隨順他的誌趣與願望。這樣,他就會滋養起驕傲的情緒,就必定會做出奸邪錯誤的事情。如果我們再能夠因勢利導,就一定能夠將其去掉;

  二是,親近拉攏敵國君主寵愛的近臣,用以分化、消減敵君的威力。這樣就如同一個人卻有了二顆心,政治的核心必定會衰敗。朝廷中沒有忠信的大臣,這個國家必定要陷於危亡;

  三是,暗中賄賂收買敵國君主身邊的近臣,讓他們與我們建立深厚的情誼。使這些人雖居於國內而心卻向著國外,這樣國家就一定會發生禍害;

  四是,輔助滋養敵國君主過分享樂的性情,培植其淫樂的廣泛興趣。用豐厚的珠寶美玉賄賂他,贈送美麗的歌舞女子娛樂他。同他交往時使用最卑微的辭令,曲意聽命,順從他的命令,迎合他的心意。這樣,他將鬆懈同我相爭的鬥誌,他的邪僻成性就已成定局。

  五是,嚴敬對待敵國的忠臣,送給他微薄的禮物。若他奉命前來出使,我方則盡力拖延時間,卻不安排聽取他出訪所要談判的政務。直到事態緊迫敵君必須要更換使者,這時對新來的使者坦誠共事,對他十分友善並贏得他的信任,使他的國君下次仍然派他來談判政務。如果能嚴待敵國的忠臣,使他失去君王的信任,這個國家就可以圖謀了。

  六是,拉攏收買敵國君主朝廷內的大臣,離間敵國君主任命在朝廷外的將領與守臣。使有才幹的大臣已有了心向外國的趨勢,敵國的內部出現了互相侵擾與不和的勢力,國家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很少有不滅亡的;

  七是,想要使敵國君主受到我們的禁錮而心思閉塞,就必須以豐厚的財物進行賄賂。收買敵國君主左右的親信,暗中許給他們種種好處,使他們輕視最根本的生產,從而造成他們財糧匱乏、國庫空虛;

  八是,把貴重的寶物賄賂給敵國君主,進而乘機與他同謀他國,並且使圖謀對他有利。他得到利益後必然信任我們,這就叫做結成了親密的情誼。關係越親密,敵國就必然會越容易被我們所利用。作為擁有一國統治權的君主不能立足本國而向外求取,他的所在之地必會遭到慘敗。

  九是,用煊赫的名號尊崇他,不要用艱難的事情困擾他。向他顯示出他已勢傾天下,順從他的意誌必定會博取他的信任。致使他處於無比尊榮的高位,先歌頌他的榮耀,再巧妙地把他比作聖人。這時國家的正事會嚴重廢弛,呈現出一種懈怠苟且的景象。

  十是,對敵國君主表示出謙卑恭敬必然會得到他的信任,從而獲取他最深的情致。秉承他的意圖為他辦事,象同胞兄弟般親密。既已獲得了他的信任,就可以微妙地加以控製和利用。一旦時機成熟,就好象是上天要把他拋棄一般。

  十一是,用巧妙的方法閉塞敵國君主的視聽,使他無法見到真相。凡是人臣沒有不看重並追求財富與尊貴地位,而厭惡死亡和災禍的,暗中許諾給他們尊貴的官位,秘密贈送給他們珍貴的寶器,來收買敵國的英雄豪傑。自己國內積蓄充實,但外表卻顯示出財用不足。暗中招納有智之士,使用圖謀他們的計策;秘密招納勇力之士,使他們的鬥誌高昂。要盡量滿足這些人取得富貴的欲望,並不斷使之滋長蔓延。這樣,兩國的豪傑、智士都已成為我的黨徒,這就使敵國君主陷入閉塞的窘境。擁有國家但己被閉塞,這怎麽還能維持統治呢?

  十二是,扶植敵國朝廷中奸邪亂政的大臣,以迷亂其君主的心智;進獻美女及演奏靡靡之音的樂工,以迷惑其君主的神誌;贈送出色的獵犬與駿馬,使其身心沉溺於獵遊而疲憊困頓;時常為他擺出有利的形勢,誘使他忘乎所以;然後上察天時之變亂,起而與天下之人共同圖謀而攻取之。

  以上十二種文伐之法的根本與關鍵都已實施完備,這便可以采取武力討伐的行動。這正是所謂的上觀天時,下觀地利。當見到各種有利的征兆都已顯現之時,就可以興兵討伐了。”

武韜 順啟第十六

  文王問太公曰:“何如而可為為天下?”

  太公曰:“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能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後能懷天下。恩蓋天下,然後能保天下。權蓋天下,然後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則天運不能移,時變不能遷。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為天下政。

  故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殺天下者,天下賊之。徹天下者,天下通之。窮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災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怎樣才能治理好天下呢?”

  太公回答說:“廣大的氣度足以覆蓋整個天下,然後才能包容天下。真誠的信念足以覆蓋整個天下,然後才能約束天下。仁德達到頂峰而能夠覆蓋,然後才能懷服天下。恩澤廣大足以遍覆整個天下,然後才能保有天下。權勢鼎盛足以覆蓋整個天下,然後才能不丟失天下。遇事果斷毫不猶疑,則天運也不能使之移動,時事變化也不能使之遷變。這六個方麵的條件都已具備,然後就會被天下人愛戴而可以為天下人主政。

  所以,能利澤天下的人,天下人將會為他開啟坦誠的胸懷。要禍害天下的人,天下人對他就會閉塞拒絕。珍惜天下生命的人,天下人都會感懷他的仁德。殘害天下性靈的人,天下人都會把他當做賊敵。使天下清平和睦的人,天下人也會使他的事業暢通無阻。讓天下人走投無路的人,天下人都會仇恨他。使天下人都能安居樂業的人,天下的人都會依靠他。讓天下人遭到危難的人,天下人也會令他遭遇災難。天下並不是哪一個人可以獨霸的天下,隻有通達了宇宙真理的聖人才能夠居於王位而治理天下。”

武韜 三疑第十七

  武王問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強、離親、散眾,為之奈何?”

  太公曰:“因之,慎謀,用財。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太強必折,太張必缺。攻強以強,離親以親,散眾以眾。

  凡謀之道,周密為寶。設之以事,玩之以利,爭心必起。欲離其親,因其所愛。與其寵人,與之所欲,示之所利。因以疏之,無使得誌。彼貪利甚喜,遺疑乃止。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後攻其強,毀其大,除民之害。淫之以色,啗之以利,養之以味,娛之以樂。既離其親,必使遠民。勿使知謀,扶而納之,莫覺其意,然後可成。

  惠施於民,必無愛財,民如牛馬,數餧食之,從而愛之。心以啟智,智以啟財,財以啟眾,眾以啟賢。賢之有啟,以王天下。”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我想建功立業,但有三點疑慮,擔心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進攻強敵、離間敵君的親信、瓦解敵國的軍隊。對此應該怎麽做呢?”

  太公回答說:“應該適時的因勢利導,謹慎地運用謀略,適當的運用財利。想要進攻強敵,就一定要助長慫恿他強大的勢頭,增益他使他的勢力更加擴張。過分強大必然會受到挫折,過度擴張必然會造成破損。要攻擊強大的敵人應該利用他的強大,要離間敵君親信應該利用他的心腹,要渙散敵國的民心應該利用敵國的民眾。

  一切運用計謀的根本原理,關鍵在於要周到嚴密。要設計安排一些事情,用利益引誘敵君的親信,他們互相爭鬥的心必然會生起。想要離間敵君的親信,就要順從他的喜好。送給他可寵愛之人,滿足他所喜好的欲望,向他顯示出可圖之利益。因而使他荒疏政事,令其誌向無法伸張。那些敵君身邊的寵臣,貪圖利益者都會很歡喜,豐厚的饋贈已使他們的疑心息止。

  一切攻擊的普遍與根本的原理,首先是要閉塞敵君的耳目心智,使他看不到真相從而失去明智,然後便可攻破敵國最強大的部隊,摧毀敵國的大城大邑,拔除掉敵國種種殘害人民的暴政。要做到這些,對敵國的君主要用美色引誘他使其過分貪戀,要用利益引誘他使其欲望得到膨脹,要用美味滋養他使其被食欲掌控,要用靡靡之音娛樂他使他沉迷忘歸。既然已經離間了他同親信大臣之間的關係,他就必定已經遠離了自己的人民。不要讓他知道我們的計謀,輔服誘導使他跌入泥濕的陷阱,而他卻完全沒有覺知到我們的意圖,然後我們就可以成功。

  以仁德厚惠普施於天下民眾,民眾就一定不會對財物珍惜吝嗇。百姓就像牛馬一樣,要一再地喂養它,要隨順並愛護它。心靈可以開啟智慧,智慧可以開啟財源,財源可以啟發民眾,民眾中可以湧現賢人。賢人如果有人啟迪,便可以完成統治天下的王業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