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博文
(2021-04-02 10:03:58)
“仁”就是二人,二人組成家,然後多子多孫,家族興旺。 “仁”就是田野裏成群結隊的蜜蜂,有條不紊地忙忙碌碌。有數不盡的花朵等著授粉,蜂群過後,碩果累累。 所以“仁”就是兩性相愛,陰陽和合,從而產生新的生命。“仁”是生機,是種子,是杏仁、花生仁,是一切生命的動力和源泉。儒家用這個最美好的字,作為其生命哲學的根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4.5裏仁篇第五: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原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譯文:孔子說:“人人都想要富貴,但是如果不符合道義,我不會安心享用的;人都不喜歡貧賤,如果不符合道義,我是不會逃避的。君子沒有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裏仁篇第三、四:唯仁者能好人原文: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4.4:子曰:“苟誌於仁矣,無惡也。”譯文:4.3:孔子說:“隻有仁者能正確地喜歡人,能正確地厭惡人。”4.4:孔子說:“假如以仁為目標,是不會做壞事的。”短評:仁者是以至誠為修行目標的人,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能公正無私地對待,不會感情用事。因此他喜歡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裏仁篇第一、二:裏仁為美原文:4.1: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譯文:4.1:孔子說:“有仁德的鄉裏是美好的。不住在有仁德的鄉裏,怎麽算是有智慧呢?”4.2:孔子說:“沒有仁心的人不能長期處於窮困,也不能長期處於富足安樂。有仁心的人安於仁德,有智慧的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佾篇第二十六:居上不寬原文: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譯文:孔子說:在上位的不能寬厚待人,不敬重禮法,喪事沒有悲哀的樣子,我靠什麽來觀察把握他呢?短評:孔子看不下去了,這些在上位的人不懂禮!在上位能寬厚愛人,才能得到百姓的心,可是他們卻很刻薄;對於國家定的禮法,在上位的人應該率先遵守,可是他們卻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佾篇第二十五:子謂韶 原文: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譯文: 孔子聽到舜帝的《韶》樂,“盡美又盡善哪!”說到武王的《武》樂,“盡美但是不盡善”。 短評: 舜帝通過禪讓繼承了堯帝的天下,所以做《韶》樂,以彰顯舜帝繼續以仁德治理天下的決心。堯舜二帝作為天子,是以完成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佾篇第二十四:儀封人請見原文: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譯文:衛國儀邑地方長官請求麵見孔子,說:“賢人來到了這裏,我還沒有見不到的”。孔子的弟子也一同見了這位長官。出來他說:“你們這些弟子,背井離鄉有什麽好擔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佾篇第二十三:子語魯大師樂原文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譯文:孔子給魯國的音樂大師講音樂,說:音樂可以這麽理解:一開始是音律合奏而盛大的;緊接著是純淨而和諧的,然後是明快亮麗而連綿不絕的,這就完成了正樂。短評:魯國的音樂大師不知道什麽是正樂。正樂就是中正祥和的音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佾篇第二十二:管仲之器小哉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譯文:孔子說:“管仲的氣量很小啊!”有人說:“那是因為管仲比較儉省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佾篇第二十、二十一:關雎,樂而不淫 原文: 03.20: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03.21: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03.20:孔子說:“《關雎》這篇詩,快樂而不淫蕩,哀愁而不傷痛。” 03.21:魯哀公問宰我有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06]
[107]
[108]
[109]
[1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