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易經智慧-張載解讀夬卦九三:剛柔並濟,化除奸雄

(2022-06-17 10:36:38) 下一個

易經智慧-張載解讀夬卦九三:剛柔並濟,化除奸雄

 

上兌下乾,澤天夬,易經第四十三卦。從複卦一陽複生,二陽臨,三陽泰,四陽大壯,到五陽一陰的夬卦,陽長於下,陰消於上,五陽決心除掉一陰。夬,就是決,與小人上六決裂。當然,決裂根除小人不一定是劍拔弩張的決鬥,夬卦的最高境界是決而和,和和氣氣把問題解決了,化小人為君子。所以易經一開始就警告資曆尚淺的初九“往不勝為咎”,能力有限誌大才疏,想鋤奸豈不是螳臂當車?這種無謂的犧牲是不符合道義的!九二既中且正,是翦除小人的智者。“惕號,莫夜有戎,勿恤”,大聲呼籲警惕戒備,防備小人暗中偷襲,然後才能安枕無憂。到了九三,其爻辭說:

九三,壯於頄(qiu2),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九三,滿臉怒氣,凶。君子用不決裂的方法,自己一人麵對小人,和和氣氣地解決問題,也許會有誤解和怨恨,但是符合道義就好。孔子在小象辭說,君子不用決裂的方法來處理小人的問題,最終是符合道義的。

張載進一步解釋爻辭道, 九三陽爻居陽位,冒進鏟除上六,是“壯於頄”的意思。九三不能行使中道,過於剛壯可能會有凶險,所以說“有凶”。君子能洞察先機,能不用決裂的方法,事緩則圓,慢慢解決上六的問題,從而能有一個好的結果。他不會興師動眾,所以“獨行”;使上六心悅誠服,所以“遇雨若濡”。君子光明正大,沒有私心牽絆,所以會招人怨恨,“有慍”,但是盡管有怨氣,無損於公正無私,所以說“無咎”。君子心胸寬廣,大公無私,最終是不違背道義的。

九三過剛不中,處於多凶躁動之位,因此聖人戒之以“壯於頄”,千萬不要怒氣衝衝地去幹掉上六小人,那是十分危險的。如果九三是位剛正不阿的清官,上六就是皇帝身邊的貪官汙吏,或者作惡多端皇親國戚。九三與上六相應與,確實有幫助九五清君側的職責,但是如果衝動行事,恐怕九三自身難保,甚至會殃及到九五之尊。君子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九三應該“夬夬獨行”,“夬”是清除,“夬夬”就是不用清除的方法,而是用和合之道化小人為君子。九三與上六相應於,雙方是有一定契合的,確實有感化上六的可能。上六得到九三的感化而“遇雨有濡”,陰陽和合愉悅歡快,有天降喜雨之象。當年武則天要立侄兒武三思為太子,身為宰相的狄仁傑為了捍衛大唐,並沒有采取流血政變的方法,而是對武則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於說服武則天還政於她的兒子李顯。狄仁傑獨自一人用“夬夬”的和平方式保住了大唐江山,成為千古美談。

 

張載原文:

九三以陽居陽,進決於上,是壯於頄也。不得中道,過壯或凶,故曰“有凶”。君子明於事幾,能夬於用夬,進而緩之,以善其終。不假用眾,故曰,“獨行”;使之說從,故曰“遇雨若濡”。君子之心終無係累,故必“有慍”,雖其有慍,於正無害,故曰“無咎”。故君子之道,綽然餘欲,終不為咎也。

 

《周易解注傳義辯正》卷五至八,長沙彭申甫編輯,第710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孤島俠客 回複 悄悄話 每每看到世人處理問題的簡單粗暴,什麽戰狼外交,什麽武力收回烏克蘭,等等,再回頭了解華夏先人的智慧,不禁令人驚歎!易經夬卦講的是決裂摒除,而其最高境界卻是和合;孫子兵法講的是戰,而其最高境界卻是不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