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八佾篇第二十六:居上不寬

(2021-04-01 06:05:17) 下一個

八佾篇第二十六:居上不寬

 

原文: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譯文:

孔子說:在上位的不能寬厚待人,不敬重禮法,喪事沒有悲哀的樣子,我靠什麽來觀察把握他呢?

短評:

孔子看不下去了,這些在上位的人不懂禮!在上位能寬厚愛人,才能得到百姓的心,可是他們卻很刻薄;對於國家定的禮法,在上位的人應該率先遵守,可是他們卻淩駕於憲法之上;參加喪事,應該為失去的人而悲哀,而他們卻很不耐煩,隻是走走過場。這些人沒有愛心,沒有敬心,沒有慈悲之心。孔子看著心痛,他怎麽這麽做人呢?

寬、敬、哀是仁心最基本的表現。這三樣都做不到,仁心何在?人性何在?孔子倡導恢複周朝的禮樂製度,是想恢複人的性德,尤其是上層統治階級的。這些人欲望一來,不知道多少平民百姓遭殃?!

八佾篇主要強調禮的重要性。禮是仁心的外在表現,兩者互為表裏。宅心仁厚,禮節就能自然到位,所謂“不逾矩”;對禮節的恭敬,也有利於仁心的培養。我們常常說那個人德性不好,就是因為他不懂禮,仁心沒有顯露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