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夢書當枕

從上海到西雅圖,從新聞采訪到中文教育,唯一不變的是對文學的熱愛。愛讀中英文好書,愛聽古典音樂,愛看驚心動魄的影視劇,愛美食,愛烹飪,這一切都融入筆端,和同人切磋。
博文
(2019-10-09 12:38:19)

圖片來源:BingImages我在中國參加過親朋好友的多次婚禮,做過嘉賓和伴娘。連我自己的婚禮也是在中國舉行的。來美國二十年,僅僅在一些風景優美的大旅館略略瞥到過婚禮的某些瞬間,非常好奇美國的教堂婚禮是怎樣的。機會終於來時,對於我是特別的喜慶--我留美獲得博士學位的侄子要結婚了,新娘是他的學妹,博士生在讀。經過兩年多的拍拖,雙方親屬都很滿意,於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9-10-08 12:26:32)

圖片來源:BingImages 從印度尼西亞旅遊回來,我和先生帶回了幾盒貓屎咖啡。價格不便宜,一小盒50克咖啡,居然折合二十多美金。之所以買來,與其說是對美食的追求,不如說是獵奇。 第一次“邂逅”貓屎咖啡,是在我家鄉看到一家咖啡館招牌上大寫著這四個字。我大驚失色--以美味出名的咖啡和臭臭的貓屎聯係在一起太不可思議了。跑進去一看,價格是普通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19-10-03 10:49:37)

世人隻知灣區的地中海氣候最宜人,殊不知到了夏天,西雅圖還要略勝一籌。一到七八月份,美國乃至世界各地赴西雅圖度夏的遊客倍增,旅館費用也是水漲船高。不僅是消暑,更有市內和遠郊的自然、人文風景,讓人流連忘返。每到夏至左右,位於高緯度的西雅圖日長夜短,常常早上五點天亮,晚上九點日落,是室外活動的好時機。我在西雅圖住了有十來年,但是每個夏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19-10-02 10:37:23)

巴厘島之所以成為無數人理想中度蜜月的聖地,主要是因為金巴蘭(Jimbaran)。金巴蘭位於巴厘登巴薩(Denpasar)機場的南部,有著細軟的海灘,無敵的海景,絢麗的落日和可口的海鮮。在金巴蘭流連了一日之後,我和同遊的先生才發現,跟郝景芳在《北京折疊》中描繪的一樣,金巴蘭是個三重空間並存的世界。因為和印尼當地人語言不通,我們的包車和餐飲都是在淘寶上訂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9-26 22:57:38)

在我的朋友中,Lisa當得起最多的最高級形容詞。她的容貌最美,肌膚晶瑩,眉目如畫,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她的花園最賞心悅目,一年四季芬芳不斷,綠樹常青,院子後麵還有一條潺潺的小溪;她的家裏布置得最為精心,每個房間都顯示出主人的好品味,很難想象這雅居是由多年的舊學區房改造而成的。Lisa也最賢惠,對先生、對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最熱心,朋友布置房屋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9-09-25 16:20:37)
最近上麵有言,高校課堂要堅持馬列主義,掃除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流毒,我不禁歎息。回想我的大學時代,幸而不幸。我91年進入上海外國語大學讀國際新聞專業。高考成績極高的我之所以選擇現在淪為二三流高校的上外,原因很複雜。最主要的是北大和複旦在軍訓,我父母舍不得從小嬌養大的我去吃那苦頭。還有我們先填誌願,再考試,我不是一個喜歡撞大運的人,外語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9-09-24 17:49:21)
周一,秋分。秋風蕭瑟,秋葉透紅。九月就要離開,而每次夏末初秋的九月,都是那樣的甜蜜而又憂傷。西雅圖的九月,經常始於陽光燦爛,終於秋雨綿綿,中間夾雜著晴好和陰雨的天氣,像一個跟男朋友賭氣的少女,一會兒一個心情。像我先生這樣性格比較古板的理工男,在每年風中傳來一絲絲涼意的時候也會有一些傷感。要知道,這兒的夏季特別溫柔,幾乎沒有狂暴的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初次聽到盧新華的大名,是從長我十歲的兄長口中。兄長是80年應屆大學生,文革過後,思想放開,文學作品也反應了這一潮流。他告訴我,反思文革的文學潮流以“傷痕”文學為主,而“傷痕文學”得名於盧新華的短篇小說《傷痕》。彼時年幼,方才識字,當然沒有資質去拜讀大作。等到我上初中迷上了文學,已經是八十年代中後期百花爛漫之時。那時候張賢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9-09-21 19:33:09)
朋友喬遷新居,說要送我們一些剩下的韭菜根。我開始想婉拒他們的盛情。一則我不事稼穡,覺得種菜麻煩;二來韭菜實非我喜愛的蔬菜。江南人嘛,酷愛的是豆苗,紫角葉,茭白一類“文秀”的蔬菜。跟它們相比,韭菜那股衝鼻的氣味好比膀大腰圓的山東大漢,讓我敬而遠之。先生卻歡呼雀躍,因為芳香型蔬菜是他的大愛。以前我燒菜少放蔥薑,避免加蒜,但是跟他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9-09-18 13:50:46)
這個故事是經曆者親口敘述的:本世紀初的一個深夜,一輛出租車開行在都柏林市的街道上。乘客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少年,他正處於事業和信仰的關鍵時期,內心不乏矛盾衝突。然而來到了都柏林這個古老的城市,他最感興趣的是,愛爾蘭法律允許飲酒的年齡是十八歲,比美國早三歲。這位在美國還不能沾酒的少年,自然在以酒吧出名的都柏林開懷痛飲。他熏熏然在出租車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