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夢書當枕

從上海到西雅圖,從新聞采訪到中文教育,唯一不變的是對文學的熱愛。愛讀中英文好書,愛聽古典音樂,愛看驚心動魄的影視劇,愛美食,愛烹飪,這一切都融入筆端,和同人切磋。
正文

汪小姐的“外語學院”

(2024-01-29 14:38:06) 下一個

    《繁花》中回溯到汪小姐的來曆,劈頭一句:“1988年,汪小姐從外語學院畢業。。。” 1991年,我入讀上海外國語學院,直至1996年畢業。(我讀的國際新聞專業有半年實習,所以耗時長達5年。)短短幾年的間隔,上海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高中文科班,想讀外語,填誌願就是“北外”和“上外”之爭,誰知到了上海,用洋涇浜問”上外”,當地人一問搖頭三不知,然後恍然大悟:“哦,儂講外語學院啊!”好像獨此一家,仿冒必究。

    90年代初,與外語相關的“對外xx”、“國際xx”專業大紅大紫,外語學院的錄取分數線水漲船高。各省各市狀元不乏其人,而上海女生中也有“理科考交大,文科考上外”一說,簡直可以和複旦別苗頭。

    外語學院位於虹口區大連西路550號,隔條大馬路就是魯迅公園,但是一般人還是稱之為“虹口公園”。離商業街四川北路雖然不遠,但是去起來也有點麻煩,中間隔了個公園,還有個虹口足球場。有人70路公交車坐兩站路兜一圈過去,有人買張虹口公園的票穿過去,看看風景和鍛煉的老頭老太,也有不怕走路的人省點錢為逛街做做預演。

    ·四川北路的服裝店很多,好聽點說是便宜實惠,究其實,總歸有點子俗氣的。在《繁花》中,汪小姐的穿著打扮最接地氣,紅大衣,紅毛衣,黃大衣。。。濃油赤醬,彈眼落睛。其實那個時代,即使是淮海路上的衣服也不脫此套路,紫瀾門的大衣紅綠黃,色澤斑斕,鮮有中性色。曾經有一陣子,外語學院的女生流行穿一件紅綠藍黃拚色的風衣,弄得保潔阿姨疑惑地問:“校服,是伐?”

    要說外語學院本身,真正螺螄殼裏做道場。教學區從大連西路地正門走到東體育會路的側門,短短十幾分鍾。生活區一開始就八棟宿舍樓,最高的五層。緊仄到什麽程度呢?早上跑操,從生活區到教學區去報到(據說因為女生多,體育課要上四年,比其他大學多兩年)。夜自習,教室不夠,閱覽室人滿為患,流行去生活區食堂用功。

虹口區是日租界,不知道外語學院原來是不是保留有日式建築,就記得幾幢比較老的教學樓裏教室都是拉門。某年打熱水的地方貼告示,說要爆炸拆除一個日占時期的碉堡,我們才知道那個不起眼的水泥墩墩就是軍事掩體,很多人理所當然以為碉堡就是《小兵張嘎》中的高炮樓了。

外語學院的日語專業自然是好的,怪不得汪小姐自說自話打電話去日本商社要報價,估計她不是日語專業也是第二外語。記得在教學區教工食堂對麵曾經看到一張告示,某電影組招配角,需要日本友人或本院日語專業學生。大家笑說演鬼子去了。至今記得我們的二外日語老師,穿一件高領毛衣,抑揚頓挫地讀課文,然後提領我們跟上--“いち、に、さん...”

再想想,汪小姐更可能是對外經貿畢業的,所以她口口聲聲”專業對口“。這個專業1984年從英語係中設置,88年獨立成為對外經濟貿易係,人稱外貿係,汪小姐趕上了第一波浪頭。我報考的時候,同班同學殺出重圍,考進了它的國際會計(ACCA)專業,當時真是金飯碗一隻。但其實,外貿係畢業真正對口進外貿局的,都要有點來頭的,倒是進公司的居多。我認識一位上海同學,附中畢業,成績優異,後來進了一個進出口服飾鞋帽公司,倒蠻開心的,說立誌學習菲律賓伊梅爾達,搜羅它幾百雙高跟鞋。說汪小姐沒有來頭,沒有背景,打死我也不相信。

不過汪小姐能吃甜頭,也能吃苦頭,我相信。九十年代上海,住宿擁擠,交通不便。有人穿著運動鞋死擠公交車,到了外資公司換上靚麗的套裝和高跟鞋;有外地師姐租住在老式房子亭子間,天天拎著馬桶或痰盂去公共廁所倒。但是幾年奮鬥下來,白手創業的,買房安居的,出國深造的,似乎個個前程遠大,究其原因,多半是處在了風口上。栽了的也不在少數,萬國證券的管金生,就是法語係的畢業生。

外語學院自然是洋氣撲鼻,也有不少相關傳聞。比如說,飯菜票都是外語印的,比如說,那個門口修鞋的小皮匠還會說簡單的幾國外語。和複旦紙頭撕撕,四角錢一張的奇葩飯菜票相比,外語學院的塑料飯菜票就是硬通貨,附近的小飯館和小商店都流通。畢業了二十幾年,還會夢見米色的一角錢,紅色的五角錢,紫色的兩塊錢,厚厚一疊,橡皮筋紮住,一個月的飯錢。

洋氣還在於,軍訓時思想教育放原版片《西點軍校軍訓記》,大一精讀課樹立人生觀講《畢業生》,大三專業課討論“水門事件”中輿論監督的意義,著名教授《成長的煩惱》譯者錢紹昌教授讓我們翻譯關於Ignatius Kung的文章。每年聖誕節左右,舉辦“文化周”和“美食節”,教工食堂前的一條街擺滿臨時攤子賣零食和磁帶,空氣中飄來威猛樂隊Last Christmas的歌聲,簡陋的舞廳裏夜夜笙歌。聽港台和搖滾的也有,但不敵英美流行歌曲。曾經有個澳大利亞樂隊在禮堂表演,上麵唱一首,下麵跟一首,從Another Day in Paradise到周華健的歌改編的Are You Alright Now,沒有一點違和感。汪小姐的自信和自由散漫,大概來自於外語學院女生的氣質。演賣大閘蟹陶陶的陳龍,在他是青春偶像劇明星時,劇中的女朋友就去了外語學院。

花團錦簇,鬧猛來兮的汪小姐是幸運的,她沒有外地學生為一張“黃表(留滬名額)”擠破頭的煩惱,也沒有支付高額”培養費“的經曆,她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不管寶總還是魏總,其實都不能定義她的人生。我離開的時候,學校已經改名為”上海外國語大學“,校名也由魯迅的集字改為長者的題字,接著評上了211大學。隨著綜合性大學地位的提升和外語複合型人才的需要,我的母校日益衰落,現在據說已經淪為二三流大學。

前幾年回上海,還去過母校,不是遠在鬆江的萬國建築什錦會,而是老校園。豎起了不少新的建築,越發逼仄擁擠。學校大門已經麵目全非,賣麵的一撮小胡子“林子祥”不知去處,原來的老師退休的,跳槽的,移民的應有盡有,其他都去了新區。耳邊響起了那首歌曲《東體育會路》--

世界上有一條最長的路

它的名字叫東體育會路

因為在我內心裏

那是一條永遠也走不完的路

世界上有一條最短的路

它的名字叫東體育會路

因為它隻把我們劃分了教學和生活兩個區域

汪小姐的母校,我的母校,別來無恙?我們可能曾經在小小的校園和廣闊的上海失之交臂,但是我們最終在對老時光的回憶中聚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靈動的雙子 回複 悄悄話 這個視頻可以看看:上海漫步上海外國語大學&東體育會路街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FHG3LpT7Q

靈動的雙子 回複 悄悄話 上外子弟讀來份外親切。那個廠是汙水處理廠,每到夏天臭的很。不知道東體育會路竟然還有歌。
販外煙的打仗模子 回複 悄悄話 那個時候華山路交大的食堂票也是槊料的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本人也在上外進修過。因為是出國前最後培訓,大學生好羨慕我們進修班的
verfechten1 回複 悄悄話 很奇怪,前幾天還突然想起賣麵的林子祥,他和他老婆的麵容幾十年後至今仍記得。我見過他們的爐子被警察或城管搗毀過。他們的房子也很特別,緊靠著出國培訓部的大門。東體育會路上橋的北首是一個化工廠,有一年發生爆炸火災,有人傷亡。 那個虹口公園確實礙事,不管是坐電車還是穿過它,都要費點勁才到四川北路。或者從四川北路精疲力竭的回來,還要再穿過公園。最難忘畢業前夕的夏夜,空氣中彌漫著倉皇與躁動,生活區門口的小販在大把大把地收書。即將離校的學子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喝得大醉。我那時工作定了,不太好,所以心情複雜,都後麵曲陽新村的電話亭給父母打電話報告了信息。記得那夜一個關係較好的經貿係朋友和我說了幾句話。後來出國時需要高考成績證明,於是給這位在省城工作的老同學打了電話,很快他就替我將證明辦了出來。 這裏再一次謝謝他。
遊水皖魚 回複 悄悄話 上外的ACCA專業一開始是和對馬路的上財合辦的
PeonyInJuly 回複 悄悄話 http://www.sef.shisu.edu.cn/10185/list.htm 根據此學院官網介紹,博主說的沒錯, 對外經貿係的確是1984年設置, 88年獨立成為對外經貿係的。
新校區美得像世界公園。 老校區也麵貌一新。
zhuc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謝謝指正。隨手查了下,的確不嚴謹。握手。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寫的不錯!上外當年在外貿界十分吃香。“這個專業1984年從英語係中設置,88年獨立成為對外經濟貿易係,人稱外貿係,汪小姐趕上了第一波浪頭。”你的情報有點誤差,應改為:“這個專業1984年從英語係獨立成為對外經濟貿易係,人稱經貿係。”1984年首次招生後兩年,到1986年成為全上海文科考分第一專業,全麵蓋住複旦和其它名校所有文科專業。另一有趣的花絮是上外是全中國第一家收學費的公立大學(試點從上外開始因為學生就業好,所以學生和家長抵觸不大)。最後一點:你可能沒去過鬆江新校區:那裏有各國風格的建築,繁花似錦,和老校區比是鳥槍換炮。老校區(現在叫虹口校區)本來就是“螺螄殼裏做道場”(儂講得對!),現在螺螄殼裏造了一些新房子,做道場已基本沒空間。
556517 回複 悄悄話 上外在文革前就屬於第二類高校,90年代紅了一陣,後來又衰落了,畢竟純語言專業發展有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