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因川菜的流行而廣為人知,花椒成就了川菜的麻辣鮮香。在國人的家常調料中,花椒與大料是必備的燉肉調料,可以去除肉類的腥氣。花椒相對於藤椒,青花椒,香味足且厚,麻味適中,保留時間長,更受專業廚師的追捧。花椒的品種很多,以褐紅色的為上等花椒,褐黑色的次之。麻中帶有一股芳香氣味的,為精良花椒,光有麻味而無香氣,則次品。其中大紅袍,漢源花[
閱讀全文]
一直認為萵苣是一種很容易種的蔬菜。它喜涼,蟲害少,是早春不錯的一個蔬菜品種,最省心的就是室內育苗時間短。
我一般在3月初開始育苗。萵苣的催芽和其他的菜種不一樣,不需要高溫。種子用濕紙巾包著放冰箱冷藏室一周左右就可以冒白。
育苗我喜歡一穴一顆或一穴兩顆。兩顆的話,等苗大了留強壯的,去除弱小的。早春有太陽,可以把育苗盒放在暖棚和倒扣的[
閱讀全文]
老天是公平的,苦難和快樂共存。今年春天基本上是晴天。暖暖的冬日暖陽,柔柔的普照著大地。讓被疫情折磨的人們看到一些希望。晴朗的日子對育苗相當有利。苗兒健康的生長離不開太陽。白天隔著玻璃享受著日光。育苗燈基本可以不用。4月中旬白天基本上可以在室外暖棚裏度過。晚上溫度還是有些低,要搬進室內。搬進搬出有些辛苦,想想這樣可以養出壯苗,辛苦也是[
閱讀全文]
幾年前剛開始種菜,就聽說過一種神水用處多多操作簡便還可以不斷擴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就是傳說中的EM菌。熱心的群友給了一瓶500毫升自己擴容的EM菌液。按照她說的比例如法炮製1瓶菌加1公斤紅糖20升水攪勻放置一周。一周後打開有股淡淡的果香味。群友一直拿來漚製各種廚餘包括肉類骨頭。後來才知道EM菌還有很多其他用途。
EM菌是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英文縮寫[
閱讀全文]
一直對黃豆獨有情鍾。不僅僅因為它營養豐富,而且有無限可能可以作出各種美食。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發豆芽。發過豆芽的人都清楚,發綠豆芽比較容易,發黃豆芽難度相對增加很多。興匆匆的買回黃豆,發了幾天,豆子爛了臭了也沒發出幾根。相對於綠豆芽,發黃豆芽對黃豆的品質要求更高些。黃豆越新鮮發芽率越高。當年收的豆子發芽率最高,隨著貯存的時間增長,發芽[
閱讀全文]
又是新的一年。在國內親戚朋友多,年夜菜滿滿一桌。那時最渴望就是過年,除了有吃不完的各種佳肴,更有同齡的表姐表妹的一起喧囂玩耍。還有那期待的壓歲錢。大人們把壓歲錢放入信封,先撒點數,點大的先抽。每個信封數目不一樣。有可能貌似厚厚的信封裏都是一堆10元的紙幣,一個薄薄的信封裏暗藏著一張百元大鈔。拿到大獎的歡天喜地,差一點的隻有期盼來年時來[
閱讀全文]
記得小時候學過篇課文《種子的力量》,知道了小小的種子發出的力超越了一切,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力士。現在後院種菜,親身體會到那不起眼的種子,慢慢長大,開花結果,掛滿枝頭,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神奇的造化。
昨天立春,陽光明媚,溫度也在零度以上。感覺春天就在眼前。馬上又到了育苗時節。群裏團的種子也如期收到。今年團了60多個品種的菜種基本上滿足了[
閱讀全文]
豆腐的曆史很悠久。相傳淮南王劉安的母親喜歡吃黃豆,有一次母親因病不能吃整粒黃豆,孝順的劉安就叫人把黃豆磨成粉,怕粉太幹,便衝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淡,再放些鹽鹵,結果凝成了塊狀的東西,即豆腐花。淮南王之母吃了很高興,病勢好轉,於是豆腐就流傳了下來。雖然難以考察故事的真偽,豆腐卻已成為享譽中外的“中華神菜”的重要食材。我對豆製品[
閱讀全文]
2020注定是個難以忘記的年份。庚子年開始,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卷中國。起源地就在家鄉武漢。為熱鬧祥和的春節投下了陰影。雖然遠隔重洋,心裏一直記掛著地球另一端的家人好友。那時關注疫情,問候家人是每天的必修課。隨著封城出台了嚴厲的管製措施,在全國人民共同支援下,經過艱難的77天,疫情得到了遏製武漢終於開封了。期間看到很多感人的事跡,[
閱讀全文]
在西方聖誕節和中國人過年一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過節當然就少不了聖誕大餐,火雞是大餐中必不可少的主角,也是最經典的主菜,它不僅可以供人大快朵頤,而且還是餐桌中央的點綴。火雞個頭大很難入味,不對中國人的胃口。以前烤火雞都是用各種調料醃入味了再烤,有時還洗個熱水澡。總之步驟多很麻煩。火雞肉很柴,醃製後味道進去了但雞肉越發幹粗了,一[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