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博文
第七章名垂青史 常言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不但鄰居鄉親提起何漢忱有口皆碑,就連垂千古的地方史誌都多有記載。 在《鞏縣誌》1991年版卷27“人物”(700頁)中對何漢忱這樣記載: 何漢忱 何漢忱(1884~1959),原籍安徽省宿縣,寄居鞏縣白沙村界溝。山東陸軍測量學校畢業後,應招到鞏縣兵工廠工作。民國26年(1937)冬,鞏縣兵工廠南遷,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何漢忱日記第24卷 為爭取日寫數字而努力 公元1958年7月5日起(10月12日止) 戊戌年5月19日起(8月30日止) 七月五日,五月十九,星期六,半晴。 感冒仍未全好,頭麵出汗,而心內還有點畏寒。自己應當寫的信,總是推諉,而親鄰來找寫信,便不得不勉力應付,此亦難有之苦中也。 七月六日,五月廿,星期(日),陰,雨。 上午雨下的很大,溝口窪地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四月十六,二月廿八,星期三,晴。雞又坐瘟,本院已死四、五個(隻)。我家公雞每夜四點半鍾左右即叫,昨夜寂然,疑生病。天明看它冠上發青,亦不像往日精神,為避免傳染,當時殺了。但不知幾個(隻)母雞能保得住否耶。四月十七,二月廿九,星期四,晴。今日窯內22℃,我將厚棉褲脫去換上薄的,棉鞋換上夾鞋,上身大棉襖脫了,僅穿小襖皮坎肩。頭上仍想出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何漢忱日記第23卷 無倦 (47) 公元1958年2月1日起(7月4日止) 丁酉年12月13起(戊戌5月18日止) 58年二月一日,十二月十三,星期六,晴。 昨晚白清秀來,他說我體虛,須常服補品。他家有風幹的紫河車,可取一具來瓦上焙幹,研麵,日服三五分,很有效。現在天氣嚴寒,肝精丸亦可常服。還有......但氣喘雖多屬寒症,而我自己經驗,吃過熱的藥,胸中悶熱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一月十六,九月廿五,星期六,晴。與(北)京(去)信。天很暖和,窯內16℃,我穿著兩個(件)棉襖猶不覺熱,下身穿著棉褲、棉鞋。晚間左足仍是涼的,往往半夜還暖不過來。去年一冬未用暖壺,今年現在就亦用上,由此看來,身體較去年相差遠甚。十一月十七,九月廿六,星期(日),晴。鳳(珍)來。打針。今年紅、白蘿卜每人可以分到70斤,不在食糧計劃內。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何漢忱日記第22卷努力(46)公元1957年8月30日止1958年1月31日農曆丁酉年前8月6日止12月12日八月卅,八月六日,星期五,陰。上午微雨,下午到菜地看看,在井台坐兩小時。近日左腿隱痛,行動尤顯老邁,早應去衛生所再紮兩次針,總是精神不振,向後推諉也。八月卅一,八月七日,星期六,陰。太白兩句詩:“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曠達胸襟人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五月一日,三月廿一,星期二,晴。今日勞動節,農莊上午開會,至下午五點尚未開完。聽說大家對於“棉百糧千”都抱有絕大的信心,群眾莫不歡欣鼓舞雲。五月二日,三月廿二,星期三,晴。上午到溝口井台坐兩時許,小麥穗已漸次出齊,普遍較往年狀旺的多,確有豐收之望。文興的娘在井台摘槐花,說現時住窯空氣不好,濕氣太勝(盛),要常到外邊吸點新鮮空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何漢忱日記第19卷留痕(45)公元1956年元月廿五日至八月廿日乙未年臘月十三日至丙申年七月十五元月廿五,十二月十三,星期三,晴。鳳(珍)來。夜坐似稍得力,然總難得到恰好處。孔子雲:“朝聞道夕死可矣!”吾自廿歲時讀《孟子》,始知慕道。至三十多歲時,讀陽明學說,方悟道即良知。《大學》之明德,《中庸》天命之性皆指此而言,四十年來亦稍知用。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17卷(44)留痕1955年4月10日起7月7日止乙未前三月十八起五月十八止四月十日,三月十八,星期日,晴。下午四點四十五分鍾抵蔡(家坡),繼福、潤清在站迎接,見麵我悲喜交集。離寓雖不大遠,但住處較高,須登數(百)十級台階。以身體虛弱的我,既經一日夜之勞頓,頗覺為難,然而勉強上去,並未大發喘,此真出我意料外。四月十一,三月十九,星期一,晴。繼福精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月一日,正月九日,星期二,晴。與繼福(寶雞)、清源(安徽)、先誌(山西)去信。精神雖稍好些,但同時寫幾封信。仍覺得疲乏故,隻略寫大意,不敢多費心思。二月二日,正月十日,星期三,晴。近幾日未打針,每日午晚須吃兩次麻黃素、卜朗素,不然便想發喘,似乎有點疑病是的。身體很弱,到小樓曬暖,一上一下,呼吸便不均勻。睡時想發喘,不得已又打一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6]
[67]
[68]
[69]
[7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