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明的博客

“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選載作者論著章節和新論新譯
個人資料
博文

莎士比亞隱秘的燦爛《莎士比亞的詩歌紀念碑》導論(節選之二)傅正明《莎士比亞的詩歌紀念碑》封麵設計采用的原圖:莎劇人物畫廊(ProcessionofCharactersfromShakespeare'sPlays),十九世紀無名氏畫家作到了十九世紀,莎翁背後有個寫作小組的說法開始流行。依照這一說法,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對折本出版前豎立的莎翁故居紀念碑(TheShakespeareMemorial)。碑文有兩個拚寫略有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查爾斯•瑞茲尼可夫* 七律.年終禮讚 傅正明譯 歌吟豈為凱旋鍾, 法眼空觀旭照紅, 兩袖風和催錦字, 三春禮重暖蟠胸。 落棋勝負順天意, 入世窮通勤日工。 不仰高台施號令, 禪家茶飯正香濃。 CharlesReznikoff TeDeum Notbecauseofvictories Ising, havingnone, butforthecommonsunshine, thebreeze, thelargessofthespring. Notforvictory but...[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2-21 03:32:14)

葉芝聖誕詩二首傅正明譯W.B.葉芝一柱香

一陣騷動哪裏來?
是空墳還是處女娘胎?1
聖約瑟想到世界將消解,
但他喜歡自己的指頭領略的情采。2

1空墳,指《聖經》記載的耶穌複活後留下空墳。
2此處可以解讀為性愛撫(foreplay)的一種形式,詩人筆下的聖約瑟想象自己是耶穌的親生父親。

《三王朝拜》(TheAdorationoftheMagi),意大利畫家波提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2-16 23:05:35)

布萊希特的脊梁骨傅正明布萊希特(BertoltBrecht,1898-1956)在二十世紀文壇和劇壇的確是一個頗為重要的人物,譽之者甚至將他稱為德國的莎士比亞。此外,他對中國文化的心儀和借鑒也是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早年曾經在一戰中深入戰地醫院看護傷病員的布氏,表現了他的人道關懷和激進的政治態度,後來逐漸轉向馬克思主義。布氏劇作《人就是人》和《三分錢歌劇》等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挪威魂”到“挪威奸” 投向納粹的諾獎作家漢姆森 傅正明 漢姆森向希特勒鞠躬 (KnutHamsunbowingbeforeHitler,fromthemovewithMarkVonSydow) 一個窮極潦倒的人溜進一家破敗的漆黑的院子裏,為了保全性命,他撿起一塊帶有令人作嘔的幹血味的肉骨頭來啃,咽下去又吐出來,多次反胃之後,他終於忍不住了:“我狂怒地捏緊拳頭,孤立無援地哀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夢   蘭斯敦·休斯作    傅正明譯擒夢須穩拿,一旦夢死寂,生活猶如鳥折翼,無法飛天涯。擒夢須穩拿,一旦夢隱跡,生活春原變赤地,雪蓋結冰花。 Dreams
        ByLangstonHughes
 Holdfasttodreams
 Forifdreamsdie
 Lifeisabroken-wingedbird
 Thatcannot fly.
 Holdfasttodreams
 Forwhendreamsgo
 Lifeisabarrenfield
 Frozenwithsnow.蘭斯敦·休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待君年邁時     W.B.葉芝作
     傅正明譯 似見紅顏老,花白染青絲,
爐邊欲瞌睡,請君開卷讀此詩,
細品味,夢見韶歲貌溫柔,
明眸照影,宛如深水靜篤時。
多少人愛君歡欣和融,
慕君洵美,用情真假難知;
唯有一人愛君朝聖魂,
慕君憂患心跡褪色花姿; 躬身向爐邊,炭火正紅時,
喃喃語,歎息情聖如何逃逸,
徜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七絕.詠梅兼和雪葵諸兄傅正明我失竹鬆成絕枝,冷看雪侮仍狂癡。林殤節折懸孤線,苦待西風又拂時。雪葵兄原玉清冷東籬最俏枝,雪滿香肩情更癡。月隱雲凝甘寂寞,相約三世早春時。潛東籬兄原玉
料峭冰心玉美人,千花敗盡正寒旬。臘梅迎雪年年豔,不恨窿冬卻恨春。飄柔兄原玉(一)明月梢頭光入扉,欲邀我去賞清輝。披裘燭秉拾階下,卻見梅枝牆角依。(二)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莫言的“滿紙荒唐言”索解
評小說《生死疲勞》傅正明在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中,村黨支部書記洪泰嶽向農民訓話說:“春耕生產就是向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和走資本主義的單幹戶發起的第一個戰役。”(第十五章)又說:“毛主席號召大養其豬,養豬就是政治,把豬養好,就是向毛主席表忠心。”(第二十一章)諸如此類的時代語言,說明當時的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6-12-03 03:21:48)
檀香刑與文身刑 談莫言與卡夫卡的不同文明和美學
傅正明 原載《黃花崗》雜誌第四期,2002年10月
傅正明《地球文學結構》(聯經出版,2013年) 莫言與卡夫卡,原本是東方和西方兩個相差十萬八千裏的作家。由於莫言獲獎的長篇小說近作《檀香刑》和卡夫卡的短篇小說《文身刑》1都寫到酷刑,其故事都有二十世紀初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背景,這就為比較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