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長北京老妞,深愛北京,熟悉北京。
博文
炸豆腐”與“炸丸子”,都是老北京小吃。其實這兩種小吃,過去北京人把它們統稱“炸豆腐”。因為過去有專門賣“炸豆腐”的,也有專門賣“炸丸子”的,更多的小吃店和那些攤車、固定攤位,都是把“炸豆腐”、“炸丸子”一鍋煮。現在,那些賣這種小吃的攤車和攤位已消逝多年了,穿街走巷的攤車和在胡同裏、街頭巷尾的攤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6-06-21 22:52:58)
蘇造肉是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據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的夫人嵯峨浩所著的《食在宮廷》介紹,乾隆四十五年(1780),清高宗乾隆巡視南方,曾下榻揚州安瀾園陳元龍家裏。陳府家廚張東官烹製了很多菜肴,乾隆十分喜愛。後張東官隨乾隆入宮,曾在熱河行宮主料禦膳事。乾隆喜食味厚之物,張東官用香料(分四季不同數量配製)烹製豬肉,因張是蘇州人,故這道肉菜就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06-21 00:24:13)
白水羊頭可稱之為老北京的閑食了,說是“閑食”是因為它實在算不得正餐,充其量就是道“小菜兒”。 老北京吃得起羊頭肉的也不是一般人家,起碼家裏得趁幾個子兒,而賣羊頭肉的有坐商也有遊商,坐商自不用說,就是坐店經營,除了羊頭肉還會有其他菜肴,遊商則是走街串巷的隻賣羊頭肉,他們或遊走胡同去宅門兒前吆喝,或去澡堂子、戲園子、窯子周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6-06-19 22:50:18)
提起北京的老字號飯館“都一處”,人們立刻會在頭腦中閃過“北京都一處燒麥館”的概念。因為多年來,人們的頭腦中已牢牢樹立了“都一處”的主營食品就是燒麥,而多年來“都一處”也確實主要經營“燒麥”。其實,我認為這樣理解和定位“都一處”的主營食品,,無論從該飯館的發展曆史和經營的食品看,起碼是不全麵的。 開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16 23:27:45)
現在,不少人把老北京小吃“豆腐腦”和“老豆腐”混為一談,把它們說成是同一種小吃,這是不對的。而媒體或“專家”的誤導,更是起到負麵兒作用。如那部影片《夕照街》中,由已故著名電影演員陳強扮演的一位大爺,在改革開放後開店賣“豆腐腦”,而且影片中還借一位鄰居的話,讚美這位大爺豆腐腦做得好。可是影片中一位群眾角色在買豆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記載,多為回族同胞經營。北京比較有名的有天橋的爆肚石,東安市場的爆肚王,後門的爆肚張,前門門框胡同爆肚馮,東四牌樓爆肚滿,朝陽門爆肚錢等。後來王家和馮家都在東安市場開了店,買賣做大了,除了爆肚,還經營涮羊肉和其他教門菜,也有了自己的字號。爆肚滿卻始終用“爆肚滿”的字號。
“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現今東四北的幾條胡同形成於元代,其中東四三條至八條胡同,街巷嚴格遵循元代大街寬24步、小街寬12步的規矩建造。當年街區內胡同排列整齊,四合院布局規整,呈現了完整的“魚骨式”的胡同肌理。 東四地區在元代是全城三大商業中心之一,到了明清依然繁華不減,老字號店鋪鱗次櫛比。東四三條胡同處於整個東四地區的中心地帶,當年叫東四牌樓三條胡同,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13 18:53:38)
寸勁兒(發音cùnjìr)寸勁兒”就是“巧勁兒”,也是湊巧、碰巧。 衝嘴兒(chongzur)也寫作“衝盹兒”。形容打瞌睡,多指坐著的時候耷拉著腦袋睡著了,一般指坐在一處閉眼小憩。 才剛是北京人愛用的句式,而不像通常所說的“剛才”才剛鴛鴦送了好些果子來,都湃在那水晶缸裏呢 菜了:完了。 “死菜了”
村兒---管撮出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12 18:53:40)
B 拔尖兒:爭強好勝 拔涼拔涼的(baliángbaliángdè)夏天用剛打上來的井水浸泡瓜果使瓜果降溫適口,就叫“井拔涼!”。就是形容“透心涼!人傷心過度徹底失望的痛苦心情也可說胸口“拔涼拔涼的!”管替人拔創---管替人出頭叫拔創 拔塞子:指放屁 拔橛兒的最不長眼的人“人家偷驢你拔橛兒” 撥(ba一聲)揦(la輕聲):翻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11 23:50:35)
醃拉巴臢(ālābàzā)“醃臢(讀音:阿'第一聲’砸'第四聲’)”表示一個人很邋遢,或形容一個角落很肮髒,加上了“拉、巴”成為“醃拉巴臢”就顯出了對於很髒的人和事的一種鄙夷與嘲笑! 礙事兒:不方便 愛小-管小偷,賊人俗稱“小利!”。“愛小”形象的形容喜歡貪小便宜或者偷偷摸摸的不良行為。 挨又讀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