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京飯館兒,後廚掌灶兒的與前店跑堂兒的可算一裏一外,掌灶兒的主內,跑堂兒的主外。論能耐本事,各有專長,很難說誰更要緊。套用一句梨園行的話,可稱之為“一邊兒沉”(伶界對台上角色分量輕重的一句術語)。飯館兒的興衰成敗全在這一裏一外。由此專門生成了行當,稱作“勤行”。
跑堂兒的(也叫堂倌兒,走堂的)所以得名“勤”,就是嘴勤、手勤、腿兒勤,另須眼疾手快。跑堂兒的學徒三年,最要緊的是學說話。照理,是人就會說話(啞巴另論),而“會說話”分為兩層。一層是嬰幼兒丫丫學語,能叫爸爸媽媽就算會說話。再一層是說話得體,見人說話好比量體裁衣,也謂之會說話。跑堂兒的學說話即學“量體裁衣”的本領。
每至飯口,自吃客抬腿邁進門檻兒那一刻,跑堂兒的就得拿眼使勁觀察客人的舉手投足、穿衣戴帽、形象氣度、男女長幼等。使勁觀察是心裏留神,不是眼珠子緊瞪。臉上要春風和煦,眼裏則蘊親善正氣。然後再憑借自己的經驗閱曆咬文措辭,三兩句話,既把留住客人,又讓吃客剛一進屋就被撓到癢處,心情朗悅,有所謂賓至如歸之感。如此客人還沒坐下,心裏即念叨“今兒得多點倆菜”。這是跑堂兒的本領。
跑堂兒的說話“量體裁衣”並不是見人下菜碟兒把客人分出三六九等,而是分殊於童叟之長幼,性別之男女。比如進來兩位妙齡女郎,總不能說“兩位太太您腳底下留神門檻兒”,這話是挨瞪找罵,得稱呼小姐。再比如若是兩位十七八歲的小夥子,不能說“二位大爺裏邊請”,得說“少公子您來啦,二樓雅間給您幾位留著那”。不管哪路客人,跑堂兒的一律態度和藹,說話時要彎腰低頭湊客人耳邊。絕不能筆管條直戳在那兒,讓客人湊你耳朵說話。更不能故意令人難堪,賣一張利口褒貶客人。
過去客人用完餐,有付小費之俗,一般是餐費加一為賞錢,按現在的說法即10%。但這終不是官家的規矩,任誰也不能強迫。小費多寡隨客人給,跑堂兒的不能嫌少。七八位客人雅聚,飯局做東兒的出手大方,給了高額小費,跑堂兒的一定要大聲吆喝出來,以給客人彰顯體麵。若給的小費少,跑堂兒的道聲謝謝也就得了,不可譏諷客人小氣。比如人家一共花了19塊8毛,會賬的客人說:“給你20,不用找錢了。”跑堂兒的接過錢也大聲吆喝“3號雅間兒客人送小費2毛。”招得滿堂客人全回頭瞧。客人難堪之餘隨口又一說:“嘚,那2毛錢還是找我吧。”跑堂兒的若還是原調門兒:“3號大爺2毛小費又要回去了。”這就是抖機靈犯壞,絕不許可。
跑堂兒的另一工是報菜名。飯館兒數十上百道菜,均須背得滾瓜爛熟,包括各種菜品的烹製方法和盤子尺寸,比如:清炒蝦仁七寸,火爆腰花七寸,雞絲拉皮九寸等。報菜名口齒要清,咬字要準,不打锛兒,不沾牙,還須嗓音嘹亮。後堂一喊,令四座皆驚才算範兒正地道。過去梨園行老伶人下館子吃飯,每當聞聽某位跑堂兒的高音亮嗓兒,心裏總免不了嘀咕一句:“這條響堂的嗓子,要幹我們這行,準錯不了。”
昔年飯館兒東家很少有靠偷工減料坑蒙客人賺黑心錢的,人家賣的是手藝和信譽。依東家宗旨,跑堂兒的說話待客就須打心眼兒裏替吃客盤算,想著法把生客變成熟客,仰仗老主顧托著買賣。比如客人點了一道醋烹豆芽兒吃著口滑,招呼跑堂兒的再上份大盤的。跑堂兒的回話:“炒這菜得滾油大火,顛幾下就得出勺,下料不能多,多了就不是味兒了。您吃著中意,回頭我們掌櫃的再送您一盤兒。”客人聽了這話,按老北京講麵局氣的稟性,絕不能白吃店家的,會賬時定要多饒些小費。
跑堂兒的還有一工是算賬。不用算盤不用筆(早先更無計算器),當著客人麵兒,數著盤兒碗兒一個一個念菜名,一個一個報價錢,最後把歸總兒說給客人。講究不磕巴、不現想、不琢磨,幹淨利落,不差分毫。如此主客兩方,全都心明眼亮。
飯館子要的是“響堂亮灶”。響堂即指跑堂兒的報菜名、招呼客人,亮灶是說廚子“叫勺”敲得叮當作響。這兩樣兒都得傳到店堂門外,顯得生意火爆,飯座兒興旺。
響堂隻光聲兒大無誤還不行,必須得體。像前述的那樣讓客人出醜是決不允許的。雅間兒不能說單間兒(火葬場講單間兒),添碗飯不能說要碗飯,吃錯得說吃“忌諱”。言語生硬,跟客人頂嘴更不許可。吃客是各色人等,難免有言語尖刻好挑毛病難伺候的主兒,這就得全憑跑堂兒的嘴上功夫,既讓客人過得去,也不能給店家徒增損失。大食家唐魯孫曾寫過一段,有位客人褒貶飯館子後廚手藝太差,跑堂兒的回應答道:“您府上大師傅吃過見過,我們這兒的灶兒上的,怎麽說也沒法子跟您府上相比,不過在這一帶大小飯館兒來說,我們的大師傅,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了。”這種一捧兩抬舉不軟不硬的話,客人聽了再也不好說什麽。
前幾十年的勤行,規矩全無。跑堂兒的無論男女,範兒端得十分周正,男的是大爺,女的像姑奶奶。皆因當時官家告訴跑堂兒的,你們都“當家作主”了(其實非但沒當了家,沒幾年反倒下崗回家了)。客人除了自己找座兒端菜,還得加倍小心看著那些“主人”的眼色。稍不留神,保不齊就挨幾句呲瞪,這餐飯就得橫著下去了。吃完了您想要根兒牙簽兒,得一路小跑兒湊到姑奶奶跟前兒央告好幾回,還不準給您。當時的主客兩方,行市全擰。
近些年市場經濟融入,私人買賣多了,跑堂兒的臉色態度倒是大有改觀,可業務水準與行業規矩與舊時尚不能相提並論。比如您想打聽某道菜的大致用料、簡單做法、盤子尺寸,問十位服務員,個個兒都麵呈微笑客客氣氣,恨不得幫您捏肩捶背,而回答您的問題卻定然千部一腔:“實在對不起,我也不是很清楚。”頂多再饒一句“等我給您問問去”。假比有四道菜都得“等我給您問問去”,誰還有心成兒勞這個神,幹脆走人。不過我們國家趁人,你不吃有人吃,故而他家買賣照開如儀。如這般自己家賣什麽都說不利落,讓客人怎麽買,實在當不得“跑堂兒的”的仨字。所以現在下館子,若想既滿足了口腹之欲,又讓跑堂兒的給您說得渾身舒坦,想必沒那麽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