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曾幾何時,波羅的海隻不過是遠不可及的在地圖上標出的某個地區而已。半個多世紀以前,受蘇聯文藝宣傳的影響,波羅的海時有所聞,尤其是蘇軍波羅的海艦隊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艱苦奮鬥更加深了這片海域在我頭腦裏的印象。從去年起,女兒就從繁忙的工作中,抽空開始籌劃組織漫遊波羅的海的計劃,她的積極熱情和不懈努力乃本次北歐之行的動力。我已從今年(2012)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5-24 14:22:18)

回首往事,感謝上天 我的大學生活以及後麵的人生,總的來說是平靜而幸運的。雖然,也出現過波折和令人尷尬的場麵,但是最後,還是獲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就說在婦產科病房和女同學打架吧(第14節),當時,我曾經捶胸頓足,後悔不已,認為五年辛苦廢於一旦。現在看來,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沒有這次打架事件,我很有可能會留校擔任外科住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副院長孫毅華原是瀘州川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長,川南行署衛生廳長,分黨組書記,於1952年調來華西大學擔任副院長和黨委書記。說來也湊巧,我在瀘州川南軍區衛校醫助班學習的時候,他正好是領導衛校的最高首長。在我進入華西大學幹部補習班之後不久,原有的川南、北、東、西四個行政公署都被撤銷,合並為四川省人民政府,孫毅華也隨即調來華西,擔任副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57年8月的一個下午,5點鍾左右,醫,牙,藥以及衛生係的全體應屆畢業生齊集二廣場,大家都按照班次坐在小凳子上參加畢業典禮。在夏末秋初的夕陽照射下,一條紅底黑字的橫幅高掛在二廣場前方一個高於地麵的舞台上空,橫幅上寫著“畢業典禮”四個大字,在黃昏裏輕輕隨風搖擺。舞台的中間擺著幾張帶著靠背的椅子,正對著放在前台的一張長方桌。我們都意識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曆經多次大大小小的政治運動以後,看見一些熟悉的友人或尊敬的老師走上絕路,不免發人深思:是一種什麽強大無比的暴力竟會迫使一個受過高等教育而滿腹經綸,善於思考的聰明頭腦作出自殺的選擇?直到文化大革命後期的清理階級隊伍運動,就在當時我們耳鼻喉科外九病房和眼科外十病房中間大教室裏舉行的鬥爭胡連璧醫師的大會過程中,提示出來這一答案。胡醫師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還想回憶一位老師,知名的病理學家江晴芬教授,她是我們班在第二年級學習病理學課時的責任老師。雖然她隻是在開課以及結束時分別在課堂上講了兩個小時的內容,其他所有的課程均由她領導下的講師擔當,但是,就在她僅有的兩小時講課裏,可以強有力地吸引全體聽課學生的高度注意力。大家都集中心智,以最快的書寫速度記錄江教授精彩的講演內容。她采用標準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後來發生的一係列政治運動包括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華西的校友裏還有過一些自殺事件。其中,有一個我的同班男同學楊永華。入學時,我和他同住男生第3宿舍的八角亭三樓大寢室;第二次生產實習時我們倆又同住在醫院八角亭三樓的寢室裏。如前文所述(第13節),他曾惡作劇捏住我的鼻子,直到把我從沉睡中弄醒。楊永華在畢業後留校作精神科住院醫師,數年後調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們班於1957年畢業,當時學校極需增加師資以滿足不斷擴大的學生數量,於是我們班的60個人中,就有30多人留校,擔任住院醫師或基礎課的助教。李碧華被分配到臨床外科教研組,而曾經監管她的葛同學被分配到兒科教研組。真是冤家路窄,二人又被安排到同一間寢室裏住宿。 50年代醫師的生活條件很差,工資也很低。不過,我們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957年5月,報刊上連篇累牘地發布了一係列的文章,先是號召大家大鳴大放,采用大字報幫助黨的整風運動。後來,風雲突變,成為一場批判右派分子的大規模階級鬥爭。那時候,我正在內科生產實習,繁忙的臨床工作加上一些令人不安的過失已經應接不暇了,所以,沒有花時間去寫大字報。偶爾在吃午飯時,走過一些張貼有大字報的牆壁,瀏覽了部分內容。其中有些涉及對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外科實習結束後,就輪到婦產科實習。開始,我還是兢兢業業地保持在外科實習時的幹勁,希望獲得好成績。但是,一個出乎意料的偶然事件發生了,攪黃了我的計劃。一天晚上,我正在婦科病房的辦公室裏麵認真書寫病程記錄,班上的幾個同學進來閑聊,其中有一個女生叫巫光祥,她在談話中毫無來由地對我們男生冷嘲熱諷。我少年氣盛,於是忍不住對她很不客氣地反唇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