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們班於1957年畢業,當時學校極需增加師資以滿足不斷擴大的學生數量,於是我們班的60個人中,就有30多人留校,擔任住院醫師或基礎課的助教。李碧華被分配到臨床外科教研組,而曾經監管她的葛同學被分配到兒科教研組。真是冤家路窄,二人又被安排到同一間寢室裏住宿。
50年代醫師的生活條件很差,工資也很低。不過,我們都顯得很興奮,因為畢業後能夠留校工作算得上是最理想的發展機會了,大家都在為自己的美好未來而感到高興。有一天上午,我在校中路東段靠近解剖樓處,遇見李碧華,她正在和一位從廣州中山醫學院畢業分配來川醫外科工作的年輕男醫師愉快地討論著。當我問起他們為何來解剖樓時,李笑容滿麵,充滿信心地說,臨床外科主任交給他們一項嶄新的任務,打算開辟臨床外科解剖學的新型教學領域。我從她閃閃發光的眼神裏,領會到她正在全力以赴,憧憬著建功立業大展宏圖的青春夢想。
上圖為一年級全班在辦公樓前集合拍攝點名照相。藍色箭頭所指的女生是李碧華同學。(這張珍貴的照片由我的同學沈來龍醫師提供,謹致謝忱)
孰料好景不長,到了大躍進年代,大概是1958年底至1959年初,來了一些緊接總路線的交心運動,其中,也包括形形色色的檢舉偷盜等不法行為的會議。李碧華被葛同學檢舉偷盜了她的一件毛衣,還把這件毛衣染成別的顏色後使用。這樣一來,滅頂之災終於降臨到了李的頭上。在一係列大大小小的批鬥會上,李不得不俯首低頭認錯檢討。她很坦誠地說,她之所以偷葛的毛衣隻是為了報複葛在肅反運動中對她的一係列刁難和冷酷迫害。從李的為人和她的當時經濟情況來看,應該不會為一件毛衣而甘願犯法,背上偷盜之名,更何況被盜者就住在同一間狹小的寢室之內,焉可以身犯險?事實的真相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明白了,但是不管如何都應該認為,這是當年肅反運動遺留下來的惡果。
一個寒冷冬天的早晨,噩耗傳遍全院,李碧華刎頸自殺身亡。我和畢業
分配到同一科室(耳鼻喉科)工作的張士傑懷著悲痛而震驚的心情,一起走
到醫院停屍房去向昔日的同學---李碧華告別。她的遺體還安放在一張推床
上,上麵蓋著白色的床單,推床停留在停屍房外麵的空壩上。麵對同窗五年
的同學的遺體,不由得悲從中來。不久前還看見過的那張青春煥發的臉龐,
那一雙充滿希望,憧憬著美好未來的閃閃發光的眼神,突然間全都消失了,
變成了一具毫無生氣的冰冷的屍體,安靜地躺在推床上。張士傑用手輕輕掀
起蓋在她頭上的白布單,一張蒼白毫無血色的臉,緊閉著雙眼,左側頸部有
白色的紗布包著。顯然,她是采用她的那隻經曆過10多年寒窗苦讀勤奮抄寫
的右手,拿著給病人作手術的鋒利刀片,抱著滿腔悲憤,在一秒鍾裏切斷了
自己的左頸動脈。可以想象得到在那一瞬間,殷紅的鮮血從她的左頸動脈切
開處噴出,頃刻之間染紅了她的全身和床鋪。我再次端詳她那緊閉著雙眼蒼
白毫無血色的臉,那是一張多麽熟悉的臉啊,在課堂裏、在校園的操場上、
華西鍾樓下、在飯廳裏…… 都留下過她嬌小的身影和微笑的臉。曾幾何
時,僅僅就在幾個月前,我還在解剖樓附近的校中路上,聽到她滿含喜悅與
興奮的心情侃侃而談,現在而今,她那閃閃發光的眼神,那些建功立業的憧
憬,那些開拓未來的青春夢想,都悄然無聲地隨著她那具冰冷的屍體消失
了。我曾經默默地期望過,她也許會和那位從中山醫學院畢業的年輕醫師通
過工作上的合作建立感情,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她在自殺前的最後幾秒鍾
可曾想到過那些曾經在生命裏出現過的希望和閃光嗎?大概沒有人可以確切
地揣摩出自殺者在作出決定和執行自殺行為之前的真實思維過程。不過,可
以肯定的一點是:那是極其悲慘而絕望的瞬間。正是:寒窗苦讀勤學醫,懸
壺濟世赤子情。流水落花春光渺,嫋嫋香魂何處尋。
上圖是我們部分同學在校園裏合影。在前排站立的女生中帶有藍色星號的是李碧華同學。(這張珍貴的照片由我的同學沈來龍醫師提供,謹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