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博文
公元310年八月,首位入主中原的匈奴人皇帝劉淵病逝。劉淵臨死前召太宰劉歡樂等人來到禁中,接受遺詔輔政。劉淵死後,太子劉和即位。但不久發生內亂,最後劉和被殺,楚王劉聰即位成為漢皇帝。劉聰立妻子呼延氏為皇後,封兒子劉粲為河內王,其他兒子也都封王;讓劉粲負責朝廷內外軍事,任命石勒為並州刺史,封汲郡公。雍州流民多數在南陽,晉懷帝下詔書讓他們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公元308年五月,山東流寇王彌打敗西晉多支軍隊,到了洛陽,駐軍在津陽門。晉懷帝任命王衍負責征討的軍事。王衍和王斌等人帶兵出戰,西涼派來的猛將北宮純跟王斌說:“我看王彌的大軍,多是烏合之眾。隻有王彌和他幾百精銳比較可怕。如果用輕騎衝破他的精銳,剩下的則不戰自潰。我所率領的西涼精騎,都是驍勇無畏的勇士。明天,我可以率領他們突破王彌的中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公元306年下半年,晉惠帝食物中毒死後,他弟弟司馬熾即位,成為晉懷帝。這時,八王之亂已經進入尾聲,七王都死了,隻剩下東海王司馬越在朝廷獨攬大權。晉懷帝任命中書監溫羨為司徒;尚書左仆射王衍為司空,並將晉惠帝埋葬在太陽陵。司馬越任命的並州刺史劉琨抵達上黨,原在並州的司馬越弟弟司馬騰則由井陘東下。那時並州饑荒嚴重,並多次被胡寇侵擾,郡縣都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公元306年四月,西晉河間王司馬顒在殺了他的大將張方後,並沒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樣看到東海王司馬越和他和解,便派弘農太守彭隨和北地太守刁默帶兵在湖城抵禦司馬越部將祁弘等人。五月,祁弘等攻擊彭隨和刁默,把他們徹底打敗,順利西進入關。司馬顒部將馬瞻和郭偉據守在霸水,想在霸上阻止祁弘的軍隊。祁弘軍隊多次強渡,都被馬瞻的弓弩營射退。祁弘手下的鮮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公元305年夏四月,河間王司馬顒的大將張方在逼迫晉惠帝遷都長安後不久,再次廢了皇後羊氏。這是羊後的第三次被廢。司馬顒部將遊楷等在秦州攻打皇甫重,長期不能攻克。司馬乂雖敗,皇甫重仍然堅守秦州,關閉城門,城內不知外頭的變化。遊楷與韓稚等四郡兵馬建築土山攻城,皇甫重馬上用連弩射擊,又挖地窟以防止外攻,隨機應變,使敵軍不得靠近城池。皇甫重多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公元304年正月底,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殘酷燒死長沙王司馬乂之後,西晉八王之亂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司馬乂雖然死了,但戰爭還沒結束。當時司馬顒駐軍在鄭(今河南新鄭),聲援司馬穎的東軍。他聽說雍州刺史劉沈起兵,急忙回鎮渭城(今陝西鹹陽),派遣部將虞遵夔去抵禦劉沈。劉沈與虞遵夔在好畦對陣,結果虞遵夔大敗。司馬顒大為恐懼,連忙退回長安,召張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公元302年十二月,長沙王司馬乂殺了齊王司馬冏後,又將他的三個兒子囚禁在金墉城,並廢黜了他的弟弟北海王司馬寔。司馬乂雖然身在朝廷,但事無巨細,都要到鄴城諮詢大將軍司馬穎。司馬穎用孫惠作參軍,陸雲作右司馬。李含等人聽說司馬冏死了,便帶兵退回到長安。當初,李含以為長沙王司馬乂勢力微弱,必然被司馬冏所殺,想趁司馬冏殺了司馬乂後再指控他擅殺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46年1月初,在馬歇爾調停下,國共雙方下達1月停戰令,以迎接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2月,國共達成整軍方案,決定統一整編國共軍隊為國軍,協定劃定全國駐軍服務區,各軍隊集結在此統一整編;整編以12個月為一期,分期縮編部隊,直到完成全國60個師的目標。3月,國共達成迄今最後一個正式協議:《東北停戰協定》,但該協定已對激烈進行的東北內戰無實際約束力。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公元301年六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和齊王司馬冏率軍相繼進入京都洛陽,殺了篡位的趙王司馬倫,扶持晉惠帝司馬衷恢複了皇位。不久,晉惠帝下詔任命首倡大義的司馬冏為大司馬,加九錫;任命司馬穎為大將軍,負責朝廷內外軍事,也加九錫;任命司馬顒為侍中、加三賜。晉惠帝又任命常山王司馬乂為撫軍大將軍掌管禁衛左軍。廣陵公司馬漼也因功被提升為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趙王司馬倫於公元301年正月篡位之後不久,又假惺惺地尊晉惠帝為太上皇,改金墉城為永昌宮,又立自己的世子司馬荂為皇太子,其他兒子也都封王,並都官拜侍中,統領殿中兵馬。司馬倫又封梁王司馬肜為宰相,孫秀為侍中兼中書監,還任命禪讓有功的司馬威為中書令,張林為衛將軍,其餘黨羽,皆為上卿或將軍。超階越次的官員不可勝數,甚至奴仆士卒,也都加爵位。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26]
[127]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