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救了中共,馬歇爾救了林彪

(2015-08-22 15:11:09) 下一個

1946年1月初,在馬歇爾調停下,國共雙方下達1月停戰令,以迎接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2月,國共達成整軍方案,決定統一整編國共軍隊為國軍,協定劃定全國駐軍服務區,各軍隊集結在此統一整編;整編以12個月為一期,分期縮編部隊,直到完成全國60個師的目標。3月,國共達成迄今最後一個正式協議:《東北停戰協定》,但該協定已對激烈進行的東北內戰無實際約束力。

蘇軍從東北撤離後,國共在東北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1946年3月1日,蘇聯向國民政府表態決定自東北撤軍。4月6日蘇聯撤軍後,中共軍隊迅速搶占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中心城市,國民政府則在美國幫助下將大批精銳部隊運至東北,向中共軍隊大舉進攻,東北局勢急劇惡化。由於中共軍隊在蘇軍撤退後一個半小時,對原本由中蘇共管的長春發動攻勢,並在4月8日占領長春。國民政府認為此舉率先違反了1月停戰令,導致4月時東北長春幹線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

林彪部主力30餘萬,集中於四平附近,企圖阻止國軍前進。國軍杜聿明部迫於情形,自5月起在東北發動反攻。至5月3日,林彪已感戰局不利,他在給毛澤東的電報中說:“近一月來的戰鬥,每旅皆傷亡一千數百人……目前缺額更大。”5月4日,國軍克複本溪

5月13日,杜聿明完成總攻四平的部署:廖耀湘率新六軍和88師為右翼;陳明仁率71軍為左翼;鄭洞國指揮新1軍為中路,直擊四平。5月15日,國軍戰神孫立人抵達東北,重掌新一軍,對國軍官兵鼓舞很大。5月18日,新六軍攻克關係四平安危的塔子山,迫使林彪全線撤退,黃克誠建議棄守四平。

5月19日國軍克複四平街。四平戰役後,林彪所部被重創,國軍一直追擊到鬆花江畔。5月23日,國軍克複長春,5月28日克複吉林,6月5日直逼哈爾濱。國軍在孫立人的領導下,所向披靡,林彪一度看來隻能逃到蘇聯境內了。

但就在這關鍵時刻,馬歇爾根據東北停戰協議向蔣介石發雷霆之怒,甚至威脅說如果國軍不給林彪放條生路,美國將停止對蔣的巨額美援。在馬歇爾的巨大壓力下,蔣介石於6月6日下達六月停戰令,同意東北休戰15天,後來又延長8天。孫立人本想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一方麵孫不是蔣的嫡係,另一方麵也的確害怕美國中止援助,蔣因此幾乎十二道金牌逼迫孫停止進擊窮寇。蔣不但像當年在江西時放了毛澤東一條生路,在鬆花江畔又放了林彪一條生路,而且還把唯一能打硬仗的孫立人給調走了,用的全是他的黃埔精英。

結果林彪得到喘息的機會,以後中國的曆史大家都知道了。作孽啊作孽,馬歇爾。四千萬餓死的中國農民,幾百萬被鎮壓的地富反壞,幾十萬被搞得家破人亡的右派,幾百萬文革自殺和被迫害的幹部知識分子,幾千萬失去上學機會的知青,馬歇爾,你對得起他們嗎?你為歐洲白種人做了那麽偉大了不起的好事,卻把中國黃種人害慘了。當然,幾億中國人中畢竟還有大部分沒被毛害慘的家庭和子女,因此還是很多人懷念毛的。遺憾的是,隨著我們這一代受害者的逝去,後來人隻會越來越認可毛的偉大。畢竟數風流人物,誰人比得上他?億萬人的生命有什麽曆史意義?因為我們還保持著這種不重視個人生命的價值觀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