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胡亂華係列三:八王之亂之六:齊王之死

(2015-08-22 10:22:25) 下一個

公元301年六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和齊王司馬冏率軍相繼進入京都洛陽,殺了篡位的趙王司馬倫,扶持晉惠帝司馬衷恢複了皇位。不久,晉惠帝下詔任命首倡大義的司馬冏為大司馬,加九錫;任命司馬穎為大將軍,負責朝廷內外軍事,也加九錫;任命司馬顒為侍中、加三賜。晉惠帝又任命常山王司馬乂為撫軍大將軍掌管禁衛左軍。廣陵公司馬漼也因功被提升為王。新野公司馬歆因為起兵響應司馬冏,也被提升為王,並以鎮南大將軍的身份被委以負責荊州軍事的重任。齊王、成都王、河間王三座府第裏,各安置了僚屬四十人,文武排號森嚴,幾乎就像個小朝廷,因此有見識的人們都知道兵戎將不會因為司馬倫之死而結束。

不久,朝廷又任命梁王司馬肜為太宰,領司徒,相當於宰相。光祿大夫劉蕃的女兒是司馬倫世子司馬荂的妻子,因此劉蕃和他兩個兒子劉輿與劉琨都曾受到司馬倫的重用。司馬冏因為劉琨父子既有才能又有名望,所以特別原諒了他們,並任命劉輿為中書郎,劉琨為尚書左丞。又任命前司徒王戎為尚書令,劉暾為禦史中丞,王衍為河南尹。

新野王司馬歆在回他的藩鎮荊州前,與司馬冏一同乘車拜謁先陵,趁機勸說他道:“成都王是皇上的至親,與殿下一同建立大功。殿下如果不打算將他留下一道輔政,那麽則應當奪去他的兵權。”司馬冏道:“愛卿此言差矣。若非成都王,我未必能平息趙王之亂。愛卿不用再說了。”司馬冏雖然拒絕了司馬歆的建議,但卻心有所動。

常山王司馬乂和司馬穎是兄弟,都是晉武帝的兒子。他和司馬穎一道去拜謁先陵時,路上也勸道:“今天的天下是先帝創下的基業,大王應該親自匡正,別讓大權旁落。”司馬穎說:“齊王首倡大義,現在由他執政,也是毋庸置疑的。”司馬乂說:“我隻不過擔心齊王容不下大王。”從先帝陵園回來後,司馬穎將司馬乂的話告訴親信盧誌,征求他的看法。盧誌說:“齊王自稱有雄兵百萬,卻和張泓等司馬倫部將在穎上相持不能決勝。而大王則勝利渡過黃河,首入京師,功勞無人可比。現在聽說齊王要和大王共同輔政。人都說兩雄不俱立,大王應該借口太妃的疾病,請求回鄴城探省,趁機將大權委托給齊王。這樣一來天下百姓都會認為大王舉大義而沒野心,必然歸心於大王。這才是上計。”司馬穎聽從了盧誌的建議。

晉惠帝在東堂召見司馬穎,慰勞他的功績。司馬穎拜謝道:“勤王的成功都是大司馬的功勳,臣實在沒有大功可陳。”於是趁機上奏章大為稱讚司馬冏的功德,建議朝廷將大權委托於他,並聲稱母親生病,請求歸還藩國鄴城。晉惠帝起初不答應,在司馬穎再三請求下,不得已終於答應了。司馬穎告辭晉惠帝出宮後,不再回到自己的軍營,而是直接前往拜謁太廟,然後從東陽門出城,與親信數十人直奔鄴城。

當時司馬冏在他的大司馬府上,門下報說有人送來司馬穎的信箋。司馬冏閱畢,才知道司馬穎已經辭別離開了京師,大吃一驚,連忙飛身上馬,疾馳出城恭送司馬穎,到七裏澗才趕上。司馬穎停住車輛和司馬冏言別,淚如雨下,隻談及因母親太妃疾苦引起的憂慮,而不談時事。司馬冏再三挽留,司馬穎總是以孝道為理由,不肯留下。消息傳出,於是司馬穎的聲譽在大臣和百姓中間更加良好。

司馬冏聘請劉殷為軍諮祭酒,陽平太守苟晞為軍事參佐,前廷尉顧榮為主簿。劉殷年幼時家裏貧窮又失去父母,但卻贍養曾祖母,以孝順聞名。成年後,劉殷博通經史,性格倜儻而有大誌,儉樸而不孤陋,看上去有點頹然,但卻有不可侵犯的正氣。司馬冏又任命何勖為中領軍,讓董艾負責中樞機關,又封有功的部將葛旗、路秀、衛毅、劉真、韓泰等五人為縣公,作為自己的心腹,時人稱他們為五公。

司馬穎回藩國後,晉惠帝下詔派遣使者到鄴城重申他前番的任命。司馬穎接受大將軍的職位,但堅決辭讓九錫的殊禮。司馬穎又上奏章為舉義功臣盧誌、和演、董洪、王彥、趙驤等五人請功,晉惠帝便都封他們為開國公侯。司馬穎又上表說:“大司馬先前在陽翟時,與司馬倫強賊相持甚久,百姓倍受創痍,饑餓凍餒,境況很慘。陛下應該抓緊救急。臣乞求差發郡縣車輛,馬上運送河北邸閣的穀米十五萬斛,為陽翟的饑民賑災。”盧誌建議司馬穎道:“黃橋戰役戰亡的有八千多人,現在經過盛暑,屍骨露在野外,實在讓人哀傷心惻。昔日周文王收葬枯骨,因此《詩》雲‘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更何況這些都是為大王的事業而戰死的孤魂!”司馬穎便下令建造了八千多個棺木,用成都國戰士的軍服,收斂並祭祀在黃橋戰死的士卒,表彰他們的家屬,並給以一定的撫恤金。司馬穎又命令溫縣官吏負責掩埋一萬四千多戰死的司馬倫將士。這些措施其實都是盧誌的主意。司馬穎外表帥氣但人卻並不是太聰明,雖是皇子文化卻不高,不過他秉性敦厚,信任盧誌並把大事都交給他辦,所以在外有很好的聲譽。

晉惠帝下詔再次派遣使者請司馬穎入京輔政,並受九錫之禮。司馬穎的男寵孟玖不願意去洛陽,再加上母親程太妃愛戀鄴都,所以司馬穎最終還是留在鄴城。司馬穎當時招募來的舉義將士在鄴城呆久了,都感覺無聊很想回鄉。有擅自離開的人在鄴城城門上題字道:“大事解散蠶欲遽。請求歸鄉,趕赴農務。昔以義來,今以義去。若還有急事,再請相告。”司馬穎知道這些士卒是留不住了,便盡數遣返回鄉,百姓因此安心下來。

當初,齊王司馬冏懷疑中書郎陸機曾為司馬倫撰寫禪讓的詔書,便捉拿陸機想把他殺了。司馬穎極力為陸機辯解,陸機於是得免一死。司馬穎又上奏章建議讓陸機出任平原內史,他弟弟陸雲出任清河內史。陸機友人顧榮和戴淵,認為中原多難,勸陸機歸還江南。陸機因為深受司馬穎救命之恩,又認為司馬穎當時是眾望所歸,可以和他一道建功立業,便不肯離開北方。陸機字士衡,是東吳名將陸遜的孫子,陸抗的兒子。父親死時陸機才14歲,和弟弟陸雲分領父親的軍隊,出任牙門將。20歲時東吳滅亡,陸機和陸雲便隱退故裏,十年裏閉門勤學。晉武帝太康十年(289),陸機和陸雲到京城洛陽拜訪時任太常的張華。張華非常器重他倆的才能,說道:“伐吳之役,利獲二俊。”因此使二陸的名氣陡然大升。當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的說法(“三張”指的是張載張協張亢)。二陸在洛陽時喜好攀遊權門,與晉惠帝皇後賈南風的外甥賈謐關係密切,是當時的“魯公二十四友”之一。

同年秋七月,晉惠帝恢複司馬乂原來長沙王的爵位,並任命他為驃騎將軍。東萊王司馬蕤,性情凶暴,酗酒成癮,多次陵辱司馬冏,又想讓司馬冏賜他為開府。司馬冏不肯,司馬蕤因而懷恨在心,暗中上奏指責司馬冏專權,並與左衛將軍王輿密謀想廢掉司馬冏。結果事情敗露。八月,司馬冏讓晉惠帝下詔廢司馬蕤為庶人,流放到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上庸內史陳鍾秉承司馬冏的旨意私下將司馬蕤殺了。司馬冏又殺了王輿並夷其三族,可憐王輿誅殺孫秀的功勞,至此皆付東流。司馬澹也坐不孝之罪被流放到遼東。九月,司馬冏征召司馬澹弟弟司馬繇從外地回來,恢複舊爵,成為尚書左仆射。司馬繇推薦東平王司馬楙給司馬冏,司馬冏便任命他為平東將軍,負責徐州的軍事,鎮守下邳。到這時,司馬冏專權愈加厲害,周圍都安插了自己的親信,又讓晉惠帝封自己三個兒子為王。

第二年(302)春三月,幼年的皇太孫司馬尚死了。不久太宰司馬肜也死了。

司馬冏想長期大權獨攬,又因為晉惠帝的子孫都死光了,便擔心司馬穎作為晉惠帝的弟弟,有依次被立為繼承人的勢頭,便上表請求立清河王司馬覃為太子。司馬覃是司馬遐的兒子,晉武帝的孫子,當時才八歲。弱智的晉惠帝便立司馬覃為皇太子,以司馬冏為太子太師,東海王司馬越為司空,領中書監。

司馬冏既然得誌,便有點驕奢擅權,開始大修府第,拆遷公私房舍多達數百座,府上的設製與皇宮相等。司馬冏的行為讓朝廷內外十分失望。侍中嵇紹上奏道:“存不忘亡,是《周易》的善戒。臣希望陛下不要忘記被廢在金墉城的日子,大司馬不要忘記僵持在潁上的日子,大將軍不要忘記戰敗在黃橋的日子,這樣,禍亂的萌芽便出不了土壤。”又寫信給司馬冏,認為“唐虞茅茨,夏禹卑宮(意思上堯舜和大禹住的都很簡單)。今天明公大興第舍,似乎不太適宜。為三王立宅,豈是今天的當務之急!”司馬冏閱信後,以謙遜的言辭感謝嵇紹,然而卻不能采納他的忠言。

司馬冏十分尊重嵇紹,嵇紹每次入見司馬冏都會親下台階迎接。尚書右丞劉喬對司馬冏說道;“裴頠和張華被害時,朝廷大臣們都懼怕孫秀,因此不敢不接受他們兩家的財物。嵇紹今日又有何顧忌,卻依然留著裴家的車牛和張家的奴婢?樂彥輔來見時,明公未曾下床迎接,為何卻對嵇紹這麽特別?”司馬冏於是不再出迎嵇紹。嵇紹問劉喬道:“大司馬現在為什麽不再迎客了?”劉喬說:“似乎有正直的人這樣建議,認為先生不值得大司馬出迎。”嵇紹問道:“這位正直的人是誰?”劉喬說:“就在不遠。”嵇紹默然無言以對。

不久,劉喬升遷為禦史中丞。司馬冏心腹董艾當時勢傾朝廷,百官無人敢忤逆他的意誌。但劉喬在二十天裏,竟然六次彈奏了董艾的罪釁。董艾暗示尚書右丞苟晞罷免劉喬的官職,將他重新降為屯騎校尉。

司馬冏居住在他父親司馬攸(晉武帝母弟)原來的宮院裏,裏麵安置了四十個僚屬。司馬冏大蓋府第館舍,鑿穿皇宮的千秋門牆和自己的府邸相通,並在後房懸掛巨鍾,在前庭讓女子跳八佾舞,終日沉溺於酒色,不入朝晉見,還對百官頤指氣使,任人唯親。司馬冏又任命車騎將軍何勖為中領軍掌管禁兵。殿中禦史桓豹奏事,因不先經過司馬冏,竟被捉拿而拷打致死。於是朝廷側目,海內失望。南陽處士鄭方上書勸諫司馬冏道:“今日大王安不思危,燕樂過度,此是一失;宗室骨肉,理當推誠相見,今日則不然,此是二失;蠻夷不靜,大王卻以為功業已隆,不以為念,此是三失;兵革之後,百姓窮困,沒聽說大王放錢振救,此是四失;大王與義兵盟約,事定之後,賞賜不及時,至今還有人功勞未賞,此是五失。”司馬冏感謝桓豹說:“若非先生,孤不聞過。”但卻不能采納他的話。曾有一位白發老人進入大司馬府邸大呼說,有兵戈將起。後來果然不出多長時間,就有禍起。

司馬冏的謀臣孫惠上書說:“天下有五難、四不可,而明公現在都具有了。冒犯鋒刃,是一難;聚致英豪,是二難;與將士均勞苦,是三難;以弱勝強,是四難;興複皇業,是五難。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權不可久執,大威不可久居,是四不可。明公行其難而不以為難,處其不可而謂之可,這正是我私下之所以感到不安的緣故。明公應該考慮功成身退的途徑,如果能推崇近親人才,委長沙、成都二王以重任,然後辭別京師,回到自己的藩國,那麽太伯和子臧(古代讓賢的人)的美譽則將不單單局限在古時候了。今日明公竟然忘記高處的危險,貪戀權勢而受到懷疑。雖然現在正遨遊在高台之上,逍遙在厚牆之內,我私下的確以為明公當下危亡的擔憂,已超過了去年在潁下和陽翟與張泓僵持的時候。”司馬冏沉思了許久,但最終還是不能采納孫惠的進言。孫惠於是借口疾病辭官而去。司馬冏問他的另一位謀臣曹攄道:“孫惠勸我放棄權柄歸還藩國,先生覺得如何?”曹攄說:“萬事都怕太盛。大王果真能夠居高思危,即時褰裳離去,的確是好中之好。”司馬冏默然片刻,然而也不能聽從。

張翰和顧榮都擔心災禍牽連到自己。張翰因為秋風吹起而見物思情,很懷念江南的菰榮、蓴羹、鱸魚鱠,歎息道:“人生貴在自己高興而已,富貴有什麽用!”當即便辭職離去。顧榮則故意整天喝酒,不管府裏的事,司馬冏心腹葛旗認為他玩忽職守,便請司馬冏將顧榮降級為中書侍郎。潁川處士庾袞聽說司馬冏長期不上朝,歎道:“晉室將會很慘,隻怕禍亂很快就要興起了!”便帶著妻子逃進林慮山中。

謀臣王豹給司馬冏寫信道:“自從皇上即位以來,任宰相的大臣,沒有一位得到善終。這是因為時勢的緣故,並非他們都不是好人。今天明公克平禍亂,安定國家後,卻又重蹈覆車之軌,這樣卻還希望長久生存下去,難道不是很困難的事!現在河間王根基在關中,成都王盤桓在舊日的魏國,新野王則在江漢一帶得勢。這三王各以方剛強盛的年華,手持重兵,占據要害的地方。而明公以首倡勤王無人可比的功勞,帶著震主的威權,獨據京都,專執大權。進則亢龍有悔,退則據於荊棘之中,希望以此求安,我擔心這不見得是有福的事。”因而請求司馬冏盡數遣散在京的王侯,讓他們各回到自己的藩國,依照當年周公和召公的辦法,用成都王為北州伯,治鄴都;司馬冏自己為南州伯,治宛城;以黃河為界,各自統帥一些王侯,共同輔佐天子。長沙王司馬乂見到王豹的信件,跟司馬冏說:“這小子離間我們宗室骨肉,殿下應該用銅錘把他打殺了!”司馬冏於是上奏說王豹在內亂進讒言,在外離間宗室,想讓諸王互相猜疑,實為不忠不義,請將他以鞭殺處死。王豹臨死時說:“請把我的頭顱懸掛在大司馬府第門上,我要親眼見到外兵前來攻打齊王!”

司馬冏因為司馬顒原本依附司馬倫,心裏經常暗恨他。梁州刺史皇甫商和司馬顒的謀臣李含矛盾很深。司馬冏專權後,征召李含進京為翊軍校尉。李含也和右司馬趙驤有嫌隙,司馬顒起兵勤王前又曾勸司馬顒殺了當時響應司馬冏的夏侯奭。趙驤那時已投到司馬冏門下,皇甫商也在京師幫司馬冏參議軍事,夏侯奭的兄長也在司馬冏府上辦事。由於這些原因,李含在朝廷當差,總是提心吊膽,於是便找了個日子,單馬馳往長安投奔司馬顒。

司馬顒見到李含回來,大吃一驚道:“愛卿為何又回來了?”李含騙他說:“聖上前天秘密召見我,授予我一道秘密口詔,命令大王誅殺司馬冏。”司馬顒有點半信半疑道:“真有此事?”李含趁機道:“這是夷族的大罪,臣下怎麽敢胡說?成都王是今上的至親,而且有大功,還推讓回到自己的藩國,因而很得人心。齊王隻是疏親卻專攬朝政,朝廷側目。大王現在既然受詔,就應該發送檄文請在京的長沙王討伐齊王,齊王必定會殺了長沙王。這樣大王就可以利用齊王擅殺的罪名討伐他,必定會成功的。除掉齊王而改立成都王,就是除掉逼迫皇上的逆臣,而樹立皇上的至親作為執政,這樣做將是安定社稷的大功勳。”

司馬顒聽從了李含的話,便上奏章說:“司馬冏雖然有首倡興複皇位的功績,然而真正平亂的人卻是成都王。”又列舉了很多司馬冏的罪狀,說他在許昌蓋有東西掖門,安置官員直立左右,有如皇帝身邊的侍臣一般。又說他在司馬倫服罪,京城太平之後,還帶領百萬大軍到洛陽招搖,在京師儼然以天子自居。還說他結黨營私,幸妻嬖妾,名號可以與皇後的中宮相比。

司馬顒又說:“臣受重任,守衛重鎮,見到司馬冏的所作所行,萬分激憤。那日翊軍校尉李含秘密前來,宣讀了陛下的詔書。臣聽後十分憤怒,五內俱焚。司馬冏擁有強兵,樹置私黨,權官要職,全是他的心腹,並非容易罷免。臣即刻率領精兵十萬,與其他州郡一道,共約在洛陽會師。並請長沙王司馬乂,同奮忠誠,廢司馬冏,命他歸還藩國。如不從命,將軍法處置。成都王司馬穎明德茂親,功高勳重,去年主動退位回歸藩國,實是眾望所歸,應請為宰輔,代司馬冏行阿衡的重任。”司馬顒於是起兵,以李含為都督,命令大將張方等直逼洛陽,又派遣使者邀請司馬穎共同起兵。司馬穎將要答應,但盧誌想諫止他,然而司馬穎不聽。

公元302年十二月,司馬顒的奏章抵達洛陽。司馬冏大為恐懼,急忙召集百官商議道:“昔日孫秀為逆,幫助趙王篡位,威逼帝王,造成社稷傾覆,而朝廷內外沒人能夠阻止。是我首倡勤王,聚合義眾,掃除元惡。我作為臣子的氣節,神明可鑒。二王今日聽信讒言,起兵造成大亂。我現在決定依賴眾卿的忠誠和謀略,爭取和平解決這一危機。”司徒王戎、司空東海王司馬越勸司馬冏讓出大權,將重任委托給二王。王戎說:“明公的功勳業績誠然宏大,然而封賞不夠公平,因此人懷二心。今日二王兵盛,不可抵擋。明公如果以齊王的身份回到藩國,讓出大權,這一危機應該可以得到和平解決。”司馬冏的心腹葛旗怒氣衝衝地反駁道:“昔日司馬倫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朝廷上下隻能喋喋細語,你們所謂社稷大臣沒一個敢出來首倡大義。大司馬當時甘冒矢石,親披甲胄,攻圍陷陣,才有今日。論功行賞的事情繁雜,怎麽能麵麵俱到?三台大臣采納諫言,卻不體恤王事,封賞的拖延和遲緩,責任並不在大司馬府。進讒言的逆賊,天下應當共同誅討,卻豈能空憑這一紙奏章,就讓大司馬退位回歸藩國?漢魏以來,有幾位退位回藩國的王侯,得以保住妻子兒女?膽敢再堅持這一議論的人,殺無赦!”於是百官震悚,無不失色。王戎嚇得要命,假裝藥性發作而掉進廁所,才免於一場災難。

李含屯兵在陰盤,張方率領二萬大軍駐在新安,發檄文給尚在京都的長沙王司馬乂,讓他討伐司馬冏。司馬乂是晉武帝的第六個兒子。晉武帝去世時,司馬乂才十五歲,卻很懂得遵守禮儀。楚王司馬瑋前來奔喪時,其他諸王都在近路上迎接他,隻有司馬乂獨自到皇陵痛哭流淚地等候司馬瑋,因此名聲很好。到司馬瑋殺害大臣衛瓘和張華時,司馬瑋讓司馬乂守衛東掖門。後來宮中派人持騶虞幡出來罷免司馬瑋,司馬乂放棄手上的弓箭流淚道:“我以為楚王受到詔命,所以才跟了他,豈知並非這樣!”司馬瑋被殺後,司馬乂因為和他同母的緣故,被貶為常山王到常山去了。司馬乂身材高大,開朗果斷,才力絕人,虛心下士,很有聲譽。三王舉義討伐趙王時,司馬乂率常山國兵馬響應。過趙國時,他殺了抗拒的房子縣令,進軍成為成都王的後繼。司馬乂軍隊到鄴城後,發現常山內史程恢有背叛他的動態,便殺了程恢及其五個兒子。三王成功打敗司馬倫後,司馬乂因功恢複了原本的長沙王爵位。

司馬冏得悉後,派遣心腹大將董艾前去攻擊司馬乂,司馬乂率領左右一百多人騎馬馳入皇宮,關閉各個大門,然後以天子名義帶兵進攻司馬冏的大司馬府。董艾在皇宮西邊陳列軍隊。司馬乂派遣部將宋洪等人放火燒了各個觀閣以及千秋和神武兩個宮門。司馬冏命令黃門令王湖把宮裏的騶虞幡偷出來,讓士兵手持這些代表皇帝的旗幟大喊“長沙王偽造詔書。”司馬乂則讓他的手下大喊“大司馬謀反。”當夜,洛陽城內大戰,到處都是飛矢,火光衝天。晉惠帝跑到皇宮東門,不少箭矢都落在他的禦車前麵。宮裏著火,大臣們忙著救火,死的人比比皆是。

雙方連戰三日。司馬冏的謀臣趙淵等五六人看到形勢不利,想改投門麵,便趁其不備,殺了正在為司馬冏督戰的中領軍何勖,進而綁架司馬冏,投降了司馬乂。

司馬乂與宋洪等人把司馬冏綁了帶到皇宮大殿前麵,晉惠帝有惻隱之心,想要救司馬冏不死。司馬乂不答應,叱喝左右手下趕快把司馬冏牽出斬首。司馬冏一直呼喊冤枉,三次回頭看著晉惠帝,希望他相救,然而孺弱的晉惠帝無能為力,司馬冏最終在閶闔門外被害。司馬乂向禁衛六軍出示司馬冏的首級,並將他的同黨全夷了三族,死的人多達二千餘人。司馬乂又將司馬冏暴屍在西明亭,三天裏沒人敢來收斂。後來司馬冏的部屬荀闓等人上奏乞求殯葬司馬冏,晉惠帝下詔準許。

可憐司馬冏實無大罪,卻冤屈而死。當初,司馬冏擅權時,有一孕婦在大司馬府門前要生孩子。府上的官吏要把她趕走,孕婦說:“我截臍後便去。”齊和臍帶諧音,有見識的人聽後感到擔心,認為這是“截齊”的襳語。當時洛陽還有歌謠道:“著布袙腹,為齊持服。”不久司馬冏便被殺了,應了“為齊王持喪服”的襳語。

要想知道八王之亂的繼續發展,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