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博文
淳化四年(遼統和十一年)即公元993年春正月初一(庚寅),宋太宗趙炅(趙光義)親自到太廟去祭享祖先,群臣到齋宮拜表稱賀。次日,他到南郊圜丘合祭天地,以宣祖(父親趙弘殷)和太祖(兄長趙匡胤)升配;然後大赦天下。度支副使謝泌逐條上呈頒給參加大禮的軍士賞賜數額。宋太宗說:“朕平時愛惜金銀布帛,正是為了以備今日的賞賜而已。”謝泌趁機進言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淳化三年(遼統和十年)即公元992年七月十四,太師魏國公趙普去世。趙普病故前一年生日那天,宋太宗趙炅(趙光義)派趙普兒子趙承宗帶著器幣(禮器玉帛)和鞍馬(備有馬鞍的駿馬)去賜給他。趙承宗回京複命沒多久就去世了。翌年,趙普已不再擔任中書令。按照慣例,朝廷不給宰相以外的大臣生辰賞賜,但宋太宗特意派趙普的姪婿左正言兼直昭文館張秉去賜給他生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淳化二年(遼統和九年)即公元991年十二月十八(癸未),前北漢主劉繼元去世。宋太宗趙炅(趙光義)追封他為彭城郡王。同時,東京大梁(開封)下大雨,但沒結冰。十二月二十六(辛卯),翰林學士承旨蘇易簡邀請翰林學士韓丕和畢士安及秘書監李至等人前來觀賞宋太宗禦筆飛白體書寫的“玉堂之署”四字,連同他用三種書法書寫後被銘刻在石碑上的詩句。宋太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淳化二年(遼統和九年)即公元991年十二月十八(癸未),宋保康軍節度使,即前北漢主劉繼元去世。劉繼元是並州太原人,祖父劉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後漢初年任太原尹兼北京留守。後漢隱帝嗣位後,郭威(即後來的後周太祖)成為樞密使。劉崇曾跟判官鄭珙說:“我和郭樞密曆來不和。如今主上幼弱,一旦郭某得誌,我就全完了。”因而落淚。鄭珙便勸他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淳化二年(遼統和九年)即公元991年六月十七(乙酉),汴水在浚儀縣決口,衝壞連堤,並淹沒了民田。宋太宗趙炅(趙光義)一大早乘坐步輦(帝王轎子)出乾元門去視察災情,宰相和樞密使在路旁迎候拜謁。宋太宗跟他們說:“東京養了數十萬甲兵,居民有近百萬家。糧食的轉運全靠這道渠水,朕豈能不顧!”抬著步輦的宮人陷在泥沼中,隻走了上百步就動不了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淳化二年(遼統和九年)即公元991年春正月初一(壬申),宋太宗趙炅(趙光義)不接受朝賀,群臣到閣門拜表稱賀。正月初五(丙子),宋太宗派商州團練使翟守素帶兵到夏州救援節度使趙保忠。同時,遼國嚴禁私自剃度僧尼。先前,晉國公主在南京(幽州)修建佛寺時,遼聖宗耶律隆緒許諾要給該寺賜一道匾額。宰相室昉上奏說:“朝廷下詔書廢除沒有名氣的寺院。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端拱二年(遼統和七年)即公元989年十一月二十四(辛醜),鎮州都部署兼宣徽南院使郭守文去世。郭守文是並州太原人,父親郭暉曾任後漢護聖軍使,但在跟從郭威(即後來的後周太祖)征討河中時戰死。郭守文那年才十四歲,居喪時非常哀傷憔悴。郭威挺憐惜他,召他到自己帳下任職。廣順初年(951),他補任左班殿直,經兩遷出任東第二班副都知。宋初,郭守文升任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端拱二年(遼統和七年)即公元989年正月二十二,遼軍開始攻陷北宋河北重鎮易州。同時,宋太宗趙炅(趙光義)要群臣獻策,戶部郎中張洎、右正言直史館王禹偁、知製誥田錫等人紛紛上疏,提出很多建議。也在正月,朝廷將軍頭司改名為禦前忠佐軍頭司,引見司改名為禦前忠佐引見司。二月初一(壬子),宋太宗命令河北東、西路設置營田,並任命陳恕等人為營田使。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端拱元年(遼統和六年)即公元988年八月二十四(戊寅),前吳越國王太師鄧王錢俶病故,宋太宗趙炅(趙光義)追封他為秦國王。八月二十六(庚辰),宋太宗臨幸國子監,並下詔讓博士李覺講解《周易》中的《泰卦》。宋太宗讓李覺坐在一邊,扈從群臣都圍著他排列而坐。李覺講述天地感通和君臣相應的道理,宋太宗聽了十分喜悅,特賜給他一百匹布帛。宋太宗接著前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續前集)宋太宗趙炅(趙光義)即位後,增加錢俶的食邑為五千戶。錢俶接著進貢禦衣,通天犀帶,絹一萬匹,金器和玳瑁器一百多件,金銀扣器五百件,塗金銀香台、龍腦檀香床、銀假果、水晶花等共數以千計,總價值巨萬。他又進貢犀角象牙三十株、香藥一萬斤、幹薑五萬斤、茶葉五萬斤。錢俶又請求每年都增加平常的入貢,但宋太宗下詔不許。太平興國二年(977)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