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兩宋係列二:太宗治世之三十:前北漢主劉繼元病故與原北漢君臣事跡

(2020-08-02 15:19:15) 下一個

淳化二年(遼統和九年)即公元991年十二月十八(癸未),宋保康軍節度使,即前北漢主劉繼元去世。劉繼元是並州太原人,祖父劉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後漢初年任太原尹兼北京留守。後漢隱帝嗣位後,郭威(即後來的後周太祖)成為樞密使。劉崇曾跟判官鄭珙說:“我和郭樞密曆來不和。如今主上幼弱,一旦郭某得誌,我就全完了。”因而落淚。鄭珙便勸他修繕甲胄兵器,招集亡命之徒,為保全自己做打算。當得知隱帝遇害時,劉崇想率軍南下。剛好後漢太後下令派宰臣馮道前往徐州迎奉劉崇的兒子劉贇到大梁即位,劉崇信以為真,因此跟賓佐說:“我兒子成為皇帝,我又何必擔憂?”少尹李驤說:“知幾其神(語出《易·係辭下》;意即能看出事變的隱微征兆,猶如神賜),時不可失。我揣摩郭公的內心,必定不會將天下輕易交給他人。不如率領精騎盡速越過太行,控扼孟津,以觀其變。徐州(即劉贇)的皇位確定後,我們即可回歸晉陽。這樣郭公就不敢亂動。”劉崇勃然大怒,罵道:“你個腐儒,膽敢離間我父子!”當即下令左右把他拖出去殺了。李驤說:“我身負王佐的才器,今天卻為這個愚人出謀畫策,死了固然甘心。但家有病妻,願意和她一道在東市被殺戮。”劉崇於是把他夫妻都殺了,然後上表給後漢太後,表明自己毫無野心。很快郭威被部眾擁戴,降封劉贇為湘陰公。劉崇派使者帶信給後周太祖,乞求讓劉贇回歸徐州藩鎮。使者回來時,劉崇才知道劉贇已死,痛哭流淚,這時才為李驤立祠。劉崇於是即皇帝位,國號依然為漢,仍然使用後漢的乾祐年號,改名為劉旻。他任命兒子劉鈞為太原尹,判官趙華和鄭珙為宰相,陳光裕為宣徽使。他接著派人帶著厚禮去聯結契丹,自稱與後周有仇,願意像當年的晉高祖那樣,成為契丹的兒子國。契丹主答應了,並派政事令燕王耶律述軋和上樞使高勳,到太原去策封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此後劉崇多次入侵晉、絳一帶。高平戰役時,劉崇慘敗,隻帶著少數隨騎逃歸太原,從此喪失元氣,不敢再次出師。後周顯德元年(954),劉崇病故,劉鈞襲取皇位。

劉鈞舊名劉承鈞,後來隻名劉鈞。他改元為天會,任命衛融為相,段常為樞密使,蔚進掌管親軍,兒子劉繼恩為太原尹。劉鈞開始在後漢高祖劉知遠的舊第修建七廟,號稱顯聖宮。他暗中勾結江南和西川作為外援。顯德六年冬,劉鈞聯結契丹入侵後周。翌年正月,後周恭帝命令趙匡胤(即後來的宋太祖)北征。趙匡胤到了陳橋驛,部眾推戴他即位。劉鈞與契丹兵也都退走。

同年夏季,原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在上黨反叛,下令判官將北宋監軍周光遜等人押送到太原給劉鈞,並向北漢稱臣求援。劉鈞親自到太平驛和李筠會麵,並派宣徽使盧讚率領數千騎兵跟隨李筠入寇中原,又派他的河陽節度使範守圖增援昭義。當宋太祖親征李筠時,前軍石守信和高懷德在澤州打敗李筠部眾,擒獲範守圖,還殺了數千李筠的士兵。劉鈞的沙穀寨又被宋將折德扆攻破,宋軍斬首五百級。同年九月,宋昭義節度使李繼勳率軍進入劉鈞的平遙,俘虜了很多叛軍兵眾。建隆二年(961)冬,李繼勳又打敗劉鈞軍隊,斬首百餘級,並擒獲他的遼州刺史傅廷彥弟弟傅勳獻給北宋朝廷。

建隆三年二月,劉鈞入侵晉、潞二州,但被守將擊退。三月,宋太祖下詔,將歸降的河東(即北漢)民眾遷徙到邢、洺一帶,按人口發給穀粟。四月,太原百姓四百七十人歸降北宋。七月,劉鈞捉生指揮使路貴等十一人降宋,宋太祖補任他們為內殿直。建隆四年八月,邢州的王全斌率軍攻打樂平,劉鈞的拱衛指揮使王超、散指揮使元威、侯霸榮率領所部一千八百人投降了王全斌。沒多久,劉鈞侍衛都指揮使蔚進和馬軍都指揮使郝貴超與契丹人帶兵來救樂平,但三戰全都敗北。宋軍於是攻下樂平城。宋太祖下詔在那裏組建平晉軍,將降兵組成為效順軍,賜給金錢布帛。北漢靜陽十八寨因此相率來降。九月,劉鈞又引來契丹攻打平晉軍。宋太祖派洺州防禦使郭進、濮州防禦使張彥進、客省使曹彬、趙州刺史陳萬通,率領步騎萬餘救援;但還沒到劉鈞就退走了。

乾德二年(964)二月,李繼勳與兵馬鈐轄康延沼和馬步軍都軍頭尹訓率兵攻打遼州,劉鈞派郝貴超來救援。雙方在遼州城下交戰,北漢再次潰敗。刺史杜延韜處境危蹙,隻好與拱衛都指揮使冀進和兵馬都監侯美帶領所部三千士兵投降了李繼勳。宋太祖賜給杜延韜等人襲衣(一套官服)、銀帶、器幣、鞍勒馬,也將他們的降兵組成效順和懷恩軍。這月,府州生擒劉鈞的衛州刺史楊璘以獻。又有,劉鈞的耀州團練使周審玉等四人投降北宋,宋太祖賜給周審玉襲衣、金帶、絹千匹、銀五百兩、鞍勒馬,並賜名他為周承瑨,任命他為左千牛衛大將軍,兼領汾州團練使。四月,宋太祖派馬軍都校劉光帶兵衛戍潞州,防備劉鈞入侵。乾德五年三月,劉鈞的招收指揮使閻章在石盆寨歸降北宋鎮州。同年四月,北漢招收指揮使樊暉殺了監軍成昭,在鴻唐寨歸降鎮州。乾德六年正月,北漢偏成寨招收指揮使任恩等一百五十人歸降北宋晉州。同年三月,鎮州守將攻破劉鈞的馬鞍山寨。七月,劉鈞的烏玉寨主胡遇等一百三十九人歸降鎮州。

當初,劉鈞自從李筠敗後,狼狽而歸,日夜擔心宋軍前來。他任命趙文度為相,召抱腹山人郭無為前來參議中書事務,並任命五台山僧侶繼顒為鴻臚卿,也參議國事。他還因事殺了段常。契丹主派使者去責備劉鈞說:“你沒有稟承我的命令,有三條罪過:擅改年號,這是其一;幫助李筠有所覬覦,這是其二;誅殺段常,這是其三。”劉鈞惶恐地答複說:“父為子隱,希望赦免我的罪過。”契丹主沒有答複。此後北漢派到契丹的使者總被扣留,不讓返回太原。劉鈞終於因為勢力窘弱而憂憤成疾,就在那月病故,享年四十三歲。他兒子劉繼恩嗣位。

當初,宋太祖曾通過邊境細作跟劉鈞說:“使君家人和周氏(後周郭氏)是世仇,的確不需屈從於他。如今我和你沒有冤仇,何必要讓河東整個地方的百姓受困?如果你有誌兼並中國,那就應當南下太行以決勝負。”劉鈞派細作答複說:“河東土地和甲兵不足以抵擋中國,然而我家世代並非反叛的人。守在這區區小地,隻是害怕漢家的香火沒人供奉而已。”宋太祖為他的話感到哀憐,笑著跟細作說:“替我轉告劉鈞,我會給他開條生路。”所以在劉鈞去世前,北宋再也沒對北漢用兵。

劉繼恩本姓薛,父親薛釗娶了劉崇女兒,後晉初年在禁軍護聖營當兵。劉知遠(即後漢高祖)掌管禁兵時,因薛釗是他弟弟劉崇的女婿,便免了他的軍籍,將他安排在自己門下。劉知遠後來出領藩鎮,爵位顯赫。薛釗很難見到自己的妻子,因此經常怏怏不樂。一日他趁醉求見,當即拿出佩刀要刺殺妻子,但被她扯去衣服掙脫。薛釗因此自剄而死。薛繼恩那時還很幼小,劉知遠便讓劉鈞收養他為子,於是冒姓劉。

劉鈞病故那年八月,宋太祖下詔討伐劉繼恩。他派內客省使盧懷忠等二十二人帶領禁兵趕赴潞州,任命昭義節度李繼勳為行營前軍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黨進為副手,宣徽南院使曹彬為都監;棣州防禦使何繼筠為前鋒部署,懷州防禦使康延沼為都監;建雄軍節度趙讚為汾州路部署,絳州防禦使司超為副手,隰州刺史李謙溥為都監。九月,李繼勳在洞渦河打敗劉繼恩的軍隊。北漢左勝軍使李瓊前來歸降,宋太祖賜給他襲衣、金帶、鞍勒馬。

當初,劉鈞跟郭無為說:“繼恩平庸懦弱,豈能將後事交給他?”郭無為也這麽覺得。到這時劉繼恩獨自在一個房間裏行喪,左右親信都在太原,身邊沒多少侍從。有人勸他去召來親信,但劉繼恩猶豫不決。有個叫侯霸榮的邢州龍岡人,力氣很大,也善於射箭,跑路飛快,猶如奔馬。他曾在並、汾一帶為盜,後來劉鈞起用他為散指揮使,讓他衛戍樂平。建隆中年,他率領所部來歸附北宋,宋太祖補任他為內殿直。沒多久,他又逃回到太原,劉鈞署任他為供奉官。到這時,侯霸榮陰謀帶著劉繼恩的首級再次歸附宋太祖,於是趁著劉繼恩沒有防備,在大白天帶刀進入行宮,反鎖了門。劉繼恩繞著屏風逃命,但被侯霸榮當胸幾刀給弑殺了。劉繼恩死時三十四歲,即位也才六十天。郭無為派士卒登梯進入,殺了侯霸榮,接著立他弟弟劉繼元為北漢主。

劉繼元本姓何。當初,薛釗死後,劉崇將他女兒改嫁給何氏,生了何繼元。姓何的死後,劉鈞也收養了劉繼元為子。劉繼元即位後,改元為廣運,再次連接契丹作為外援。開寶二年(969)春,宋太祖下詔派李繼勳、趙讚、郭進、司超等人帶兵率先趕赴太原,自己接著率領大軍繼後親征。宋太祖還任命劉繼元的太穀令梁文陟為太子洗馬,祁縣令張續為右讚善大夫。宋太祖快到時,李繼勳在太原城下打敗劉繼元的軍隊。北漢憲州推官史昭文在憲州投降,宋太祖升任他為本州刺史。宋軍還修築汾水堤壩,用汾水灌進太原城;宋太祖又派海州刺史孫方進圍汾州。劉繼元仗恃契丹為援,守城將士揚言說遼軍早晚就到。四月,何繼筠在陽曲北麵打敗契丹援兵。宋太祖下令將斬獲的契丹人首級和鎧甲陳列在城下,城中守軍因此喪失士氣。北漢嵐州知州趙文度也來歸降。閏五月,太原南城被汾水淹沒,大水注入城中。宋太祖親自爬上長堤觀看。望樓上瞭望城內的宋兵見到劉繼元殺了他的宰相郭無為後城中因此混亂的場麵。很快北漢守軍自西長連城出來,準備焚燒宋軍的攻戰器具,但反被宋軍擊退,斬首萬餘級。夜半時分,宋營外紛紛謠傳說劉繼元要降。宋太祖命令衛士披甲,準備打開營壁大門受降。八作使趙璲勸道:“受降如同受敵。陛下豈能在半夜輕易出營?”宋太祖讓他去偵查,果然發現是間諜製造的假情報。

太常博士李光讚跟宋太祖上言說:“陛下應天順人,登禦大極,戰無不勝,謀無不臧。各地仗恃險要的地方勢力,那些竊取帝號的僭越亂臣,昔日與中國為鄰,今日與陛下為臣。區區晉陽,哪裏得煩勞陛下親討,不但花費沉重的後勤運輸,還得辛苦王師長久駐外。況且得到太原未必為多,失去也未足為辱。如今正值炎夏,又遇上暑季多雨;如果河津泛濫,道路阻塞,糧運拖延稽留,臣擔心會讓陛下過於操勞。”宋太祖看了他的奏折後十分高興,覺得很有道理,便命令宰相趙普撫諭諸將,打算班師回朝。禁兵軍校趙翰等人叩頭情願,要猛攻太原城,以盡死力。宋太祖說:“你們都是朕親手訓練出來的,無不以一當百;正是為了防備萬一,休戚與共。朕寧可不取太原,豈能忍心驅使你們冒著鋒芒而進入必死之地?”將士們無不感動得流淚。宋太祖於是班師回朝。

開寶九年八月,宋太祖又派黨進、潘美、楊光美、牛思進、米文義出討北漢。當時劉繼元的細作趙訓被晉州人捕獲,將他戴上枷鎖押送到朝廷。宋太祖下令釋放他,發給服裝放歸北漢。宋太祖又派大將郭進進入忻代路,郝崇信和王政忠進入汾州路,閻彥進和齊超進入沁州路,孫晏宣和安守忠進入遼州路,齊延琛和穆彥璋進入石州路,大舉北伐。九月,黨進打敗數千劉繼元的北漢兵,繳獲千餘匹戰馬。郭進也得到山北三萬七千多民眾。十月,遼州監押馬繼恩進入並州(即北漢)境內,燒毀了敵兵四十多營寨,還繳獲牛羊數以千計。郭進接著又攻破壽陽,得到九千民眾。穆彥璋也進入並州境內,得到二千民眾。黨進又在太原城下打敗劉繼元的千餘北漢兵。這月,宋太祖駕崩,宋太宗即位;朝廷於是召諸將回來。

太平興國二年(977),劉繼元的胡桃寨指揮使史溫等人帶著他的屬民內附朝廷。宋太宗跟皇弟齊王趙廷美說:“朕一定得奪取太原。”太平興國四年,朝廷開始商議討伐北漢的事,大將曹彬覺得可行,因此宋太宗下了決心(詳情見《曹彬傳》)。宰相薛居正說:“當年周世宗舉兵,太原倚靠契丹的外援,堅壁清野,不肯出戰,以至王師疲勞而歸。當太祖在雁門關南打敗遼軍時,將那裏的民眾全都驅趕南下,分布在河、洛之間。太原雖然巢穴尚存,而困境已很明顯。得到它不足以開辟疆土,舍棄它也不足為患。還希望陛下深思熟慮。”宋太宗說:“今天事情雖然相同,然形勢卻不一樣,對方弱小而我們強大。當年先帝攻破契丹,遷徙那裏的民眾到內地,空出了地方,正是為了今日的大事。朕的決心已下,你就不用再說了。”於是派宣徽南院使潘美等人率領諸將分兵包圍汾、沁、嵐諸州,宋太宗接著禦駕親征。他派驍將郭進扼守石嶺關,截斷契丹增援的道路。契丹果然派兵前來,但被郭進擊敗。

當初,劉繼元讓兒子劉續到契丹當人質,但契丹援軍被郭進打敗。劉繼元又派健步如飛的使者走小路,帶著蠟丸帛書向契丹求救,使者又被郭進捉獲;郭進派人將他送到太原城下示眾。劉繼元的外援沒了,軍餉糧道又被斷絕,潘美等人率領的數十萬宋軍長圍四合,自春季直到夏季,矢石如雨,晝夜不息;太原城中大為恐懼。宋太宗也親自前來,督令衛士猛攻,個個以一當百,太原城牆破敗不堪,傷痕累累。宋太宗擔心城陷時宋兵會殺害民眾,便下達手詔勸諭劉繼元投降。詔書送到城下,但守城將領拒絕接受,所以劉繼元也不知道這事。宋太宗親自身披甲胄,連夜到長連城督促諸將攻城。數萬控弦軍士在他前麵列陣,輪番蹲甲交相向城上射箭,射進牆上的箭矢猶如刺蝟的尖毛。每次向城上射擊時宋軍總要發給弓弩手數百萬箭矢,沒一會就射光了。根據捕獲到的城裏人說,劉繼元花十錢購買一支箭矢,共得到一百多萬。宋太宗笑著說:“這專門是為我保管的。”

太平興國四年五月初二(庚辰),劉繼元的宣徽使範超出城投降,但攻城的士兵錯以為範超出城作戰,生擒後殺了他。劉繼元接著殺了範超的妻兒,將他們的首級拋擲到城外。五月初四(壬午),北漢馬軍都指揮使郭萬超翻過城牆出降。劉繼元帳下親信因此逐漸逃亡,城中十分危急。宋太宗又親自起草詔書勸諭他說:“越王(吳越國王錢俶)和吳主(江南國主李煜)先後獻地歸朝,要麽被授以大藩,要麽位列於上將;他們的臣僚和子弟也都享有官爵。你劉繼元隻要盡速投降,必保終身富貴。是安是危這兩條道路,你還必須自己選擇。”到這時,詔書總算送了進去。但諸將照樣猛攻,無法勸止。宋太宗擔心城陷時可能發生屠城慘案,所以親臨城下,指揮兵眾稍稍撤退。當晚,劉繼元派他的客省使李勳奉表請求投降。宋太宗賜給李勳襲衣、金帶、銀器、錦彩、銀鞍勒馬,又派通事舍人薛文寶帶著詔書去答複劉繼元。夜漏尚未滴盡,宋太宗就臨幸城北,在城台上舉行奏樂宴會招待扈從群臣。劉繼元也在此時正式投降。天亮時,劉繼元率領官屬身穿縞衣,頭戴紗帽,在台下待罪。宋太宗下詔赦免了他,賜給他襲衣、玉帶、金銀鞍勒馬三匹、金器五百兩、銀器五千兩、錦彩二千段。他還賜給北漢文武官員不同的襲衣、金銀帶、器幣、鞍勒馬。他召劉繼元到台上,劉繼元叩頭說:“臣聽說陛下車駕親征,當時就願意束身歸罪。都是因為逃命到臣這裏的那些人怕被處死,所以逼迫而不讓臣投降。”宋太宗於是登記了原來從北宋逃亡到劉繼元那裏的數百人,挑出其中的巨頭以軍法處置,其餘則賜給他們服裝及錢帛,讓他們分別隸屬諸軍。宋太宗還下詔授劉繼元為特進、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封彭城郡公,將他安排在行宮的館舍,給他豐厚的賞賜。北漢宰相李惲等人也被授予不同的官職。宋太宗命令中使康仁寶監護他們。劉繼元獻上他的宮妓百餘人,宋太宗將她們全都分別賜給立功將校。宋太宗又命令康仁寶護送劉繼元的親屬百餘人奔赴京師,下令經過的各地為他們提供食宿,並賜給他們京城的一區甲第,一年四季都給予優厚的賜給。太平興國六年,宋太宗為劉繼元加開府儀同三司。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將房州升格為保康軍,任命劉繼元為節度使。

這年即淳化二年,劉繼元病危。宋太宗派中使護送太醫為他診視。劉繼元臨死前,留下遺奏,將他兒子三豬托付給宋太宗。宋太宗為他的死感到惻然哀傷,追贈他為中書令,追封彭城郡王,給他家辦喪事的賵賻加等,葬事由官府辦理。當時三豬才六歲,宋太宗賜他名為劉守節,授西京作坊副使,在家安居,照樣享用俸祿。

當初,宋太宗征討劉繼元時,在澶淵停留。有個名叫宋捷的太仆寺丞為他掌管行宮的軍儲出納。宋太宗見到他的姓名,非常高興,認為是出師必捷的征兆。快到太原時,宋太宗跟攻城諸將寄語說:“朕打算在端午節那天在太原城中舉辦大型宴會招待大家。”五月癸未劉繼元投降那天,剛好是五月五日。劉崇自後周廣順元年(951)稱帝,曆經四主二十九年而滅亡。

劉繼元生性殘忍。在太原時,凡是忤逆他旨意的臣下,必定會被他滅族。自從宋太祖親征及派出將領攻伐北漢以來,北漢兵陣亡和負傷的不可勝數。當他窮途末路而投降後,宋太宗始終禮遇於他,他也得以壽終正寢。宋太宗曾跟近臣說:“晉朝的司馬昭因劉禪‘樂不思蜀’的對答,戲弄他說:‘為何這麽類似卻正(曾為劉禪起草降書)的話?’這真太不夠仁義了。亡國的君主都是因為暗懦所致。假如他們真有遠見卓識,怎會導致滅亡?這樣的人隻值得同情哀憐,豈能反而戲侮?劉繼元是朕的俘虜,朕待他猶如賓客,還擔心不能慰撫他的心意。”

劉守節後來出任崇儀使,又改任右屯衛將軍。天禧四年(1020),宋真宗特遷他為右武衛將軍,又改任右驍衛將軍。這是後話。

北漢大臣有衛融、趙文度、李惲、馬峰、郭無為等人。衛融字明遠,是青州博興人,後晉天福初年舉進士,調任南樂主簿,曆經齊澶二州從事和忠武軍掌書記。後漢初年,他成為太原觀察支使。劉崇稱帝後,授他為中書侍郎和平章事。宋太祖即位後,李筠占據上黨,派使者去向劉鈞請降。劉鈞親自帶兵到太平驛和李筠會合,並派宣徽使盧讚到潞州擔任李筠的監軍。但盧讚和李筠不和,劉鈞便派衛融去調和他們的關係。李筠敗後,衛融被宋軍生擒。宋太祖責備他道:“你為何勸劉鈞舉兵幫助李筠造反?”衛融說:“桀犬吠堯,各為其主。臣一家四十口人深受劉氏的豐衣美食,臣怎忍心辜負於他。陛下縱使不殺臣,臣也不會為陛下效力,終當走小路逃回河東而已。”宋太祖勃然大怒,下令左右用鐵撾擊打他的腦袋,然後將他拖出去,要殺了他。衛融大聲喊道:“大丈夫總要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如今我死,不過是正得其所罷了。”宋太祖聽到後,歎道:“這真是位忠臣。”當即命令釋放了他,然後召他到禦前坐下,用良藥傅在他的創口,賜給他襲衣、金帶、鞍勒馬。後來他打算放衛融回歸太原,讓他先寫信勸諭劉鈞歸降,說等到周光遜等人歸朝後,就馬上放衛融回去。劉鈞得到書信後,長久沒有答複。宋太祖於是授衛融為太府卿,並賜給他京城一座宅第。乾德初年(963),宋太祖舉行郊祀,衛融獻上《郊禋大體賦》。他後來改任司農卿,又出任陳、舒、黃三州知州。開寶六年(973),他病故,終年六十九歲。他兒子衛偁和衛儔及孫子衛齊,全都進士及第。

趙文度是薊州漁陽人,父親趙玉曾在滄州客居,依附節度判官呂兗。燕帥劉守光攻破滄州時,收捕呂兗的親屬,將他們全都殺了。呂兗的兒子呂琦才十四歲,趙玉背著他逃命。到了太原,他改變姓名,靠乞討衣食撫養呂琦。呂琦在後唐同光初年成為藩郡從事。當時,燕、趙的士人,因趙玉保存了呂氏的孤兒,無不對他欣然稱讚。後唐明宗朝時,呂琦官至職方員外郎知雜。清泰中年,呂琦成為給事中和端明殿學士,但那時趙玉已經去世。

趙文度到洛陽後考舉進士,呂琦將他推薦給主司馬裔孫,因此被提擢為甲科。他接著曆任徐、兗、陳、許四鎮從事。後漢初年,趙文度成為河東掌書記。趙文度辦事敏捷,善於戲謔,劉崇十分喜愛他。劉崇稱帝成為北漢主時,趙文度經累遷官至翰林承旨和兵部尚書。天會四年(960),北漢主授他為中書侍郎和平章事,後轉門下侍郎兼樞密使,加司徒。不久後,他因為和郭無為不和,被支出太原去擔任汾州知州,不久改任嵐州。宋太祖開寶二年親征晉陽時,派偏師圍困嵐州。趙文度處境危蹙,隻好請降,在宋太祖的行宮待罪。宋太祖命令赦免了他,賜給他襲衣、玉帶、金鞍勒馬、器幣等豐厚的禮物,也給了他的官屬不同的賞賜。趙文度本名趙弘,因犯宋太祖父親(宣祖趙弘殷)的廟諱,所以賜名趙文度。宋軍班師回朝後,宋太祖授他為檢校太傅兼安國軍節度使,並在一年多後改任他為華州節度使。當時對他的任命沒有宣製,而隻是告敕,等同宣製。不久他又移任耀州,共經曆了三鎮。開寶七年他病故,終年六十一歲。趙文度擅長作詩,得到很多人的諷誦,留有《觀光集》。趙文度投降北宋時,他母親還在太原,終生因他不能死節怪罪他。他兒子趙昌圖官至內殿崇班和閣門祗候。

李惲字孟深,是開封陽武人,後漢乾祐中年舉進士,客遊在嵐州。當劉崇自立時,署任他為嵐州從事,不久提擢他為知製誥和翰林學士。李惲經累遷官至司空和平章事。當時他母親在鄉裏,李惲不知道她的存亡,因此總是十分憂慮,所以整天沉湎於弈棋和飲酒,荒廢了很多政事。劉繼元經常勸他,但李惲毫不介意。一次他正和一位僧侶弈棋,劉繼元命令近侍直接到李惲那裏,奪了棋局燒掉。李惲怡然自得,慢條斯理地到劉繼元那裏謝罪。劉繼元為此嚴厲責備了他,但李惲次日馬上另外製作了個新的棋局,弈棋如故。宋太宗攻克太原後,任命他為殿中監,這時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因此上表請求為母親追服喪期,但宋太宗沒答應。後來他出任廣州知州,又升遷司農卿,接連出任許、孟二州知州。他因足疾請求解職,宋太宗於是授他為忠武軍行軍司馬。端拱元年(988)他病故,終年七十三歲。李惲生性豁然開朗,善於談論名理。年輕時喜好滑稽。當他為相時,處事還比較持重。當初他與王溥和李昉同年進士及第。太原平定後,李惲和他倆相見敘舊,感情更加融洽,得到輿論的讚美。他兒子趙存誠官至駕部員外郎,趙存信官至左侍禁和閣門祗候。

馬峰是並州太原人,在劉繼元那裏官至樞密使,以左仆射退休致仕。太原平定後,宋太宗任命他為將作監,後升遷太府卿,分司西京。馬峰善於服餌養生,體強無疾。他生性低鄙吝嗇,頗為喜好辯論,堅持己見。雍熙元年(984)他病故,終年八十多歲。

郭無為是青州千乘人,年輕時博學而有辭辯,在武當山隱居當道士。後漢乾祐中年,郭威(即後來的後周太祖)出征河中,郭無為到軍門去拜見他。郭威一見到他就大感驚奇,將他留在館門下。郭威身邊隨從說:“郭無為是個縱橫捭闔之流,如今明公手握重兵,不該親任他。”郭無為於是拂袖而去,到太原的抱腹山隱居。當劉鈞派兵援救李筠,準備離開太原時,大臣趙華諫道:“李筠舉動輕率,如今起兵響應他,臣覺得未必可行。”劉鈞十分憤怒,不理他的諫言,照樣出行。當李筠敗後,劉鈞狼狽而歸,從此開始重視文學人士。他早晚都害怕宋軍前來,便想尋求智慧人士,好和他們商量國事。段常將郭無為推薦給劉鈞,劉鈞於是召他前來出任諫議大夫。郭無為到了後,劉鈞和他交談後非常喜悅,很快就升遷他為吏部侍郎和參議中書事。他和趙文度一同秉政,但關係不好;劉鈞於是將趙文度支出去擔任汾州知州。很快劉鈞又殺了段常,接著任命郭無為為左仆射和平章事兼樞密使,將機務全都委托給他。劉鈞曾因為生病,和郭無為談及後事,覺得自己的兒子劉繼恩缺乏才幹。郭無為也表示讚同。劉繼恩既立後,得知了這事,便想殺掉郭無為,但因為畏懼懦弱而不能下決心。個把月後,侯霸榮弑殺了劉繼恩,很快郭無為使人殺了侯霸榮。並人(即北漢)都懷疑是郭無為最初授意侯霸榮弑君,後來又殺了他滅口。劉繼元即位後,宋太祖派李繼勳等人出討北漢,並下詔將青州節度使許諾給劉繼元,將邢州節度使許諾給郭無為。郭無為得到詔書後動了心。一日,劉繼元宴請群臣,契丹使者當時也在座。郭無為在宮廷上痛哭道:“今日我們以空城抗拒大軍,有什麽好辦法嗎?”於是抽出佩刀想要自刎。劉繼元急忙步下龍階,拉住他的手,讓郭無為上殿坐下。這都是郭無為想以此動搖軍心而已。當宋太祖親征,長圍合攏後,郭無為請求親自帶兵在夜裏出擊,其實是想出城歸降宋軍,但因為天氣陰晦而作罷。閹人宦官衛德貴告發他的陰事。剛好宋太祖放汾水淹城,太原城中人心大為恐懼;劉繼元於是殺了郭無為示眾,這才安定了人心。北漢因此又維持了一段時間。

要想知道宋太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