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八卷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正觀察眼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正觀故生厭,生厭故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我說心正解脫;如是耳、鼻、舌、身、意,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比丘,我說心正解脫。心正解脫者,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
閱讀全文]
《雜阿含經》第七卷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係,何所著,何所見我,若未起憂、悲、惱苦令起,已起憂、悲、惱苦重令增廣?”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惟願廣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佛告諸比丘:“色有故,色起,色係、著故,於色見我,未起憂、悲、惱苦令起[
閱讀全文]
《雜阿含經》第六卷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拘羅山。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禮佛足,退坐一麵,白佛言:“如世尊說有流,雲何名有流?雲何名有流滅?”佛告羅陀:“善哉所問!當為汝說。所謂有流者,愚癡無聞凡夫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於色愛樂、讚歎、攝受、染著。緣愛樂色故取,緣取故有,[
閱讀全文]
《雜阿含經》第五卷如是我聞:一時,有眾多上座比丘住拘舍彌國瞿師羅園。時,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彌國跋陀梨園,身得重病。時,有陀娑比丘為瞻病者。時,陀娑比丘詣諸上座比丘,禮諸上座比丘足,於一麵住。諸上座比丘告陀娑比丘言:“汝往詣差摩比丘所,語言:‘諸上座問汝,身小差安隱,苦患不增劇耶?’”時,陀娑比丘受諸上座比丘教,至差摩比丘所[
閱讀全文]
《雜阿含經》第四卷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年少婆羅門名鬱多羅,來詣佛所,與世尊麵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麵,白佛言:“世尊,我常如法行乞,持用供養父母,令得樂離苦。世尊,我作如是,為多福不?”佛告鬱多羅:“實有多福。所以者何?若有如法乞求,供養父母,令其安樂,除苦惱者,實有大福。”爾時,世尊即說偈言:&ldq[
閱讀全文]
《雜阿含經》第三卷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雲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觀此五受陰,是生滅法。所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雲何色集?雲何色滅?雲何受、想、行、識集?雲何受、想、行、識滅?愛喜集是色集,愛喜滅是色滅;觸集是受、想、行集,觸滅是[
閱讀全文]
《雜阿含經》第二卷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比丘,於意雲何?色為是常為無常耶?”比丘白佛:“無常,世尊。”“比丘,若無常者,是苦不?[
閱讀全文]
來自:http://www.quanxue.cn/ct_fojia/ZaAHanIndex.html
《雜阿含經》第一卷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
閱讀全文]

一塵注:偶然因緣,接觸朱先生的文章,有非常精彩的地方,也有非常不讚同的地方,閱讀須自己仔細分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fe4104a0102x70f.html
作者:朱亞仲
本文原載於《法音》2015年7期一、持名念佛的來源及影響 在淨土宗十三位祖師中,初祖東晉慧遠(334-416)依據的是《般舟三昧經》,側重於禪觀念佛,無論是依據的經典還是念佛的方式,實際上都與[
閱讀全文]
觀經四帖疏
善導大師集記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觀經序分義卷第二
觀經正宗分定善義卷第三
觀經正宗分散善義卷第四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各發無上心生死甚難厭 佛法複難欣
共發金剛誌 橫超斷四流願入彌陀界 歸依合掌禮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法性真如海 報化等諸佛
一一菩薩身 眷屬等無量莊嚴及變化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