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3968855足太陰脾經-精準取穴歡樂馬有什麽想法說出來,相互學習、建議,致力於用方法論做成事23人讚同了該文章
足太陰脾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脾經。
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
閱讀全文]
可以每天艾灸嗎?會不會耗氣血?作者:[關關難過關關過]https://zhuanlan.zhihu.com/p/460777372可以每天艾灸嗎?對很多人來說,每日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其氣血狀態都是消耗大於修複的,時間一長,肯定虛。最好的對治方法,不是等到大病已成再治,而是每日艾灸,維係身體的健康狀態。已經有不適感,或者偶感風寒的朋友,每日艾灸,可以幫助身體盡快恢複正常,不致於小病[
閱讀全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PXT1AO1NE
胃上食道:內關穴
橫膈膜下的胃:公孫穴:腳內側第一蹠骨向腳中間推動,到不能前進處即穴位
=============
頭不能左右轉,外側肌肉,後溪穴:握拳,小指下方掌橫紋的末端即是。往骨頭放下推,有竄痛,用力壓著,慢慢活動頭部或有人幫忙按摩後背處肌肉。
頭不能前後俯仰:申脈穴外踝尖向下0.5寸,有一個明顯的凹陷,就是,要[
閱讀全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ek40pdKeg
腰痛最怕你按這個穴緩解疼痛效果好再也不怕疼痛困擾你【養生有道12】
筆記:主持:悅悅專家:針灸大師賀普仁《一針一得》,300多個穴位,針對300多種常見病。學術繼承人:程海英。(國醫界另一位針灸大師:程莘農)。
*金剛揉球,眼隨球轉。
*可以用砭石代替針灸。得氣:酸麻脹重痛,任何一個,都叫得氣,得氣越好,療效越[
閱讀全文]
https://www.zysj.com.cn/lilunshuji/zhaoshaoqinyian/index.html
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FVlrnGXvA&t=1402s介紹而找到
專家:鍾孟良(師從趙紹琴,著名溫病專家,三代禦醫之後),鍾利群,父女關係。
**中醫通竅三寶:安宮牛黃丸(清熱解毒,芳香開竅,適用肝昏迷,腦膜炎等),局方至寶丹(開竅的力量比牛黃丸更大,清熱解毒功能不如,可單用,也可與牛黃丸配合用),蘇合[
閱讀全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_rK_-eFLM8
千古治療失眠第一方比安眠藥都好用當晚就擁有好睡眠
筆記:不論幾點入睡,起床時間固定,起床時間固定了,睡眠的時間慢慢也就調整過來了。
**捏對耳屏。睡前一百下,要正念思維。放鬆和轉移注意力。
**半夏秫米湯(薏米仁):(炙)半夏6克,薏米是15克,煮半小時,用這個湯再熬粥。早中二次皆可。主要針對消化係統症狀者[
閱讀全文]
長高一般在男16,女14以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yrOV0LNDY陳潮宗醫師1、血海穴2、絕骨穴(又名懸鍾穴,外踝尖上三寸)湧泉穴強腎氣。深沉睡眠非常重要,一眠長一寸,可分泌更多生長激素。另外,營養,不要瘦巴巴。另查:血海穴的位置: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屈膝取穴。(即:位於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麵約三指寬[
閱讀全文]
http://m.jingluoxuewei.com/jiaobuzudi/299.html足部反射區健康療法是一種經濟方便、易學易做、效果顯著、無副作用、無師自通的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法。高清下載》》足部反射區示意圖_腳底反射區圖》》足部反射區示意圖
[腳底反射區示意圖]穴位按摩是我國傳統醫學的寶貴遺產,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而民間也有“百病從寒[
閱讀全文]
內關穴的定位,其實很多人都錯了!
2019-08-3117:59
圖片見原文:
https://www.sohu.com/a/337847135_692220
內關穴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穴位,比如暈船暈車、腹痛痛經,都可以通過針刺或按揉內關穴緩解。但也有很多人覺得,刺激內關穴的效果並沒有那麽好,或是根本不起作用。也許,這並不是內關穴不好用,而是沒有找對位置。可別小看內關的取穴,其中的門道多著呢~
[
閱讀全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SHo3VafPA
濕氣是萬病之源學會一個穴位濕氣當晚就排空【中醫教你按穴養生】
10:00水分穴(通調水道,分水):肚擠眼上一寸(一橫指),手指壓及震動一分鍾(專業者手不累,可至十分鍾),注意是手指而不是手臂震動。
22:00陰陵泉穴(健脾祛濕):小腿骨內側從下向上一路點揉,一直到改變方向後,有個窩點,即是。4指合並,由三陰交穴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