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足部反射區健康療法

(2023-08-16 07:18:05) 下一個

http://m.jingluoxuewei.com/jiaobuzudi/299.html

足部反射區健康療法是一種經濟方便、易學易做、效果顯著、無副作用、無師自通的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法。高清下載》》足部反射區示意圖_腳底反射區圖》》

    足部反射區示意圖


[腳底反射區示意圖]

    穴位按摩是我國傳統醫學的寶貴遺產,醫學典籍記載, “人之有腳,猶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而民間也有“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的說法。足部按摩是人人皆宜的一種自我保健方法!早在《內經》 裏就有足部經絡學說和底底按摩的詳細記載。幾千年來,這種簡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為人們所鍾愛。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又發現了人體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 區,這些反射區可預測全身疾病。

    千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使用腳部按摩的方法來達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腳部按摩是對腳部表麵施加壓力使它影響全身,調節身體各器官的功能。

    足部穴位與全身髒腑經絡關係密切,承擔身體全部重量,故有人稱“腳”是人類的“第二心髒”。有人觀察到“腳” 與整體的關係類似個胎兒平臥在足掌麵。頭部向著足跟,臀部朝著足趾,髒腑即分布在蹠麵中部。根據以上原理和規律,刺激腳底穴位可以調整人體全身功能,治療 髒腑病變。人體解剖學也表明腳部的血管和神經比其它部位多,無數的神經末梢與頭、手、身體內部各組織器官有著特殊的聯係。所以,單純對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療許多疾病。

 

[腳底反射區圖]

    足部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叫做單食扣拳法,用食指的關節部刺激有關部位。它主要用於腳底穴位,因為按照足部反射區分布,有很多內髒反射區全在腳底,必須力度比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腳內側、腳麵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傷著。

    按摩雙腳治療疾病和保健五個必須選擇的反射區: 第一個反射區就是腹腔神經叢; 第二個反射區是脾髒; 第三個反射區是腎髒; 第四個反射區是輸尿管; 第五個反射區是膀胱。 這五個反射區是在按摩的開始或結束時,都必須加強的五個反射區。

    在進行腳底按摩時,要因人而異,手法靈活運用,按壓腳底穴位時,要進行適度持續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壓痛感最好,應以反射區內壓痛最敏感部位為重點,當體內器官發生病變時,雙足相應的反射區會有針刺感。另外,進行腳部按摩時應保持室內清靜、整潔、通風,按摩前用溫水洗淨腳部,全身放鬆。按摩每個穴位和病理反射區前,應測定一下針刺樣的反射痛點,以便有的放矢。按摩結束後30分鍾內患者應飲一杯溫開水,這樣有利於氣血的運行,從而達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足部內側反射區圖]

[足部外側反射區圖]

[足部反射區圖(足背)]

 


    足部反射區分布


    大腦:位於兩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側大腦的反射區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適用於高血壓病,腦血管病變,腦震蕩、頭暈、頭痛、失眠,中樞性癱瘓,視覺受損傷等病症。

    額竇:位於兩足拇趾靠尖端1cm的範圍及其他八個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適用於腦中風、腦震蕩、鼻竇炎、頭痛、頭暈、失眠、發燒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腦(腦幹):位於大腦反射區的後外側。左、右側小腦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

    適用於腦震蕩、高血壓病、頭痛、失眠、頭昏、頭重等病症。

    腦垂體:位於兩足拇趾趾腹正中央,

    適用於腦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性腺、脾、胰等內分泌係統病症。

    三叉神經:位於兩足拇趾趾腹的外側約45度處。呈交叉反射。

    適用於偏頭痛、麵癱、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頭重等病症。

    鼻:位於兩足拇趾第一節趾腹底部內側,約45度處,呈交叉反射。

    適用於急慢性鼻炎、鼻出血、過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竇炎等病症。

    頸:位於兩足拇趾根部,即小腦反射區下方。

    適用於頸部酸痛、頸部扭傷、落枕、高血壓病等病症。

    眼:位於兩足底第二、三趾根部。

    適用於視神經炎、結膜炎、角膜炎、近視、遠視、複視、斜視、散光、視網膜出血、白內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於兩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

    適用於外耳道癤腫,中耳炎、耳鳴、重聽等病症。

    斜方肌(頸、肩部):位於兩足底眼、耳反射區下方。

    適用於頸肩背酸痛、手無力、麻木、肩活動障礙等病症。

    甲狀腺:位於兩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間,呈帶狀。

    適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等病症。

    甲狀旁腺:位於兩足底內緣第一趾骨與第一趾關節處,

    適用於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病症。

    肺、支氣管:位於兩足斜方肌反射區外側,自甲狀腺反射區向外呈帶狀到足底外側的肩反射區下方,前後寬約1cm.

    適用於上呼吸道炎症、肺結核、肺氣腫、胸悶等病症。

    胃:位於兩足底蹠骨的中、下部。

    適用於胃痛、胃酸增多、胃潰瘍、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

    十二指腸:位於胃反射區的後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

    適用於腹部飽脹、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根球部潰瘍等病症。

    胰 腺:位於兩足足底胃反射區與十二指腸反射區連接處,

    適用於糖尿病、胰腺囊腫、胰腺炎等病症。

    肝 髒:位於右足底第四趾骨與第五趾骨間,在肺反射區下方。

    適用於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膽 囊:位於右足底第三趾骨與第四趾骨間,在肝髒反射區之內。

    適用於膽結石、消化不良、膽囊炎等病症。

    腹腔神經叢:位於兩足底中心,分布在腎髒反射區及其周圍。

    適用於胃腸神經官能症、腹瀉、便秘等病症。

    腎上腺:位於腎髒反射區上方,

    適用於生殖係統疾患、哮喘、關節炎等病症。

    腎 髒:位於兩足底中央的深部,

    適用於腎盂腎炎、腎結石、動脈硬化、靜脈曲張、風濕熱、關節炎、濕疹、浮腫、尿毒症、腎功能不全等病症。

    輸尿管:位於足底胃反射區至膀胱反射區連成的一斜線型條狀區域。

    適用於輸尿管結石、輸尿管炎、風濕熱、關節炎、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輸尿管狹窄造成的腎盂積水等病症。

    膀 胱:位於兩足足底內側舟骨下方拇展肌之側約45度處。

    適用於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等病症。

    盲腸(闌尾):位於右足底眼骨前緣靠近外側,與小腸、升結腸連接。

    適用於下腹部脹氣、闌尾炎等病症。

    回盲瓣:位於右足底跟骨前緣靠近外側,在盲腸反射區的上方。

    適用於下腹部脹氣、闌尾炎等病症。

    升結腸:位於右足足底,小腸反射區之外側帶狀區域。

    適用於便秘、腹瀉、腹痛、急慢性腸炎等病症。

    橫結腸:位於兩足底間,橫越足掌之帶狀區域。

    適用於便秘、腹瀉、腹痛、急慢性腸炎等病症。

    降結腸:位於左足掌,小腸反射區之外側帶狀區域。

    適用於便秘、腹瀉、腹痛、急慢性腸炎等病症。

    生殖腺(卵巢或***):位於兩足底跟骨中央,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側區。

    適用於***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功能失調所致),如女性月經量少、經期紊亂、經閉、痛經、卵巢囊腫等病症。

    小腸(空腸、回腸):位於兩足蹠骨,楔骨至跟骨的凹下區域,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直腸的反射區所包圍。

    適用於胃腸脹氣、腹瀉、腹部悶痛等病症。

    胸部淋巴:位於兩足背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間縫處區域。

    適用於各種炎症、發燒、囊腫、子宮肌瘤、胸痛、乳房或胸部腫瘤等病症。

    喉:位於兩足背第一蹠趾關節的外側緣。

    適用於喉炎,支氣管炎、失音、嘶啞、聲門水腫等病症。

    上頜:位於兩足拇趾第一趾間關節背側近甲根部。

    適用於牙痛、上頜感染、上頜關節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下頜:位於兩足拇趾第一趾間關節的背側,與上頜反射區相接,

    適用於牙痛、下頜感染、下頜關節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高清足部反射區圖]

    人們的身體是由新陳代謝的作用,在到排除體內廢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係統、大小腸和皮膚組織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說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減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於感覺不到。

    由於人體特殊構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經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經區塊,就是所謂的反射區。臨床實驗證明,人的雙腳合並正是人體器官組織立體分布的縮影。

    當體內器官或腺體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結晶沉積而成為(痛點),每個痛點觸覺反應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顆粒,有些隻有腫脹的感覺。當刺激,自然也會加快排除沉積在組織周圍的毒素和廢物,因而達到療效的效果,這就是現在醫學所稱的(第三醫學),利用刺激細胞組織的再生能力,讓器官自我恢複並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療法。(一般打針吃藥稱為第一醫學,物理治療或超音波、遠紅外線照射等為第二醫學)。

    腳底按摩也是第三醫學的一種,目前愈來愈受到醫界的重視,腳底按摩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之順暢。疏通人體能源循環管道之障礙。促進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與各器官係統間的協調。增進內分泌之平衡,緩和趨於緊張之係統。排泄體內毒素雜物,維護健康。加強新陳代謝功能,保持青春活力。刺激細胞產生活力,防止老化。恢複退化的器官機能,預防生病。免打針、免吃藥、療效神奇。

    下麵再為大家精選十大常用的腳底穴位圖

    1、湧泉穴》》

    位置:從足底,找到腳指二三趾的中間縫隙到足跟,劃一條線,取這條線的上三分之一(在這條線上,整個足掌底的上三分之一處);或彎屈腳趾時的凹陷處,從圖上看就是“人”字的交叉點,就是湧泉。湧泉就表達腎的位置。

    更多按摩湧泉穴的作用與好處》》

    2、大敦穴》》

    位置:大敦穴位於腿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3、太衝穴》》

    位置: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第1、2蹠骨結合部之間凹陷中)

    4、太白穴》》

    位置: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5、太溪穴》》


    位置: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即: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

    6、申脈穴》》

    位置:申脈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申脈穴位於人體的足部外側,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7、丘墟穴》》

    位置:丘墟穴屬於足少陽膽經,丘墟穴位於足背,外踝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距跟關節間凹陷處。

    8、昆侖穴》》

    位置:昆侖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9、行間穴》》

    位置:在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布有來自腓深神經的趾背神經,足背靜脈網及第一趾背動、靜脈。

    10、裏內庭穴》》

    位置:裏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


【本文標簽】足部反射區圖 足底反射區 腳底反射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