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1招打通你的筋脈 大病小病都沒了 渾身輕鬆 疾病自然不敢找上你【健康大診室15】

(2023-08-22 17:20:12) 下一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PXT1AO1NE

胃上食道:內關穴

橫膈膜下的胃:公孫穴:腳內側第一蹠骨向腳中間推動,到不能前進處即穴位

=============

頭不能左右轉,外側肌肉,後溪穴:握拳,小指下方掌橫紋的末端即是。往骨頭放下推,有竄痛,用力壓著,慢慢活動頭部或有人幫忙按摩後背處肌肉。

頭不能前後俯仰:申脈穴 外踝尖向下0.5寸,有一個明顯的凹陷,就是,要用指甲掐入骨頭縫中。如果有人幫助掐,自己慢慢活動肌肉,或者有人按摩相關部位。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4Kl3AVrx0

濕氣重百病生!常按這個祛濕大穴 排走濕氣 全身輕鬆【中醫教你按穴養生】

筆記:專家 程紅亮 (紅豆是圓形,健脾補血,主要是補血)赤小豆(長橢圓)是健脾去濕,薏米健脾,芡實健脾。綠豆,清暑消暑。暑易夾濕。小米,補脾。薏米、赤小豆、綠豆是微寒涼,利水去濕。脾胃虛弱的不能多吃。芡實和小米有溫補的作用,可中和前者。每個五十克。小米可一百或一百五十。薏仁除濕還有除痹的功能。對關節痛有效。薏仁有生熟之分,清熱去濕用生薏仁,體弱補脾(老人、婦女、兒童)用熟薏仁,即生薏仁炒一下,就是健脾去濕。*艾葉香包。濕氣更重,則艾葉泡腳,30-50克,還可加上茵陳、藿香、澤瀉。泡10-15分鍾即可。*三穴位:1、足三裏,健脾去濕。2、陰陵泉 祛濕。取穴:脛骨小頭內側圓下方凹陷中。3、承漿穴:下嘴唇的下方凹陷中。每個穴按20-30下,一定要有酸脹感。要有一定力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