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關穴的定位,其實很多人都錯了!
2019-08-31 17:59
圖片見原文:
https://www.sohu.com/a/337847135_692220
內關穴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穴位,比如暈船暈車、腹痛痛經,都可以通過針刺或按揉內關穴緩解。但也有很多人覺得,刺激內關穴的效果並沒有那麽好,或是根本不起作用。也許,這並不是內關穴不好用,而是沒有找對位置。可別小看內關的取穴,其中的門道多著呢~
記得,大學本科學完針灸後,有一次坐火車,突然聽到廣播:“車上有人腹痛嚴重,有沒有醫生?請到XX車箱”。於是幾個同學一起趕過去,簡單了解後認為這個突發絞痛是一般的腸炎引起的。立即將所學針灸知識用上,指壓患者右手內關穴,很快就止住痛了。
在之後的日子裏,身邊遇到過腹痛的都先按內關,大多有效。女孩痛經,按內關如有明顯酸痛感,痛經往往很快可緩解。
可是,也經常有朋友說:“醫生,我按了沒有用!”
原因分析
1. 腕橫紋定位錯誤
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兩拇指蓋),兩筋中間。
可是我們曲腕時,可以看到兩到三條橫紋,到底哪一條是正確的腕橫紋呢?
如果你選擇的是靠近手掌根部的那一條(如上圖),那麽你就錯了!或許有的教材也是這樣寫的!(別盡信書)
正確的腕橫紋是橈骨莖突與尺骨莖突連線的那一條。就是下圖靠近前臂的一條!
正確定位腕橫紋很重要。前臂的很多穴位的定位都基於此線。如大陵、神門、太淵、經渠等。
手背側腕橫紋的定位是一樣的,也是靠近手臂的一條,他們往往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圈。
2. 找 尋 阿 是
平常的穴位定位其實是正常人的普遍定位。可是生病後,穴位位置可能會發生一些偏移(或左或右,或前或後)。因此,按標準定位有時指壓或針灸時沒有什麽酸脹感,這樣效果就會差很多。
解決辦法:按壓時在穴位附近找尋酸脹感最明顯處持續按壓!
3.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不分左右者男左女右取穴
最近學習《黃帝內針》後,再用針灸或指壓,效果比之前好很多。因為嚴格按照了以下原則: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
不左不右,男左女右。
4. 病情嚴重,病因複雜
如果經過數分鍾的按壓後仍無法緩解,應盡快找專業人員診治,必要時急診處理。如宮外孕、胃腸穿孔等病證,危險性大,要小心,別誤了大事!
內關穴能治啥病
內關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定止痛之功。
適用人群:渴望延緩衰老的女性、中老年朋友;心情抑鬱、煩躁、緊張的朋友;冠心病等急性心髒病患者。
主要功效:可緩解打嗝、手心發熱、肘臂疼痛、腋下紅腫等症狀;主治孕吐、暈車、腹瀉。對治療心髒病、肺髒疾病、乳腺疾病有輔助作用。
1. 趕走冠心病
內關穴是對心髒調節作用最強的穴位之一。點按內關穴能強心、調節心律、緩解胸悶,能夠防治冠心病。
用力、不停地點按內關穴,每次3分鍾,間歇1分鍾,能迅速止痛或調整心律。
2. 嘔吐
嘔吐是胃不舒服時很常見的一個症狀,緩解嘔吐症狀,課本上講的是使用內關穴。內關穴對止嘔有很好的效果,美國有個公司專門據此做了一個腕帶,腕帶上帶個紐扣,戴上腕帶之後紐扣剛好壓在內關處,可以緩解妊娠嘔吐。
嘔吐是一種應激反應,內關穴可以解決嘔吐症狀和緩解嘔吐症狀,但是嘔吐作為身體的一種急劇反應,反應的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身體對疾病的一種抗爭。中醫裏的“汗吐下”就是把身體裏麵的毒素向外排出的過程。所以,對於嘔吐,止吐不是目的,隻是緩解身體的這種不適,更重要的是尋找導致嘔吐的原因。
3. 暈厥:掐人中、內關醒暈厥
暈厥是指驟起而短暫的意識和行動喪失。其特征為突感眩暈,行動無力,迅速失去知覺而昏倒,數秒至數分鍾後恢複清醒。其病因較多,常見的有體位性低血壓、低血糖、腦血管意外、心源性暈厥、中暑等。
在患者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時,要先采取一般的搶救措施,如讓患者平躺、清理口內異物等,並及時送到附近的醫療機構。在醫療條件欠佳和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可以按壓穴位助其恢複清醒。
選穴:水溝穴、內關穴。
定位:水溝穴就是俗稱的“人中穴”,此穴位於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界處。內關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同身寸),前臂兩根大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現代研究顯示:刺激水溝穴配內關穴可以擴張血管,改善腦血流量。
操作:兩穴采用的按壓手法均為掐法。即用拇指或食指的指甲用力掐水溝穴及內關穴,用力方向向下。
注意:中醫認為暈厥分虛證與實證。實證暈厥患者素體健壯,偶因外傷、惱怒等致忽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關緊閉等。這類患者穴位按壓的效果較好,還可加用合穀穴,太衝穴平肝開竅。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G1vYV-8Xis
袁誌凡老師,主持王芳: 比較危險的穴位:雲門、中府(與肺很近);膻中,中脘,神闕,天樞,氣海,關元 。 按摩跟呼吸、腹部有關的穴位時,要與呼吸搭配:呼氣按,吸氣抬。 教訓例證一:學生按雲門、中府太大力,反而致使老太太暈厥,老師按內關、人中救回。 教訓例證二:年輕女性惡心想嘔吐,學生一按中脘,反而吐了。老師回來,初步診斷是懷孕了。 腹部的推拿按摩,有虛實寒熱之分,虛、寒的可以摁,實、熱摁了會更厲害。可觀察喜按還是拒按。 闕、海、關元,不能隨便按,離膀胱近,容易按壞了得膀胱炎。 安全的穴位都在手腳上: 昆侖穴:外踝骨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委中穴:膕窩(膝蓋窩)橫紋中點。 頸椎和腰背疾病每次按摩5-10分鍾。用手指按壓,力度由小到大。可很疼。 三陰交:男主陽,女主陰。男主氣,女主血。這是調血、調陰經的很好的穴位。它是肝、脾、腎三條陰經血脈交匯處。這一個穴位能治22種病。以女性為主,男女通用,多病皆治。除肝脾腎病,腿上的病、腹部的病它都治。主治:月經不調,行經腹通,腹瀉,腹痛。 痛經,它分氣血瘀滯型的,肝氣 不舒型,三陰交用按摩、點穴。加上配穴,足三裏、湧泉等。在上次行經痛經後一周可以開始治,治了一個經期間隔,已經可以忍受和工作了,兩三個療程後就好了。 取穴:內踝骨尖上三寸(四橫指),脛骨內沿。可點按,可揉。疼就對了。 每次摁5-10分鍾,一天摁兩次就可以了。 足三裏:人體上的人參。它是胃經上的穴,後天之本。按了足三裏,還能走三裏地。 日本某村子人,每天都灸足三裏,平均活90多,百歲老人稀鬆平常。兩代人研究論文題目:“天天足三裏,活到九十九”。長壽養生穴,日本無人不知。 取穴:外膝蓋眼下三寸(四橫指),脛骨旁開一寸(一大拇指橫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3NKcaEvj08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WPeJc86K4
筆記:某秘書勞累加坐飛機,耳聾,用力按內關,恢複。清按是補,用力是泄,泄急火。腎虛、氣血虛導致慢性失聰,按外關。內關(內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的對麵,手臂處是外關穴,外橫紋上二寸,在兩骨之間。順著經絡走為補,逆為泄。揉穴位時,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泄。針灸時往前推、往後推,正撚、反撚都有講究。 食療治慢性耳聾:一味薯蕷湯。薯蕷就是麻山藥,蒸了蘸白糖吃也行。今天介紹的就是用麻山藥生的剁成泥,與大米煮粥即可。腎虛尤其是腎陰虛,吃六味地黃丸。麻山藥就是其主藥之一。調解氣血。
筆記:四種高血壓 1、血管內唐僧型(老年型,出現在血管壁,假肝陽上亢型):高壓升高,低壓降低,壓差增大。說明血管老化、硬化。點按太溪穴(內踝最高點與跟腱的中點,但皮內針不用在此穴,而是稍前下,內踝尖後下的位置撓動脈淺,對著跳動的地方貼入),太淵穴(拇指下第一天橫紋撓動脈搏動處)。 2、血管內豬八戒型(脾氣虛,生了濕,故貪吃,胖,懶,痰濕型肥胖,出現在堵出來的高血壓,血管壁的附著物)特點:腹型的肥胖,不良的生活習慣。堵可能還出現淤(案例是頭部血管有淤堵)。足太陰脾經,路線跟回腹部的大隱靜脈基本路線一致。解決方法:雙腳用力往回勾,堅持一妙鍾,放下,重複做。勾時會酸疼。做一次大約三秒,連續做200-300下。對血糖、血脂、血壓都是很好的保健調節。 3、血管外孫悟空型(肝陽上亢型,火旺):壓力太大。特點:波動型。常常會有偏頭痛。要讓頭不顳葉部分的血管鬆弛下來。肝火會帶著心火一起亢,所以會煩躁、焦慮、失眠。解決:頭側部掃散手法。 4、血管外沙和尚型(擠出來的高血壓,頸源性):脖子下部有鼓包,鼓包上部有橫紋,頸椎不好。頸椎引起的高血壓,吃藥之後效果常常不是特別明顯。解決:後仰操。兩手夾住兩腋,夾住後,手向後頂到極限。然後兩個肩胛骨內收,收到極限。然後頭向後仰,腰部使勁,足跟輕輕上提。堅持十秒鍾。每回做三次左右微微出汗就可以了。過一個小時可再做。不在於一次,而在於一天能做幾次。 ========== 美食廚房:老湯燉豆腐。加上五彩蔬菜:大蒜,洋蔥,芹菜,荸薺,西紅柿(五菜可做成五汁飲)。老湯就是肉湯即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wp0pq8dk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0ag9APrkEw
治療心腎不交——刺激少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