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接下來的幾集很順暢,連著好幾個權謀,幾乎沒有bug。齊王的外祖父安平伯被皇帝派到富庶之地出了趟差,回到京城後被剛提拔上任的禦史中丞陸英給告了。禦史中丞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部長,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在他的監督範圍內,本職工作就是告狀。誰都可以告,並且可以誣告,不需要證據。這個部門俗稱禦史台,漢代時別名烏台,因為當時他們的署衙裏有很多柏樹,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第八集男女主隔著山水屏風蘊籍情愫,完美地體現了《詩經》裏的愛情所營造的氣氛--樂而不淫。中國古人流傳下來很多愛情詩,如果仔細區分的話,可以看出不同曆史時期對愛情的描寫手法,流露出的意境完全不同,因為每段曆史時期都有它獨特的社會意識形態,使得描寫愛情的詩句散發出不同的氣質特征,由近至遠的話,元明清由於民間話本和由此產生的戲曲小說取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盧世瑜在第七集教導太子那段話,實際上就是我們這個文明在帝製結束前的時代所秉承的政治正確。但它不是從一開始就成為主流的,是到了宋代才被普遍接受的。從那時起每個進私塾受啟蒙教育的幼童天天都要被熏陶的思想道德,就象現在小學生守則,卻比守則的威力大多了。因為它不是灌輸洗腦,而是教化,前者的影響持續不了這麽久。所謂教化,關鍵是'化',常年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以下對劇版春闈案來龍去脈的描述,有三分之一內容是我自己填充進去的,劇根本沒演給你看。這也是這個劇令人惱火的原因之一。"看不懂自己琢磨去吧!您愛怎麽想怎麽想,愛怎麽腦補怎麽腦補,愛看不看。"--讓你見識一下什麽叫讀書人的狂狷! 劇版的春闈案是,太子十分擔心對手會利用老師盧世瑜和表哥的關係搞事,想出了個未雨綢繆的對策,如果對手不滋事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冠禮風波太子獲勝,皇帝雖然迫不得已同意齊王之藩,但內心是不願意大兒子走的。第一親情上他有所留戀,這一走這輩子別想再見著了,第二他少了一支製約太子的力量。加冠意味著太子成人,可以承擔社會責任了,那你就必須給他開府置官署,左右春坊詹事府這些東宮僚屬,讓他們輔佐太子從政,也就是說太子可以名正言順地壯大到與你抗衡的地步,目前這個皇帝還沒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接下來是在明堂上的對質,也就是此事最終的了解方案。古代的明堂不是一般的宮殿,是天子舉行隆重的祭祀之所,一般來說皇帝要全國人民公開發布政策法規的時候,會召集所有在京的官員到那裏集合,而平常的朝會,大部分官員是不參加的。這次關乎儲君的名望和皇家成員之間是否和睦相處的問題,一點隱藏操作都會被外界認為是掩蓋醜聞,所以這次的處理方案和最終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古代元服冠禮耗時很長,不是給你戴頂帽子就完了的。被加冠的人先要祭拜天地祖先,這個就要大半個時辰,劇裏簡化成一個鏡頭,太子在離皇帝很遠的一個高壇上祭拜。這麽長時間足夠吳宮女拿著檄文偷跑到宮牆上了。齊王在去慶典之前還與她私會了一麵,用一塊帶字的絲帛給她擦汗,這些都被張尚服偷偷看在眼裏,然後齊王去參加典禮,吳氏去宮牆邊,找到事先約好的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這小說寫的很早,應該屬於第一批穿越體小說,所以裏麵的梗現在看起來滿滿都是套路,比如穿越過去的主角念一首李白的詩就驚震全場沒見過世麵的古人,現在看來很無恥很無聊,但十多年前幾乎所有穿越小說都有這樣的情節。我是2014年才開始看的,之前已久仰大名。同一個時間段看的還有《鶴唳華亭》,沒想到現在兩部作品的劇版也能同時看,很巧。 兩部都被認為是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本劇第一個較量是太子冠禮,太子方(將權)和齊王方(相權)正式出場。齊王的目的當然是讓冠加不成,因為一旦成功舉行,他就必須之藩,此生再不能與父母相見了。所以他是急迫想要拖延的一方。鑒於這個設定,此番衝突隻會是家庭內部爭鬥,隻有皇帝(裁判員)和兩個兒子(運動員)參賽。所以這次鬥爭基本和權謀無關,鬥心眼而已,單純的宮闈內鬥。編劇用這麽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顧思林穿戴整齊後帶著小兒子進宮,他還有個大兒子叫顧承恩,常年在前線,他手裏這份雞毛信就是大兒子傳來的。他走向皇帝寢宮的一組鏡頭沒有刻意的霸氣,但是有鼓點聲作為背景音樂襯托,本劇的BGM請的是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在棚裏錄製的,很流暢,就是有點吵。這段是主題音樂所以會貫穿整部劇,反複出現,尤其到了要表現人物即將起衝突時,會配合這段旋律展現人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