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電視劇《鶴唳華亭》劇情分析(七)

(2019-12-16 10:49:15) 下一個

冠禮風波太子獲勝,皇帝雖然迫不得已同意齊王之藩,但內心是不願意大兒子走的。第一親情上他有所留戀,這一走這輩子別想再見著了,第二他少了一支製約太子的力量。加冠意味著太子成人,可以承擔社會責任了,那你就必須給他開府置官署,左右春坊詹事府這些東宮僚屬,讓他們輔佐太子從政,也就是說太子可以名正言順地壯大到與你抗衡的地步,目前這個皇帝還沒做好被替代的心理準備。他自己登基才隻有五六年,四五十歲的樣子,正想收集權力把軍、政、輿論監督全集中到自己手裏,怎會相反坐視更多的人分權,本來他手裏權力就不多。所以這倆人的關係肯定難處的。兒子已長成登上曆史舞台,老子尚在壯年政治理想抱負還都沒實現,正是大展宏圖的時候不能有人掣肘,親兒子也不行。曆史上多少父子就是這麽掐起來的。因為各自有各自的治國理想政策方針,要想實施隻能在那個位子上才行,那就隻有把你踢走我來坐了。結局嘛,有隻剩兒子的也有隻剩老子的,就是不可能有父子倆並存的。兒子勝出的這種,有把老爹活活餓死的,比如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就是這麽個下場,有兒子稍微仁慈點的比如李世民,把老爹終生囚禁但沒要他的命,已經很被後人景仰了。老子勝出的更多,參見史上那麽多的廢太子。太子是風險最高的職業。接班人不好做是中國政治的常態,一直延續到現在,最近的廢太子是姓趙吧。

皇帝不想讓大兒子走,可是他內心又很清楚這個兒子無論從資質才幹還是血統出身名望,都比不上老三,所以其實這個皇帝是極其自私的。他從來沒想過讓大兒子當儲君,可他從自己的利益情感出發,又不斷地給老大希望,不斷增加後者的幻覺,讓大兒子覺得自己是可以一爭高低的。他留大兒子在身旁,感情上滿足天倫之樂有人承歡膝下,利益上滿足有人挾製太子,至於這個大兒子真想要的東西,他從來沒有給予過他。從這個意義上講,齊王是很可憐的。他的原型可能是李世民的次子李泰。李世民自己就是因為老爹立了太子之後還繼續恩寵他,才引得太子和他勢不兩立最後火並,他自己當上皇帝以後卻一模一樣地複製這個火並形成過程,立了太子,還繼續對另一個兒子好,給予李泰的恩賜肯定甚至軍隊力量都比太子李承乾多,弄的倆兒子勢不兩立,完全複製了他和他大哥的經曆,最後李承乾被廢憂死,李泰也沒落好,背了個動搖國本殘害兄長的惡名,放逐邊遠地區,同樣的抑鬱而終。感情上李世民的確喜愛李泰多一些,就象他父親的確喜愛他多過老大,可是假如你喜愛一個人的後果是引發惡鬥群臣百姓跟著遭殃的話,那還是別愛了。身為皇帝本來就是不能有感情的,對女人對孩子都不能有。你愛上哪個女人,就是促哪個女人速死,孩子也差不多。

劇裏的這個皇帝稍微流露出一點不舍長子的感情,齊王和趙妃馬上就燃起希望火苗,家宴上試探太子是否可以再多呆些日子,被堅決否定以後,趙貴妃在寢宮裏對薑尚宮歎息:看來能讓大王留下的,就隻有太子了。這是句很關鍵的話。就是說接下來他們這方要做的,是拿捏住太子最在乎最不想失去的東西,用那東西同太子交換齊王留京。而他們的這個打算,也正是太子一直擔心的。就是因為他處於這種驚弓之鳥的狀態,精神上時刻緊張,這個回合他才輸的。你可以說劇中這個太子精神過敏,得了被迫害妄想症,但的確他有得這個病的理由。曆史上太多的皇帝及家族成員還有處於鬥爭中的政治人物得這個病,惶惶不可終日,總覺得有刁民想害朕。人家還沒做什麽呢,他就以為對方要做什麽了。太多這樣的先例,由於過於緊張受不了這種不知何時死的日子,本來好好的一個老實人,從來沒想過違法亂紀的,主動'暴起'了--與其被動等著挨那一刀,不如…至少先掌握一點主動性,擺脫一點點恐懼。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就是這麽反的,武則天二兒子、神童兼天下第一美男李賢,也是這麽被逼的主動出招的。這樣出招一定失敗的。因為你長期處在驚恐之中,做夢都覺得自己要被害,這種心態下你能有什麽準確的判斷力。出於恐懼而采取的倉促對策,一定是有極大漏洞的。

本劇男主最害怕失去的就是老師盧尚書和表哥顧逢恩了。偏巧顧逢恩要參加馬上到來的春闈科考,主考偏巧是盧世瑜,而那倆人本來還就是師生。這個局麵,任誰都會說盧世瑜要泄題給顧逢恩的,下這個結論根本不需要證據,很無理,卻是明代常見的現象。明代有很多無緣無故就這樣被冤枉成作弊的,最後發展成為隻要你打算報名考試,你和你的老師哪怕相隔萬裏什麽都沒做,彈劾你老師的奏折就已經寫好了,假如你父親也在朝為官的話,那就連他一塊彈劾。隻要你考上,你老師父親連同你,就等著過苦日子吧。所以明朝那些大官的兒子考中了沒有幾個高興的,因為立即要麵臨橫飛的板磚,那真是血口噴人,完全沒有一絲憑據,因為這是禦史的權力。法律規定'諫官得風聞言事',說白了就是有憑空捏造的權力,即使他罵的對象是皇帝,也可以憑空捏造,而皇帝無權因他上疏言事而治他的罪,要想治罪隻能找別的理由。明代諫官的言論實在太自由了,禦史罵起人來,那是拉幫結派比馬蜂窩都厲害。唯一一個沒挨罵的是楊廷和。他兒子中狀元的時候沒人罵,因為他兒子是楊慎。楊慎五歲就是天下揚名的神童,他要是考不上才是不正常的。除他之外的官二代,考上了都不正常,都是作弊。這個stereotyping比現在美國的AA還過分。所以明朝為什麽科場舞弊案那麽多呢,好多都是沒影的事,隻因為你考上了,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這些倒黴蛋裏最有名的就是唐寅,那是真夠倒黴的。他也是幼年就揚名天下,15歲蘇州府試第一,29歲南直隸鄉試第一,鄉試第一稱解元,考中鄉試的稱'舉人';再上麵就是京城禮部舉辦的會試,每三年一次,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隻有舉人和國子監的監生才有資格參加春闈。會試第一名被稱為會元,考過會試的稱'貢士',明清兩代每一科取400多名貢士。再往上的考試就是最後的一次了,到頭了,由皇帝親自主持,親自當主考官的殿試,又叫廷試,明清在紫禁城的保和殿舉行,隻有貢士才有資格參加,考中之後稱進士,第一名為'狀元'。那時候的學霸最崇高的理想,就是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也就是所有考試你都是第一,橫掃,很難,明代200多年也才出現3個人三元及第。本來江南奇才唐伯虎是有希望三元及第的,可惜天降大禍砸到了他身上,會試的時候躺槍,斷送了一生的前程,所以最終他被後人稱呼的,就隻是唐解元。

唐寅遭遇的春闈科舉舞弊案,應該就是這個電視劇春闈舞弊案參考的藍本。所以我喜歡看,因為裏麵出現的事件基礎都是真的,隻不過在那基礎之上編的情節太繞了,觀眾想看懂,要被迫變成福爾摩斯。

弘治十二年科舉案震動朝野,弘治帝親自下令徹查,明代官方的《明孝宗實錄》記錄的很翔實。唐寅在南京鄉試得了第一,給他評第一名的主考官叫梁儲,非常欣賞唐寅的才華,明代的慣例,科舉考試時誰看中你的文章給你功名,誰就自動成為你的恩師,即使你以前根本不認識他。梁儲發現了唐寅這個人才,不遺餘力地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同僚,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程敏政。

弘治十一年冬天,唐寅和同鄉,一個叫徐經(徐霞客高祖)的大富豪,同船去北京參加春闈,也就是禮部主辦的會試。當時還不知道誰會是主副考官,皇帝還沒定。到了北京以後這兩人就象其他學子一樣,到處去拉關係拜謁京官,為以後仕途鋪路,這個也是慣例,合理合法。拉關係是需要錢的,這二人撒了很多錢,不過都是徐經出的,但徐很樂意,因為他也很看重唐寅,覺得他將來是當宰相的料,現在資助這麽個窮朋友日後自己也受益。

二人有一次拜到了程敏政府上。程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且似乎是過於熱情了,天天邀請這倆人來家裏開party,party上二人做的文章還被程敏政細心點評指教,說你該這麽寫,假如我出題的話,你該怎麽答。這些話全被傳了出去,因為他們每回高談闊論的時候都不避人,更無腦的是他們還主動炫耀,在外麵見人就顯白,自己得到了當代大儒程敏政的指點。結果招來了其他學子的嫉恨,這倆還一點都感覺不到。二人散漫輕狂的性格給他們招來了大禍。

到北京一個月以後,前麵提到的那位梁儲被皇帝認命為駐外使節,恩師要離去,唐寅就花錢請程敏政為梁儲寫篇餞行文章,程敏政欣然答應,文中提到梁儲是怎麽賞識唐寅的,又是怎麽把這一人才引薦給他的,現在大家都是朋友了,給不給我稿費我都會寫文送行的,唐寅你太客氣啦。這篇文章後來成為處罰唐寅和程敏政的唯一依據。

等到春天會考開始前兩天,皇帝才定下考官,很巧的是,副考官也就是負責出題的正是程敏政。程出了一道特別難的題,大多數考生連題目都看不懂,大家出來全垂頭喪氣,偏是唐寅、徐經二人歡天喜地,說這次我倆一定高中了沒跑了。本來人家就懷疑你們三人有貓膩呢。一時群情激憤,所有人都在傳這裏麵有黑幕,一定要皇帝察清楚。程敏政的反對黨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搞他,於是一個言官叫華昶的,上疏告他仨人買題賣題,說考試還沒開始呢,考題已經傳誦於外,顯然是程敏政賣題給了唐、徐,更過分的是那二人知道題後不僅不偷著樂,還把題答出來寫成範文然後賣給其他考生掙錢!

於是徐經和唐寅被捕入了大理寺班房。明代對科場舞弊案的處罰到不了死刑這個級別,考生若夾帶或在考場上跟人換卷的,要發配邊疆,期滿後剝奪士籍,貶為庶民。官員作弊,直接貶為庶民,終生不能再入仕。但處罰的前提是當事人先認罪,徐經和唐寅沒一個認的。皇帝又去問主考官李東陽,當時錄取工作已經結束,李東陽做證說,程敏政錄取的考生名單裏,根本沒有徐經和唐寅這兩個人,“日者給事中華昶劾學士程敏政私漏題目於徐經、唐寅。禮部移文臣等重加翻閱,去取其時,考校已定,按彌封號籍,二卷俱不在取中“--《明孝宗實錄》李東陽奏本。程敏政連金榜題名的機會都不給這二人,當然就說明他們三人是清白的了。可是這個證詞並不能平息民間議論和朝廷毀謗,皇帝隻得讓告狀的那個言官華昶也進班房,和徐經、唐寅對質。這下捅了馬蜂窩。禦史台十多個言官聯名上疏保護同類,皇帝說華昶隻憑街頭巷議就告狀有誣陷政敵的嫌疑,禦史反駁說聞風言事是我們工作職責,華昶彈劾是一片忠心並非求私利,就算告錯了皇帝也沒有治罪的理由。幾番爭執後皇帝敗下陣來,打嘴炮那是誰都打不過禦史的。鑒於輿論壓力皇帝命將程敏政、徐經和唐寅三人提交詔獄。在此之前程敏政一直是自由的,該幹嘛幹嘛,一點沒受彈劾的影響。因為明代官員被彈劾被罵是太司空見慣的事了,程本人又是個恃才傲物的,明代出了名的大才子,十歲時就以神童薦入朝,皇帝下詔就讀於翰林院。成化二年進士及第,為榜眼,是同榜中年齡最小的。少年得誌,性行真純,因才高而自負,“常俯視儕偶,頗為人所疾”,多次遭禦史中傷。一代大儒文壇巨擎,幹出賣題這等事可能性實在不大。

錦衣衛詔獄又稱人間地獄,可不是司法機構的正規班房,進去後不從你身上卸下點人體組織,別想出來。唐寅後來寫到“身貴三木,卒吏如虎,舉頭搶地,洟泗橫集“,但就這麽刑訊,唐寅也扛過來了,打死不承認。徐經可就沒這麽硬了,受不了酷刑承認他向程敏政的家僮買題。程在詔獄裏聽到這個,立即向皇帝鳴冤,要求廷辯,就是公審,能到場的官員都要到場旁聽,結果這次審理一上來徐經就翻供了,說前麵是錦衣衛屈打成招,他隻做過“以幣求從學”,就是花錢請求跟隨程敏政學習,其他的什麽都沒做過。這麽一來結不了案,三人買題賣題的罪名顯然不能坐實,加上程敏政文官宗師的地位,桃李滿天下,好多大官都是他的學生,替他向皇帝施壓,孝宗沒辦法,隻得把這三人無罪釋放,可另一派又不幹了,說你這麽處理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舉子們充滿憤恨和期待。孝宗左右為難,最後采取了一個智囊的建議,輕懲數人,成全大體。給程敏政的處罰是,雖然你沒有賣題,可你這麽德高望重的文官領袖,竟然收錢給唐寅的老師寫餞行文?行為太low了吧,致仕去吧!徐經和唐寅,雖然沒有作弊沒有買題,可你們仗著自己有錢,上的起程敏政的補習班,開小灶,也不避嫌疑!招來妒嫉和非議,賴誰呢?“臨財苟得,不避嫌疑,有玷文衡,遍招物議“(這什麽罪名),還有,你們“匯緣求進“,就是說你們太在乎名利了,太求上進了,為此什麽都顧不上了,避嫌竟也不顧(這罪名就更奇葩了),所以你二人士籍除名,就是取消讀書人的身份(沒這身份再也不能參加科舉了),去各自的鄉裏當文書小吏去吧。最後,那個挑事的言官華昶,也滾到南京太仆寺當小官去吧,別在讓我聽你的聒噪。

震動朝野的大案,竟然就這麽雷聲大雨點小的結了,沒一個大官倒台,和劇裏的情節一樣。如果看過劇裏那個春闈案,就會發現這兩個無論人物,經過,結局,幾乎一一對應。劇中的盧世瑜對應真實的程敏政,結局都是被致仕,一生的英名烙下大汙點。徐經和唐寅對應三位嫌疑人考生,程敏政的家仆對應劇中盧世瑜的老吏,都是保管考題的,審訊過程,嫌疑人一會兒一翻供,都和真實的春闈案一致。真實的徐經唐寅和劇裏的太子一樣,都高調接觸考官,都不避嫌疑。另外,和劇中的一樣,真實發生的那個也牽扯到了朝局的平衡與黨爭。

劇版的春闈案下回再分解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晚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漂亮姑娘' 的評論 : 聲音是個bug,盡管女演員有努力去演。如果再看一遍前八集,女主明顯聲音青翠高亢歡快,後麵一直是壓著嗓子演的。李一同在自己微博裏說過這個。我後來會寫到這個bug
漂亮姑娘 回複 悄悄話 越看越離譜了,太子和陸女近距離說過幾次話居然都聽不出她的聲音,她是太子妃身邊的貼身侍女,平時肯定要寫字的,太子留著那副畫上有她的筆跡,那麽愛慕她居然連聲音和字跡都看不出,別說當太子,連個聰明的讀書人都比不上?!!!
注冊很麻煩 回複 悄悄話 明代有很多無緣無故就這樣被冤枉成作弊的,最後發展成為隻要你打算報名考試,你和你的老師哪怕相隔萬裏什麽都沒做,彈劾你老師的奏折就已經寫好了,假如你父親也在朝為官的話,那就連他一塊彈劾。隻要你考上,你老師父親連同你,就等著過苦日子吧。所以明朝那些大官的兒子考中了沒有幾個高興的,因為立即要麵臨橫飛的板磚,那真是血口噴人,完全沒有一絲憑據,因為這是禦史的權力。
============================
謝謝分享,但不解的是,如果明朝的考舉製度是這樣,那麽對寒門子弟不是福音嗎?
dell_dell 回複 悄悄話 不知道我剛才的評論算不算自己沒看懂就噴編劇的。
dell_dell 回複 悄悄話 原來如此。劇裏還真是結案接的馬馬虎虎,因為被刪的七零八落,真是沒懂為啥小表哥就被取消了終身參賽資格。皇帝一直對小顧挺好的,雖然表麵不苟言笑,一聲姑父一般皇帝就會心軟很多。


感覺今天的劇情很不合邏輯,原著裏陸英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被張陸證弄死了沒人管。可是劇裏陸英怎麽也是朝廷要員,又為了扳倒李白粥出了大力,張陸證就敢私自處死? 太子還是監國呢,這個禦下不嚴,失察的過程,應該是躲不掉的吧。 還有太子據說是從小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結果私自燒毀賬本,處斬李白粥,陸英被害,這些全都不給皇帝備案,不合常理呀,導致父子剛剛和好又裂隙。覺得編劇這是故意推動劇情往下走,也不管合不合理了。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期待下集。我立即將晚妝的大作轉到影視壇去。謝謝大才女無私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