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做一回標題黨。說這話的不是某個隻會YY的曠男怨女, 而是某一群體的自嘲, 就是想移民到美加大城市的國內中產。
今年初到現在, 國內熱搜關鍵字'移民'的點擊率上升了11倍。我認識的一位, 國內搞移民留學中介的, 忙的暈頭轉向找不著北, 跟我說這不是個別現象, 所有同行都如此, 當然錢肯定賺了不少。我問他都向客戶推薦什麽項目, 他說移民這一塊做的最多的是中南美, 厄瓜多爾今年爆款。另外歐洲的幾個小國也很火。低齡留學這塊最多的是泰國馬來西亞, 雖然也不便宜, 可是家長陪讀的日子不會象在北美那麽苦, 因為語言和飲食習慣和國內接近。本科留學的中介最推薦加拿大, 因為學完以後留下來比其他國家都容易, 加拿大留學直通移民, 但如果你高中不是就讀於國內私校或者國際高中的, 僅憑高考成績很難拿到加拿大的大學offer, 雅思過不了關, 加上學費是本地學生的4倍, 所以其實這條路是成本最高的。
說到底就一個字: 錢。實際上目標都是美國, 去不了的原因都是因為沒錢。這個看看國內稍微有頭有臉的, 拿的哪國護照就清楚了。厄瓜多爾之所以火爆, 也是因為從那裏再移到美國更容易些。二三十年前, 加拿大是去美國的最佳跳板, 現在變成中南美國家了。我問中介為何不推加拿大了, 他說哪裏是客戶們不想, 是高攀不起了呀。這和我從其他渠道得來的消息一致。不論是微信小紅書知乎還是國外的油管頻道, 準移民播主們最多的歎息, 是加拿大的大城市怎麽變的這麽貴, 生活成本高不可攀了。前幾個月我一朋友重返加拿大, 感歎自己當初堅持不住非要回去, 現在不得不再來, 發現20年前在多倫多擁有的生活水準, 現在竟然達不到了。
2003年他在安大略省的一個大學畢業, 找了5個月得到一份專業工作, 地點多倫多北部的萬錦市, 稅前五萬六。當時他公司周圍全是正在開發的房地產項目, Lot都已劃出, 水電氣也拉進來了, 就等買家下單然後開始蓋了。我還記得陪他轉了幾個盤, 價格都差不多, 2600到3000尺的獨立屋, 40萬。他當時老婆還在上學, 一個人的工資負擔40萬有點重, 但也不是完全付不起, 倆人沒孩子, 省吃儉用一年, 等老婆也工作了, 雙職工負擔40萬房子綽綽有餘。但他堅持要回去, 因為倆人都不喜歡這裏, 沒有好吃的, 不熱鬧, 總之過不慣, 國內日新月異機會超多。說起國內他眼中充滿了光彩。"我對中國有信心!"。 有信心這三個字, 他是帶著深厚的感情一字一停頓的說出來的, 我至今記得他說這三個字的鄭重和神往。回去選擇的是北京, 投身IT行業, 月收入6800人民幣, 老婆也在這邊拿了學位才走的所以回去也順利找到月薪五千的工作。2004年北京四環外的商品房均價3500一平方米, 買一個三居室100平米的35萬人民幣, 居住麵積大概90平米。國內的首付要的高, 至少35%, 拿不出來, 因為倆人都出身貧寒, 完全靠自己, 好在倆人能吃苦, 極能攢錢, 租住的地下室潮濕陰暗, 衣服發黴, 就這樣兩年攢了15萬, 當初看中的房子已經漲到50萬了, 首付還是不夠, 借了點, 總算有了寬敞明亮的大新房住。之後二人的收入和房價都節節升高, 也有了孩子, 還又置了一出租房, 這套的部分房款是父母給的老家拆遷款。如今兩套北京四環外的房, 淨值1300萬人民幣, 是他買房價格的十倍都不止,竟然買不起當初那個萬錦市的獨立屋, 令他大感意外。
那個屋現在的叫價是268萬加幣, 因為地段好。當初40萬時他也出不起首付款, 雖然5%就可以。如果他不走, 拿出在北京攢首付的勁頭, 同樣是省吃儉用, 不用住那麽差的地下室, 也不用兩年, 首付就能攢到, 他的起薪是月到手工資2800, 倆人租個地上的房間當時也才600, 吃在多倫多特別便宜, 老婆工作後不到一年結餘就能超2萬了。
他這個例子並不鮮見, 我知道好幾個都是差不多的境遇, 因為認識做移民的所以聽到的實例多。年過45想移民了, 才發現20年前猶猶豫豫要不要來的地方, 現在高攀不起了。另一個我認識的, 2005年移民加拿大, 落地多倫多以西的密西沙加, 一來就買了連排鎮屋, 16萬加幣, 貸款60%, 孩子4歲, 老公不能來要在國內掙錢, 類似的家庭情況不勝枚舉, 三年後堅持不住, 賣了房子回去了, 走之前在這裏生了老二。回去後大人很開心, 孩子受不了。7歲的孩子上小學, 入學考試語文不及格, 數學零分, 英語100。之後玩命地補, 吃了很多苦, 終於趕上來, 可也不是最拔尖的, 上了普通的大學, 今年畢業,已經找了快一年的工作了, 沒有結果。老二上的國際學校,積極備戰雅思, 一心出國, 重走長征路。好在他這裏出生, 上大學不用交五六萬的學費, 是他們曾經移民三年最大的收獲。不過雖然這項省錢了, 兩個孩子在國內這10幾年的教育支出可不省錢。沒有北京戶口, 平價的好公校進不去, 剩下的無論讚助費還是私校都貴的出奇。
還有一個今年夏天陪讀到加拿大薩省的, 頭一次出國, 兩個孩子上中學。薩省很荒涼, 教育資源是全加拿大最落後的, 可也不得不去, 安省和BC都去不起。他在北京有兩套房, 可都不住, 全租出去, 然後拿這兩套房的租金收入大概一萬五每月, 去租個老破小, 這麽折騰皆因自己的房都不是學區房。然而雖然租房上了好中學, 孩子也是這個好學校裏的好學生, 依然扛不住升學的壓力, 還是潤了。來了以後又覺得生活成本太高, 兩套北京的房子也不夠在多倫多躺平的, 不滿意薩省也隻能先蟄伏著。
這幾位無法在大城市躺平, 很大原因是他們無法再在多倫多找到專業工作了。僅靠在國內累積的財產, 不夠在這裏提前退休的。前兩位朋友如果當初不走, 現在肯定是戰鬥在專業工作的崗位上, 也就不會麵對45歲還要重新找工的窘境, 這個年紀幹什麽都很難了。
可是既然走了, 為什麽還來?還是在人到中年最不適合移民的年齡重新來過? 原因很簡單, 為了孩子。隻要你有未成年的孩子, 10個有8個想移民, 區別隻在於你有沒有能力出來。
國內上學有那麽可怕麽? 這些為孩子出國的人給我的簡單回答是"你可不知道…" 之後就一言難盡了。幾年前我認識的一位為孩子出國的, 感歎來了以後孩子終於能自己吃飯了。他孩子12歲, 據他說吃飯要人喂, 因為雙手騰不出來, 永遠趕作業。還有一位前幾天和我聊天, 說她直到現在還經常做噩夢, 夢的都是老大小升初, 急的半夜驚醒。其實那已經過去三年了。她說再也不能經曆第二次了, 老二在小升初之前逃離。兩個孩子從上幼兒園起, 每周隻在周六晚上被允許玩一個小時,自己選是玩遊戲還是下樓跑步。國內大學擴招已經是過去式了, 這兩年嚴重縮減, 目的是想大幅減少大學畢業生人數, 省得這麽多人找不到工作, 數據不好看。所以第一步是小升初, 這一步要淘汰80%, 就是隻選一小部分尖子生上好的初中, 其他就大撥轟電腦派位了。然後這小部分學生在初升高時再淘汰大部分, 隻保這些尖子裏的尖子考大學。這些尖子N次方的高中生, 也隻有小部分能上985211, 剩下的上二流大學, 畢業後很難找工作。這個淘汰機製使得所有教育資源從小學起就隻給年級前幾名。老師隻保這幾位, 其他的就被電腦了。我一個親戚是事業編, 孩子小升初時拚了命的找關係, 說什麽不能被電腦派位, 仿佛那是吃人的怪獸。她說你可不知道電腦派位有多黑,"全是貓膩"。可你托關係逃脫了被電腦, 也就意味著有一個比你學習好的被踩掉, 那不管, 愛誰誰, 隻要別輪到我家孩子頭上。普通職工, 哪怕你收入很高, 沒有關係無論升學還是就業,孩子隻有被踩的份。事業編吃財政飯的, 屬於上輩子拯救了銀河係的, 孩子就算都不及格也不用操心, 家裏幾套房父母的錢幾輩子花不完, 無需工作一天。
前幾天和一個總部在海澱的留學中介小姐姐閑聊, 說到中年人出國的不易, 我說他們為何不讓孩子高中畢業後自己出來, 她說那樣更費錢。除了這邊大學的天價學費以外, 從小學起的補課就夠全家喝一壺的。北京小升初所需要的課外補習費, 沒有30萬人民幣下不來, 不花這30萬肯定進不了海澱6小強。我心說好可怕, 仿佛是蟑螂。進不了小強以後也別談了, 別說上大學, 高中也不需要上了, 響應號召去技校吧。這還隻是小學階段的補課, 光數學班就要報兩個。中學以後除了數理化, 想出國上大學的話英語要大補,一對一的英語補習每小時收費一千人民幣起, 這個價找到的也是很一般的老師。減負以後英語補習幾乎絕跡。況且在國外上學不是你雅思過6就行了, 進大學後也需大量的英文寫作, 這些都不是你突擊補習一下雅思就能勝任的。太多本科留學生讀到禿頭也讀不下來, 即使是國人擅長的理工科。國內現在英語課驟減, 地位和音樂課差不多, 在那裏上完高中, 考這邊大學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考量許久, 還是覺得讓孩子在這裏上中學是最佳方案。
其實在美加的孩子, 也是錢堆出來的。雖然不需要象國內那樣補學業, 出色的課外活動一點不少, 尤其是好大學, 對EC的要求很高, 而EC的每一項都很費錢。最近來的這幾位現在又抱怨孩子太輕鬆了。本來都是為了減負才逃離的, 真減負了又覺得太輕鬆孩子基礎打不牢, "下午兩點半就放學! 老師也不發個微信督促孩子學習! 這麽不負責任, 在國內早開除了!"。我說你送孩子去活動啊, 遊泳滑雪擊劍高球, 哪項運動不能殺時間呢。這又讓他們沉默。哪項運動不需要錢呢。說到底還是沒錢。同樣打拚20年, 在北京和在多倫多的結果差別挺大。除了國內體製內的, 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和孩子的前途不如在國外堅守的。而我認識和聽說的人群裏, 隻有10%是體製內的, 剩下的大多數為錢所困, 好幾個30歲不到, 工作七八年了月薪六千, 存款不到兩萬, 還有比這更慘的, 吃平替用平替, 旅遊平替, 存款還是負數的。也難怪都在為孩子出國, 即使985211畢業, 費牛勁找到工作, 不啃老也過不下去。普通的年輕人也有收入高的, 都是IT, 工作強度極大, 沒孩子, 估計有孩子以後也會琢磨潤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