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電視劇《鶴唳華亭》的劇情分析(六)

(2019-12-10 12:07:21) 下一個

接下來是在明堂上的對質,也就是此事最終的了解方案。古代的明堂不是一般的宮殿,是天子舉行隆重的祭祀之所,一般來說皇帝要全國人民公開發布政策法規的時候,會召集所有在京的官員到那裏集合,而平常的朝會,大部分官員是不參加的。這次關乎儲君的名望和皇家成員之間是否和睦相處的問題,一點隱藏操作都會被外界認為是掩蓋醜聞,所以這次的處理方案和最終表決都是要當著所有人麵的,這不是編劇的瞎編,而是依據萬曆時期的梃擊案,由於涉及到了儲君和皇室名聲,為破除百官疑慮,躲在深宮30多年不露麵的萬曆皇帝,破天荒出現在明堂,帶著太子太孫,一家子輪流向群臣發言表態,我們天家和睦,你們別在議論了。底下群臣以為看花眼了。好多大臣當中央一級的官二三十年了,這是頭一回看見萬曆長什麽樣。

劇裏的太子直到上明堂,都是處於劣勢一方的。他雖然悄悄地湊齊了人證物證,但他其實並不打算拿出來反擊。因為第一,頭天晚上皇帝派親信傳話給他一個承諾,說你認下來的話我可以輕描淡寫地把這事混過去;第二上朝前,對手故意把尚服局一局的宮人押到他麵前,你要是不認輸這一局的人質全得被撕票。所以他隻能低頭,側麵展示男主是個對底層螻蟻懷有悲憫的人。處在他那個位置,鬥起來難免傷及無辜,後麵就要傷到了,但如果政治鬥爭無法避免拿底層百姓的命當炮灰,你是能少傷一個是一個,還是反正他們都是螻蟻即使活過今天也活不過明天,還是連這點心理糾結都沒有,幹脆徹底犧牲掉'代價'隻要我勝利了死多少人的性命在所不惜。書中對此有很觸動人心的描寫。男主舅舅曾為男主策劃過三次上位的機會,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相隔五年,但是男主都因為不願螻蟻陷入戰亂而不配合,第三次的時候男主表哥顧逢恩直接造反了,連知會他一聲都沒有,然後幾乎是刀架在他脖子上讓他黃袍加身,倆人在長州城的城牆上有段對話,腳底下是長州百姓逃亡被殺的慘象,顧逢恩指著這些百姓說五年前你就因為心慈手軟,見不得這個場麵而錯失了良機,現在五年過去了你何曾改變他們身為螻蟻的命運?太子說我能讓他們多活五年,他們就沒有白白供養我這五年。五年可以讓一個生命少很多遺憾,也許一個百姓就能因此留下後代,就算終究是要死,多活五年少活五年,真的是一樣的麽?死100個和死50個,真的是一樣的麽?如果讓你選,你難道不願自己是少死的那撥人裏麵的麽?你說我是婦人之仁,可如果這份仁慈是給你的,在你麵臨即將被無辜屠戮的時候,你不想要這仁慈麽。你歌頌那些用此等方式成功的勝利者,因為死的不是你。

這段戲的確拍了,但不知道最終會不會被剪,因為到現在播放的劇集裏,展現太子悲憫情懷的情節都被剪了,給出的理由是'介質'太敏感。回到這一集,他因為種種顧慮不得不向百官宣稱,是他嫉妒齊王所以想了這麽個招陷害兄弟,可是他違心承認下來以後形勢並沒有按照他預想的那樣發展,劇中演繹的那一段也是符合政治鬥爭的特點的。一方出現薄弱或者漏洞,你可能覺得這不是什麽大事,可出乎你預料的是,反對黨不給他片刻喘息機會,一擁而上撕咬直至你滅亡,還永世不讓你翻身。這就是政治鬥爭的可怕,特點之一就是滅亡發生在一瞬間,頭一刻還風平浪靜,下一刻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就給你致命的一擊,如果那一擊沒有讓你斃命,馬上撲上來一群鬣狗把你撕的渣都不剩。這一切都發生在很短暫的瞬間,要安排得很緊湊,否則就給你反盤的機會了。

這裏的反對黨百粥大人就是那個發起致命一擊的主攻手。他的邏輯倒是正確的,'你認罪了是吧。那你就下台吧。',可是他太過著急了,太想痛打落水狗,結果反而欲速不達。百粥的火力很強,咄咄逼人,連皇帝都反感,連著兩次喊他名字意思是叫他住口,可是他置之不理。他之所以這麽猖狂,一個原因是他認定了太子沒後手了,另外他也實在沒時間了。如果輸了齊王的政治生命就此結束,那他押在齊王身上的賭就全沒了。所以他迫切要贏。這段也向觀眾展示了古代很多時候首相的權力。中國在唐、宋、明這三代,施行的是群相製,就是宰相由三到四個大臣擔任(明朝雖然沒有宰相之名,但內閣首輔和次輔具備宰相之實),群相製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不能讓一個人獨大,威脅到皇帝。這是為避免唐之前的朝代的悲劇。唐之前由於都是獨相,頻頻發生權相廢立皇帝甚至幹脆把皇帝殺了改朝換代自己當開國皇帝的悲劇,霍光、董卓、曹操、王莽、楊堅,太多這樣的前車之鑒,所以唐太宗開始設立了群相製,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一把手,都是相。其中中書省的一把手就叫中書令,這個劇把三省也給簡化了,隻保留了中書令,所以劇的設定是首相一人領導整個政府。這個在明代個別時期也出現過,張居正就是。他當首輔的時候,內閣次輔要不沒有,有也是擺設。

宰相大部分時候,在製約皇權上起很大的作用。劇中百粥大人的作派,比皇上還威風,頻繁搶皇上的話甚至不給皇上開口的機會,曆史上也真發生過,比這都厲害。那時候的大臣可是一點唯喏的奴相都沒有,咄咄逼人起來皇帝都得躲。包拯就幹過這事,非要宋仁宗聽他的,仁宗受不了想逃,包拯上前一步攔住不讓走,愈加喋喋不休,唾沫星子飛到皇帝臉上,皇帝竟不敢擦,好不容易逃回後宮,才敢小聲對後妃抱怨。

麵對白粥大人淩厲的攻勢,皇帝很快就放棄保護太子的心了。頭天晚上的輕諾,這麽快就食言了,果真寡信。不過這裏也能讓觀眾看出來,就是皇帝早晚端了白粥,通過演員那個忌憚和反感的表情。但是現在他還沒這個力量,所以隻得順著宰相,讓太子去宗正寺囚禁,太子又一次對父親絕望,但他還在忍,直到白粥還想動太子的老師盧世瑜,才真觸及到了太子容忍的底線,他才開始奮起反擊。劇情這麽處理也是想讓觀眾體會到盧世瑜在太子心中的地位,這位老師是太子移情的對象,師生十五年,太子把對父親的感情需求,全轉移到老師身上了。書中曾經有太子小時候看父親手把手教大哥點茶,跑去找盧世瑜讓他教自己點茶,就是這個老師實際上代替了父親的角色。

皇帝食言的時候鏡頭分別給了太子和殿帥李重夔的驚訝表情特寫,李重夔那個鏡頭裏有兩個模糊的綠袍身影,那兩個就是史官,正在執筆記錄。這劇在細節上做的很全。史官是離皇帝最近的官,便於聽到觀察到皇帝的一言一行一哈欠,然後一字不落記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曆史,就是曆代的他們寫下來的。由於他們就站在皇帝案旁那個獸首邊上,所以史官又有個外號,叫螭頭官。宋代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 唐製,起居郎、起居舍人在紫宸內閣,則夾香案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太子的反擊就是叫人證上場,這時候薑尚宮才反應過來頭天晚上出現在她麵前欲將人證滅口的小太監,不是齊王派來而是太子派來的。演到這裏給了一個薑尚宮的特寫鏡頭,讓她代表眾人表現吃驚的表情。說實在的這臉,整的也太過分了。這就是削骨的後果,錐型下巴正麵看還行,側麵看完全變形。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化妝師說他們現在給女演員化妝都得輕手輕腳的,生怕一個重力就把人家下巴給按掉了,要不就是鼻子掉了顴骨塌了。這年月,為演個戲也是夠拚的。到處整容臉,而且還是同一個醫生按照同一個模子整出來的。說實在的郝蕾和薑尚宮的演員應該對換一下,薑尚宮和那個吳內人才象母女好麽,同樣的高顴骨尖下巴。而郝蕾正相反是圓潤豐滿,這樣的麵相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女,可惜現在不吃香了。臉似銀盆眼如杏核,豐腮廣額,富態有福,中國曆史上那些皇後的畫像,都是這臉型,說白了,宜男相。

另外這裏其實也埋了個伏筆。薑尚宮到現在才反應過來那小太監是誰的人,暗示她其實和齊王及趙貴妃都不熟,也並不真的關心他們的利益。她與他們隻是主仆關係,沒有象太子與表哥那樣的情誼和因此培養出的關心。薑尚宮隻是聽命辦事而已,她知道齊王想殺人滅口,然後她也看到了殺人滅口,那這任務就完成了,至於這人倒底死沒死,沒死的話會對齊王這一派有多不利,她連想都不想,不關她的事。所以如果20多集以後,她為了自身考量轉而為別的什麽人服務,那觀眾也別吃驚,這個伏筆早就埋下了。

齊王看到人證吳氏手捧卷軸上場,心理防線一下就坍塌了。這裏也有好多觀眾噴編劇,說編的不合理,反派前麵那麽足智多謀現在突然強行智商下線,為什麽他不一口咬定這人他不認識這事與他無關呢!因為那個物證暴露了他。邏輯是這樣的:吳氏現在捧著的這份卷軸,隻可能是她帶到城樓上那幅,也就是太子臨時寫的那幅。因為張氏換下來那幅頭天晚上已經被皇帝截胡了,是空白的(這個設計說明齊王智商真的是在線,他很是知道即使是誘餌,也要做到不留痕跡),可是太子臨時換下他那幅空白的自己替換上一幅,所以當吳氏把人推下城牆逃離時,齊王指示她一定要把太子這幅假的銷毀。但是現在,它出現了。第一,你不知道這裏頭太子寫了什麽,很可能就是太子模仿你的筆跡寫的反動言論,你說你怕不怕?你無法證明這是假的;第二,就算你一口咬定這是假的,是你對手偽造的,那你幹嗎要銷毀它啊?有人拿贓物栽贓陷害你,你第一應該做的是保留贓物以證清白,而不是相反趕快把贓物銷毀了,你要這麽做,不剛好說明你心裏有鬼麽?所以這個卷軸一出現齊王就完了。他還沒等卷軸的外套被打開,就因急於撇清而說走了嘴'我給她的那幅明明是沒有字的…'因為一旦卷軸被拿出來,眾人看到被燒過的痕跡,那就坐實了你心裏有鬼急於銷贓滅跡,做實了一切都是你幹的。

實際上他隻要一直保持頭腦冷靜,是會判斷出,這幅很可能也是空白的,拿來詐他用的。因為頭天晚上太子和顧逢恩已經被分別隔離了。他倆誰都沒機會再寫一幅然後燒半截,再把這副交給吳氏讓她拿著作證。吳氏這一夜是被太子手下的小太監控製住的,可那幅她沒燒完的卷軸是被她藏在庫房的房梁上的,而庫房掌握在薑尚宮手裏,這一晚太子的人是無論如何無法進入的。可是這麽短的時間內,尤其在朝堂上這麽多人緊盯著你,再加上吳氏恨他入骨的眼神,

然後太子還一個勁地跟他打心裏戰,"這女人現在要開口說出真相了啊!你和她的勾當就要大白於天下了啊"…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可能強大到安之若素,冷靜不受幹擾地推算出對方其實並沒有什麽真憑實據的。齊王這麽一個結婚三年了還要老娘給他挑魚刺的人,哪裏受的了這麽大的心理壓力。

齊王被詐出了實話,皇帝立即製止住他,同時露出一個微笑。這個笑容是在說,大兒子啊你跟老三鬥,你的心理素質,智商還有情商,差得還遠哪!當接班人,老三就是比你更合格的呀。這裏皇帝對太子的能力和行為都是很滿意的。

在眾目睽睽之下,齊王自己漏了餡,那就怎麽都不能明著保他了。所以皇帝讓太子處置。這時候太子才真正掌握了全局。那當然也得是痛打落水狗不能給對手一點喘息機會,可是當他要把齊王送去囚禁的時候,皇帝對著他使勁眨了一下眼,那是個特別清晰的特寫鏡頭。然後太子馬上改口了,把這一切都推在小人物張尚服身上,因為他知道皇帝是下死心要保大兒子的了,他再堅持痛打落水狗,誰都不高興,他隻能放過齊王一馬。這個處理結果,完全比照梃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一名叫張差的瘋漢(也姓張,估計劇裏張尚服的姓氏就是這麽來的),手持棗木棍闖入了太子居住的慈慶宮,逢人便打,雖然沒有打到太子(就是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史上最短命的倒黴蛋皇帝,在漫長的儲君階段飽受父親的虐待驚嚇,身心俱廢,好不容易熬到老爹駕甭自己登基,坐上龍椅29天就死了,連新年號都沒來得及取),但打傷了守門太監。後來張差被侍衛拿住後,供出是鄭貴妃(相當於劇中的齊王)手下指使,讓他“打上宮去,撞一個打殺一個,打殺了小爺(明末宮裏人對太子的稱呼),吃也有你的,穿也有你的。” 事情鬧到了這個地步,本來外廷的文官們為了保太子,就與恃寵而驕的鄭貴妃素有積怨(神宗因為極其寵愛鄭貴妃,一直想把她的兒子福王朱常洵更立為太子,遭到朝臣們的堅決反對。神宗遂消極怠工,堅持不上朝三十餘年),於是趁機發難。鄭貴妃在萬曆皇帝的勸說下,親自去向太子哭訴賠罪,萬曆皇帝又帶著太子、皇孫一起來到朝堂接見群臣,為案件定性。皇太子朱常洛當著父皇的麵向群臣哭訴表態:“我父子何等親愛! 外廷有許多議論,說你們為無君之臣,使我為不孝之子。”太子息事寧人,群臣也隻得作罷。這樁震動朝野的驚天大案,最後竟以嫌犯張差一人寸磔(淩遲)、另外涉案的二人發遠方戍守草草結案。

萬曆皇帝向群臣發表講話,為什麽要把太子、皇孫一並拉來?就是為了向群臣展示皇家其樂融融、上下一體一心的姿態,皇太子向群臣喊話的那句“何等親愛”就是為萬曆皇帝這一姿態的背書。既然皇帝和皇太子是這樣的態度,那誰再繼續鬧,誰就是離間皇家骨肉,影響皇室的安定團結,這個後果很嚴重。所以這個案子的真相如何,在眾人眼裏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皇帝本人已經把它定性為離間皇室、影響國家安定團結的惡性案件,所以隻懲“首惡”張差,不得廣為株連(因為繼續追查下去,隻會株連廣大,嚴重影響朝局的穩定,有可能連皇帝都罩不住)。所以在權謀中,真相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利益”,當真相有可能危及到利益時,就寧願不追究、甚至還要努力去掩蓋。

劇裏蕭定權的做法也是這樣,既維護了皇家的體麵和兄弟之間團結一體,也因為對兄弟過錯的包容而展現了自己具有為人君的仁愛和度量、為兄弟的友悌,以及體諒君父的孝順(參照帝舜因順從父親瞽叟而包容其異母弟象的事跡)。所以這個處理皇帝很滿意(本來皇帝放手讓他來處理這個燙手山芋就是把他架在火上烤,故意要考驗一下他的應對能力),

至於他的政敵對手們,已輸得一敗塗地,本來就是引頸就戮的命,生殺予殺全由他一句話,此時也無話可說,所以他冠禮的一切阻礙此刻都已經掃除,那一局的宮女也被安全釋放。至於他虧欠的,隻有可憐的張尚服一人--她被蕭定權寸磔(淩遲)了。所以蕭定權把氣全撒在了她女兒吳氏的身上。他後來告訴吳氏真相的時候,很明顯是在發泄,話說的特別狠毒。

緊接著下一個場景是皇帝一家吃飯,齊王和他娘明著說不想離京就藩,被太子當場給懟了回去,然後那倆人一臉不甘心的樣子,明擺著是要搞事想扳回這一局,太子看在眼裏,潛意識裏得了被迫害妄想症,被害的次數多了看誰都以為要害他,結果這個心態牽出了第二回合較量,就是春闈科舉案,兩個劇情銜接的很緊湊,伏筆也很自然,就埋在齊王和趙妃以及齊王妃三人的表情和對話裏。

很多觀眾因為這第一個事件反轉太多垢病編劇,"為了反轉而反轉為了燒腦而燒腦…俄羅斯套娃…顯白你多麽高級嗎…",我沒覺得這個冠禮風波反轉的次數多,因為隻要你仔細看劇,抓住鏡頭語言和小細節,那些出乎意料的反轉,其實是在意料之中的。而且這麽一個相對複雜的局,編劇沒有出現大的bug,各種分岔路線都考慮到了,各種可能都基本能圓上,編劇的腦子可以說很夠用了。再而且,開局這三集任務特別重,既要抓觀眾眼球盡量避免被棄劇,還要把父子之間那種揣摩試探,兒子渴望父親的感情又害怕與他親近、太子與老師之間是比父子還親的關係、父親的偏心、齊王的資質能力、男主自憐自嗟的性格、中書令的強勢、政局的平衡,男主與表哥的親密,與外戚舅家的錯綜,所有這些要在短短三集,利用一個事件向觀眾交代清楚,這個劇能做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

然而缺憾也從中而來。就是她想要觀眾了解的太多,一股腦全塞過來,使得劇情變得複雜。這個開篇實在太繞了,一下子勸退了大批觀眾。更糟的是導演還特別愛用閃回,一個人說了兩句話,就給你看第一句,然後第二句放到很久以後不知道什麽時候,用類似回憶的畫麵放出來,生怕你把故事一下就看完整了,故弄玄虛。不過作者的原著就這風格,所有的人說話都留一半,還經常莫名其妙說出一句話,讓讀者摸不著頭腦,你必須往前翻好多遍,可能才能猜出幾分來,電視劇沿用了此風格,更增加了看戲的難度。現在人看電視劇,都是解悶用的誰還帶腦子。她這個,不僅讓觀眾費腦子,還得對中國曆史甚至詩詞歌賦有了解,門檻也太高了。看古裝劇,要的就是爽,超現實,主角懟天懟地橫著走路還誰都得讓著他,人物在天上飛來飛去,要什麽有什麽,總之是把現實裏不能實現的願望放到觀劇體驗裏,過把精神鴉片癮。你這麽繞,這麽燒腦,弄的人都看不懂,你是在諷刺觀眾缺智商麽?人當然不會說自己有問題,人隻會說你這劇太幼稚,越看不懂越罵它幼稚,大多是看了前幾集,覺得權力框架不夠大氣,手段不夠成熟精準,張口就來劇情幼稚。和大家津津樂道的大明王朝雍正王朝,裏麵全是40多歲老油條的權謀比起來,這麽一個20歲的重感情的弱雞,還配出來講權謀?現在沒人願意花時間看一個不成熟的loser遭遇慘事後的成長史,生活已經足夠慘了。在爽文爽劇的今天,看電視的主體受眾,他們的價值觀被潛移默化地扭曲了多少,很難說。孔子曾經提出過關於儒家君子之美的幾個要點: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儒家君子身上遺世獨立的過人之處,在腹黑宮鬥劇當道的今天,有幾個銀幕形象,幾本書真的將君子五美塑造了出來?這個劇從開播就不斷有人罵男主窩囊廢,彈幕大軍對太子黑化的呼聲很高,許多人評論不冷酷無情的人不配做皇帝,上位者就應該殘忍果絕。這些人自動把自己帶入成為上位者信奉成王敗寇的曆史觀,忘了自己在現實中是被你欣賞的上位者所犧牲的代價。相比很多小說塑造的高大全金手指人物,此書主角如同殉道者,放棄自己使百姓免於戰火和災難,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體現,是中國古人的主流審美。而現代人的審美是"我喜歡看有血性,有魄力,有膽識的強者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看的人熱血沸騰!隻要死的人不是我。"。在看東西方文明發展史時,總會看到很多西方殉道者,耶蘇,聖瓦倫丁之類的人物,其實我們也有,為堅持信仰而不畏迫害殺戮,以致犧牲生命,可我們有多少文學或者影視作品,去表現自己民族中出現的這類人呢。就電視劇而言希望主創不要妥協,將君子喻於義的風骨體現出來。場景的風雅精致很好,但對傳統君子人格的塑造,對咱們這個民族自己的傳統價值觀的展示,才是這劇的精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晚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劇情很慘的,無論好人壞人最終都團滅。但卻是中國曆史真實的寫照。實際上真實曆史比劇裏的還慘,經常是夷三族誅九族的團滅。受不了這個就看不了劇。
晚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這就是第二把手不能幹政的後果。被第一把手常年防範的結果。另外他才剛剛成人,步入政壇,組建自己人馬還早著呢。
dell_dell 回複 悄悄話 才女啊,看不夠你寫的。 要是才女是電視劇官方的,寫的快一些,配合著電視劇更新就好啦。覺得電視劇拍的挺好,全員演技在線,男主的演技已經掩蓋了年齡過老, 幾個角度也帥,還有幾分少年氣。連反派都很喜人,白粥雖然壞到家了,但是罵起人來很是清奇,很是期待他再罵人呀。 話說我在國內某網上發評論“古代的貪官佞臣都是才子出身的呀”, 結果這句話發不出去,有敏感字! 把貪官兩字拿掉,才能發。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晚妝的最後一段評論寫得精彩絕倫,道出了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流行文化的衝突,導致此劇為何被多人棄劇的緣由。此劇對我來說來不算太燒腦,很多美劇要比此劇燒腦得多,而對人物刻畫上經過晚妝的解讀和分析,讓我這個沒文化的人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看劇就順暢多了。
不過我還是覺得有些bug是完全不必要的,比如軍馬風波,一個太子能夠驅使的難道隻有一個顧內人?她一個人跟著太子的小舅子張紹筠去解決一個本來勝券在握的問題,隻因分身乏術,顧內人去看軍馬,沒有看住愚蠢的小舅子張紹筠,讓他把買馬的合同簽成了賣馬的合同,而這完全可以避免,隻要多帶去一個心腹即可。這顯得編劇在故意為之,讓劇情沒有必要地發生反轉。
另外,太子的情報係統太差勁,比起太史令,他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就靠表弟顧逢恩和顧內人,也太慘了點吧。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這部劇我在國內開始追,但更新很慢,男主表演有點太較勁,失去興趣。聽晚裝的介紹,再回去看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