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電視劇《鶴唳華亭》劇情分析(十)

(2020-01-08 11:33:45) 下一個

第八集男女主隔著山水屏風蘊籍情愫,完美地體現了《詩經》裏的愛情所營造的氣氛--樂而不淫。中國古人流傳下來很多愛情詩,如果仔細區分的話,可以看出不同曆史時期對愛情的描寫手法,流露出的意境完全不同,因為每段曆史時期都有它獨特的社會意識形態,使得描寫愛情的詩句散發出不同的氣質特征,由近至遠的話,元明清由於民間話本和由此產生的戲曲小說取代了詩歌,反映出來的愛情意境是很平民市俗化的,淺俗露骨,在愛情中追求肉體歡愉大於精神滿足。"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和你把領扣鬆,衣帶寬,袖稍兒揾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

唐代由於北朝少數民族遺風尚存,男女關係明顯帶有胡人氣息,比如那些在漢人眼裏是亂倫的婚姻:我們倆隻要看對眼了,幹他人何事?很象草原走婚所傳遞出的風貌氣質,看上了就合,有一天看不順眼了就分,再找下一個,沒那麽多幾幾歪歪。所以唐代愛情詩很少有充滿憂傷哀歎氣質的詩句,大多是坦誠地讚美愛情,因為在唐人看來這沒什麽可遮掩的,愛了就是愛了,男女之間產生愛情是自然而美好的,是值得被接納和肯定的。比如這劇裏出現的"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即使這對男女是亂倫,隻要他們之間的愛是真摯的,照樣被接納,被詩人毫不吝嗇地傳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晚唐到兩宋就變了,愛情詩很明顯朝著閨情相思、香豔綺靡的方向發展,代表作如著名的花間派。堆砌華豔的詞藻,鋪錦列繡、雕章琢句,多寫女子的容貌服飾體態,詞中女子嬌弱無力,讓人憐愛,百無聊賴,慵懶多情。詩人們通過直接描述心目中的美女形象,寄托自己對愛情的向往。至於這個美女自己在想什麽,她愛什麽樣的男子,好象沒人關心。比如那個極端守禮的老頑固司馬光,稍微一點不符合儒家禮儀秩序就瞪眼看不慣,竟也免不了描述宴會上舞妓的美姿香豔,據說後來他每次古板正經大談特談滅人欲的理論時,他的對手就用他寫的那首詞讓他無地自容:看看你自己,不也忍不住人欲麽。"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唐之前的魏晉六朝,表現愛情婚姻的詩詞歌賦特別多,其中南朝樂府民歌幾乎是清一色的愛情。這段時期的特點是彎彎繞繞,越來越舍棄平鋪直敘,繞著彎子通過景物、環境、花木,用複遝、疊字、諧音、雙關的方式表達愛慕,特別注重辭藻的繁飾、聲律的和諧,對仗十分工整。我感覺這部劇的感情線,用的就是魏晉六朝時期的表現手法。男女主角除了第八集這一次的屏風戀用的是《詩經》所體現的意境(就是含蓄),後麵感情線的色凋變成了魏晉風(不過這跟女主身份變成了奴婢加間諜有關),已經不是含蓄而是隱晦的地步。暗流湧動,特別講究形式,無論是鏡頭語言,還是台詞,都注重對仗工整,前後呼應。比如前麵太子說"我求的不是太子妃,而是可以相濡以沫的妻子",後麵就會出現"相濡以沫隻是佳事,能夠相忘於江湖才是幸事";男女主各自的出場環境使用的對仗手法,一個亮象在山水間,一個亮象在神佛前,也對應後麵第八集台詞"可得解脫處,唯神佛前,與山水間";初戀黯然結束那場戲,一個說"我無心也無力",另一個對仗"我無知也無恥",包括最新的,一個騎馬從路邊牆上折一束桂枝,另一個就隔著轎簾回贈以桃李果脯,暗指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劇中很多很多這樣的情感表達,極具東方文化所特有的美感。

不僅是愛情,其他人物的其他感情,也如魏晉時期的文人那樣,用曲折暗藏的方式,比如盧尚書想退休,你直說不就完了麽,非要說他想吃菰菜、蓴羹、鱸魚膾;包括鶴唳華亭這個劇名,也和菰菜蓴羹一樣,都是出自魏晉時期的《世說新語》,用思念華亭縣上空的幾聲鶴唳,來拐著彎地說出自己事業線失敗後悔不當初的心情--"當初要是不搞事業呢,現在老婆孩子熱炕頭…"。這裏頭絕大部分有事業心的人物比如太子、齊王、小顧老顧、李,陸、盧、張那幾個大官(這幾個姓氏還真是魏晉時期的高門望族),都失敗了,死前都是華亭鶴唳的心情。除了皇帝最後算成功,想搞的事業搞成了,犧牲掉了幾乎所有的妻兒,忠奸大臣,朋友敵人,可他和那些失敗者一樣,同樣要品嚐鶴唳華亭的心情--"當初要是不搞集權呢,現在我的親人們還都活著!太子死了我才明白他一直對我那麽好?!"。還有女主出場時,她爹感歎京城裏那位太子,恐怕沒有咱們這裏的白鶴自在,女主順著這個意思,很自然說出一句"唳清響於丹墀,舞飛容於金閣",這個也是魏晉時期的典故,出自南朝詩人鮑照的《舞鶴賦》,全篇描寫白鶴從仙境降落凡間,雖有美妙的舞姿,卻困於世俗,被拘囿馴養,人為改造,最後鬱結長悲的淒涼過程。暗指男主命運。

這部劇最重要的幾個'點題'的典故,均出自魏晉南朝,另外一些小地方也在不經意間流露出魏晉風,比如"世間多少金穀客",和後期出現的人物'夕香', 這兩個都出自南朝江淹的《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穀";" 同瓊佩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還有一閃而過的,比如皇帝臨晉元帝司馬睿的《安軍帖》,趙貴妃居室正堂裝飾的坐屏是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等等。這些魏晉色彩都不是明著給你表現出來的,明麵上你看到的是宋明,但如果你有這方麵背景知識,知道舞鶴賦、世說新語、平複帖,再看這劇就自然覺得人物風貌暗藏魏晉風度。這劇獨有的一個特點就是這種表現手法,原著也是同樣手法,讓能領會的人瞥一眼就心領神會,不能領會的怎麽都看不出那個隱藏的點。當你從演員的表情結合古文典故再結合前後情節,悟出編導意圖時,你會盛讚編劇的獨具匠心,象探寶一樣樂此不疲,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這麽做很不友好,看到的隻是各種虐各種精神異常。所以這個劇評價出現兩個極端是必然的,認為她好的奉其為神,認為她不好的直接貶為垃圾。

這種暗喻、雙關的表達方式,確是古代文人之間、有文化的夫妻之間常見的說話方式。詩經來,楚辭去,你跟我說句話用三個典,表達第四個意思;我回你一句也用三個典,表達第五個意思。對仗極工整,極具形式美,想要表達的東西絕不是字麵上你看到的,你要有那個底蘊,博覽過群書,才能聯想到隱藏含義,不知道的真覺的是吃飽了撐的,完全脫離勞動人民喜好大蔥沾醬的本色,是隻屬於他們那小圈子文人的情趣。這部劇的表現形式用的是這種'魏晉風',審美特征概括為作華亭鶴唳之歎的陸機在《文賦》裏提到的“詩緣情而綺靡”,要綺靡!綺靡到no one gets that point,挨勞動人民的罵是必然的。

回到古人對愛情的表達。魏晉之前就是漢代樂府民歌了,特點是直接,堅定,"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因為樂府詩歌是勞動人民創造在幹活中唱的,所以它沒有多少文人花花腸子的特點,看不到暗喻、雙關這種文字遊戲。"上天呀!我渴望與你相知相惜!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

而兩漢之前的中國人,精神麵貌又有大不同。先秦直到秦末,人們表達感情的方式不象漢代那樣直白,而是通過詠物而喻人,如這段時期的代表作《詩經》,前三句都在詠歎水邊葭草,樹上桃李,隻有最後一句說出他想說的,很明顯帶有象征主義的手法,前麵的那個物是象征。比如《國風·召南·摽有梅》,"梅子都快從樹上落沒啦!枝頭上就剩了三成。有心求娶我的男人啊,你還等啥哪!"這個劇裏趙妃和杜侍郎在推薦張氏女為太子妃時,開頭的話都是"此女年已摽梅,淑德賢良",摽梅這詞出處就在此。劇裏這兩位演員都把'摽'念成一聲,不知道為什麽,實際上這個字是第四聲。

這個劇男女主定情,采用的就是《詩經》所傳遞出來的意境。兩位是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萌動而朦朧,用哪種意境處理這個狀態,很考驗編導和演員。因為演員都是成年人了,稍微不小心就會帶出熟男熟女的油膩,而這段戲,少年人的相互傾慕,要的是那種樂而不淫,單純的欣賞,不涉及愛欲,就象你看到美景,盛開的花的感覺,那種淡淡的喜悅。即使內心歡喜,覺得她美,也想不到去占有,而是向往。對於一切美好事物的一種向往。樂而不淫。考慮到劇中男女主的年齡、所受的教育、身份等等因素,采用《詩經》中愛情的表現手法,特別合適。對那個狀態的把握,既不是明清那種世俗,"啊姐姐!小生哪一處不見,姐姐你就在這裏做春夢!走咱倆到大樹後雲雨去吧!"盡管杜麗娘和陸文昔一樣也是十六七的少女,也是高官顯貴的掌中寶,也不能用這個方式去處理。更不可能象現在這樣,十六七高中生的青春偶像劇,上來就熊抱濕吻舉高高;晚唐那種慵懶如貓一般等著太子獻殷勤?這個狀態也不對。讓陸文昔鄭重發出乃敢與君絕的山盟海誓?太象劉胡蘭。

這段戲女主跑到屏風後躲起來,給出的理由是"立必端直,處必廉方,妾亂頭粗服,不敢麵君王。 ",前兩句出自後漢李尤的《屏風銘》,這裏借用就是詩經表現手法,以眼前物體做開頭,引出自己真正想要說的。後麵這句,和女主前麵用幃帽遮住臉時給出的理由一樣,"跑了一天,麵妝已經花了。"這個理由真是貓爪撓人心,又委婉又撩人,暗暗地表達出眼前這個男子在自己心目中的份量。"我喜歡你了,所以我特別在乎自己在你眼裏的形象,所以才特別地害羞。",太子也領會到這點,也用同樣的手法回答她:"奉上蔽下,不失其長。記得令尊不大會說官話,入仕,你倒比他合適。"前兩句同樣出自《屏風銘》,二人互為知音,你說上句我馬上對出下句。文昔低頭一笑,說你這是在誇讚我呢麽?太子揶揄她,"臉皮,你也比他合適",暗諷當官的全都得臉皮厚。

這一場對少年男女情愫的演義,我想是借鑒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表現方式。如果看過昆曲《西廂記》、《玉簪記》等才子佳人的戲,會看到古人談情說愛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一般會隔著什麽東西,比如紗窗或珠簾,並且會用到某種道具,比如琴或者書簡,倆人通常不會見麵,即使離的很近,也是隔著朦朧對著人影,借物詠人,表達自己對對方的傾慕。戲劇來自於生活,這也反映了古時少年人就是這樣初戀的。克製、守節,發乎情止於禮。

接著女主在介紹她畫的蜀中山水屏風時,開頭那句"江水泱泱…",出自宋代範仲淹的《嚴先生祠堂記》,原文是"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底下描述的"白鶴從清流中飛起"等語句,頗有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田園山水派的詩賦,比如《長溪賦》所描繪的景象。太子對廣闊山水的憧憬,對自己連京郊大門都沒出過的歎息,對應了《舞鶴賦》所感歎的,本是逍遙的野鶴,卻拘於凡塵失去自由的悲哀。

女主在第一集出場的一組鏡頭令人驚豔。那是三峽實景拍攝的,空中航拍。那集女主和父親陸英說到京城中的太子後,女主有一段獨白,這段處理得非常妙。鏡頭是在模擬白鶴的視野,從空中搖搖飄忽,伴隨著女主的聲音,掠過蜀中山水,鄉野溪流,來到京城上空,悠悠墜入太子裝金飾玉的寢宮,此時畫外音正是女主"能夠搏鷹的他,卻囿於金貴玉堂,"這幾個字,最終鏡頭飄搖著聚焦在浴池裏的太子身上--冠禮前的沐浴更衣。看的出這劇的導演攝影藝術指導很有經驗,很會渲染影視效果。

可惜這麽一部付出眾人心血的劇,由於諸多原因給剪的七零八落了。簡直是慘不忍睹。太多關鍵的劇情都刪除了,導致最後幾乎沒法看。目前國內的審查啊!實在是…太可惜了,太可惜了。這麽多人的心血,所有演員至臻的表演,這劇難得的是沒有一個演員掉線,哪怕是龍套。女一號演技尤其好,啥表情都能演出來!哭是哭笑是笑,害羞嬌嗔哂喜怒罵皆成文章,而好多女演員不管演什麽,都隻會幹瞪眼。更難得的是這部劇是近十年來罕見的能把古代深受儒家思想渲染的上層知識分子的風貌、精神世界還原出來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利與弊,兩端都擺在你麵前,給你高度還原,不美化不評判,也不按照當前價值觀去裁剪,讓你如同進了博物館參觀出土文物一般,自己去想為什麽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創造出的文明就是那個樣子的。

不過除了外部不可抗因素,這劇本身也有缺陷。在我看來最大的不足之處在於女主最終不能免俗,一步步走向神壇,被編劇寫成女神了。她太無所不能了。哪裏都有她的身影,無論見識、膽量、謀略、隱忍(非凡的忍耐力啊)、智商情商,道德標準…凡你能想到的,都比常人高出一大截。男主刻畫得比較好,自始至終沒有神化,一直是人,有著凡人都有的怯懦、退縮、失算、感情充沛等等優缺點。這使得最後男女主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女孩比男孩在人品才能各方麵上都高出許多,第八集那麽般配的屏風定情,現在回想起來感覺很滑稽,女孩瞎了眼了,怎麽看上這麽一位哪裏都不如她的。對我來說文學作品的魅力在於寫人,即使都是神,它也是因為把神寫成了人而有魅力,比如《西遊記》。而現在的影視劇不知是為了迎合觀眾還是其他什麽原因,越來越趨向於塑造算無遺策,毫無缺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主角。男的比如梅幫主,女的比如各種大女主戲。電視劇承擔了讓觀眾把自己代入成主角去意淫的職責,這無可厚非,但也別YY到這個地步,過了那個界限,就不是寄托編劇或者觀眾的美好理想,而是突顯他們的可憐了,那種因求之不得而產生幻覺,不得不通過虛假的影視劇安慰心靈的可憐。

這部劇在開始給觀眾設定的是雙鶴,最後變單鶴了。男女主兩個都是有小怯而大勇的人。怯就是懦弱。可女主的懦弱在哪裏呢?她倒是有小失誤,不小心掉了印章,幸虧有這麽個劇情設計,使得她沒有從一開始就是神。而她的懦弱又在哪裏呢。她從一出場就是個勇氣膽量皆過人,自始至終不怕死,從不退縮的形象。哪兒都有她,一聽男主因邸報遇上麻煩了立即衝出去調查,如救火隊長。俠女才女美女間諜女,麵對酷刑還具備鋼鐵一般的毅力。集李清照花木蘭,江姐薛寶釵…各種不相幹的性格氣質於一身。這樣的人設反到不吸引人了,因為你連想都不用想,不管怎樣她最後都能贏的,不用帶腦子,不用為她捏把汗,引人入勝的程度由於人物過於完美而降低。

更讓我覺得遺憾的是,女主最後竟還承擔了盧世瑜和陸英所遺留的人設,變成了男主在道德品質上的師長。她在最後給男主洗澡那段戲,完全變成了神,我甚至覺得那是編導故意這麽拍的,就是為了讓觀眾感覺到女主現在是女神了。所有塑造神的因素都出現。無論是台詞(請你做個幹淨的人吧!),還是視角(男主一直處在女主的下方仰視她),還是氛圍(水霧氤氳中的女主猶如廟裏被供奉的觀音,向男主灑著聖水),導演動用了所有視聽手段,明白地告訴你,注意了啊女一號現在進入女神階段是你的昔姐了啊!果然後麵就是男主在她麵前唯唯喏喏的舔狗戲了。男主變的好卑微,很多觀眾還特喜歡看,為男主配不上女主而歡呼,"女主才是盧尚書的好學生…女主才是鶴…"可這是編劇想要觀眾get的點麽?

我感覺編劇在男女主的優缺點設定上偏離了主旨,編大發了。從女主成為顧內人開始,女主就朝著神壇奮勇前進。從她來到男主身邊,男主就被女主操縱在手裏。二人的互動,女方是明顯的主齒輪,別看她在地位上處於下方。她與太子之間,從頭到尾都是她說了算。她什麽時候靠近他,什麽時候疏離他,什麽時候做陸文昔,什麽時候當顧內人,什麽時候告訴太子真話,什麽時候隱藏說假話,什麽時候對他懷有希望,什麽時候失望,甚至什麽時候讓對方產生她想要的感情比如讓對方愧疚,所有這一切的節奏,都是操縱在她手裏,並且沒有一次操縱失敗的。這讓我產生了男女主是真不合適長期相處的感覺。這倆人要是結婚了,沒幾年就得離。現實裏這種事不是很多麽。相愛的場景比這裏的屏風定情還美,比他們的感情還忠貞,男人追妻真的是追到了火葬場,結婚沒幾年,逃避妻子如瘟疫。可能有些妻子熱衷於充當丈夫'領路人'的角色,總覺得沒有自己的規勸矯正,男人就要變壞走彎路,如同劇裏的陸文昔那樣,在太子即將不幹淨時,當頭棒喝。這劇給女主賦予這樣的功能,是不是為了滿足這部分觀眾的心理啊。可是現實裏,有幾個成年人,喜歡生活在配偶殷切的期待裏呢。別說成年人,就是個半大孩子,你做家長的不加思索一廂情願地讓他成為你理想中的人物,時間長了他都會逃避,都會產生自己是他人用來實現願望的工具感。

這還不是最難受的。更難受的是那個對你抱有殷切期望的人,象女主陸文昔那樣,為了實現那願望(實際上是他的願望不是你的)為你豁出性命地付出。不經你同意就拿走你東西,是對你的不尊重,不經你同意就給你東西,同樣是對你的不尊重。如果他給你東西為你付出還帶有強烈的目的性,你這種不被尊重不被當人看的感覺會更強烈,你還有苦說不出來。這劇裏的太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盧尚書,陸英,女主,他們在對太子寄予'做幹淨的人'這個期望時,問都不問。他們既沒有想過這是不是太子本人的意願,也沒有衡量過太子有沒有這個能力。他們覺得反正我可以為你去死。這不是更令人難受麽?暗含的意思是我都為你死了你還不拚盡全力達到我給你定的目標?你對得起誰啊!他們仿佛從未考慮過另一方的感受。當你們為太子而死的時候,你有想過你置太子於何種境地了麽,你有想過對他的這種'感情訛詐'又更深一步了麽,太子心中的內疚又重一層了麽。這是一個怎樣的肮髒環境,你們不是不知道。你們明知道前景有多險惡,你們把他推出去,去為你們那個'創造清明幹淨的世界'的理想去奮鬥,你們自己怎不去啊?你們一廂情願地看中了他,就象陸英說的,"喜歡殿下麽,我也喜歡他。他幹淨,有誌氣有理想,他是最可能改變這一團烏煙瘴氣的人…"可太子又憑什麽要被你拿來充當實現你願望的工具呢?不是因為你是好人,你對他的期望裏沒有你個人的既得利益,你就尊重他了,就沒把他當工具了。

劇裏的太子最終走向避世或者自殺,是這類被殷切期望綁架的人,必然的結局。從家庭關係的角度來看,一個婚姻走向冷漠,走向無奈,有太多是因為相處模式發生了問題而不自知的。典型的就是一方讓另一方產生了被操縱感,無力感,時間長了被動這一方謝絕再與你合作,變成你怎麽著急上火他都懶的理你的佛係人,而那個操縱方會覺得特別委屈,明明自己都那麽赴湯蹈火了,最終換來的竟是這個。'我們都為你付出了那麽多人命了啊,那都是你最愛最想保護的人呀,你怎麽最終還會自動放棄了呢!'以這個劇的男女主為例。女主看起來是付出方,是弱者方。她為了男主都付出了那麽多了,尊嚴,地位,九死一生…可實際上,她是強勢一方,她有權力不經男主同意,就賦予他某種使命,她有權隨時對他表現出失望,隨時鞭策對方。這個衡量對方的尺子,是捏在她手裏的。她有權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種相處模式,這樣的夫妻,早晚出大問題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晚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中後期是出大問題了。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晚妝妹妹的解析。如果沒有這10篇滿是曆史與中國文學知識的解讀,這個劇還真的很難看下去。我們老百姓說話不那麽說,想事情不那麽想,所以我們看到的劇中人不是受虐狂就是施虐狂。劇中不合邏輯處比比皆是,導致我懷疑起自己的智商。這樣高大上的劇和者蓋寡是必然的,再加上被審查者一通狂剪,我能夠堅持到底把60集看完,並且感到有回味,我已經在給自己點讚啦!我覺得我的文化水平生生地被編劇拉高了不少。再次感謝大才女晚妝,學習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