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妙之門

一位智者在一本僅有五千言的經書中,卻提出人應該柔弱處下,要象水一樣的處世觀點。他從人、萬物草木的生長發展中發現這麽一個客觀現象:
博文

  《道德經》是修道修德的理論基礎,修煉者勿需任何相關知識,不要意守和運氣;病患者也不要觀想病灶。修煉時,先將《道德經》(最好是孫享林編著的《李聃道德經更正》或《老子道德經破譯●譜輯》)放於前麵,然後盤坐在地上,雙目微閉起功。起功時,兩手覆蓋膝蓋,從膝蓋上沿兩大腿、大腿根部兩側、腹部兩邊、兩肋部,至胸前合掌,掌根對心窩以保護心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什麽是當代道家?武漢大學宗教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宮哲兵先生認為,當代道家是指那些認同“道”的理念,努力使傳統道家、道教、道學文化在當代社會條件下創造出新的文化形態,積極為當代社會服務的文化人群體。它的成員主要包括研究道的知識分子、信仰道的道教人士、認同道的企業人士以及關心道的社會各界人士等等。(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當今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改革開放給國家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和改善,這是值得高興的。但是另一方麵,幾乎每個人都能感到,現在的生活壓力大了,人際關係複雜了。中央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說明什麽?說明現在的社會還存在很多不和諧的因素,不和諧的現象。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就會危及改革開放的成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二、主張知己知彼,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柔弱處下從字麵上看,可能會導致一種誤解,認為柔弱處下就是逆來順受,不與人爭鬥就是畏縮不前、軟弱無能,其實不然。《道德經》所講的柔弱並不是軟弱的同義詞,相反,這是一種真正的堅強有力。《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說,知道別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自己知道自己的人是明白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子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他所撰寫的《道德經》流傳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書中蘊涵的博大精深的東方智慧一直在被後人探索研究。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研究《道德經》,各自從中汲取對自己有益的知識和智慧。我們今天嚐試從為人處事的角度來進行探討,看看老子的處事哲學是什麽,對我們有哪些有益的啟示。一、《道德經》主張以“柔弱處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許多人經過親身實踐,發現堅持按照推薦的方法背誦《道德經》修道修德,有如下好處:淨化心靈人亂七八糟、勾心鬥角的事情想多了,思想混亂的時候,心裏就煩躁的很,這時如果坐下來背誦《道德經》,思想就可以慢慢安靜下來,心裏就不煩躁了,覺也能睡著了。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緊張,這裏不疼那裏疼,難受得很。靜下來背誦《道德經》一段時間後,身體放鬆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當前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下,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新加坡也首當其衝:股市大跌,房地產價格不斷下調,失業率創五年來新高,公司減薪、縮短工作日等等,國人紛紛受到影響,隨之而來是情緒上的焦慮、不安、煩躁、失望、擔心等等。大家的情緒仿佛隨著股市一下子跌倒了穀底。特別是當自身利益受到損傷的時候(失業,減薪等),當然也難免的會對家人發泄一下不滿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