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王-毛路線之爭 首先從大的當時氣候講,寧都會議是王明推行的“左”傾路線和“山溝裏”的毛澤東土地革命路線這套理論和辦法碰撞的結果。結果就是地方領導和中央、和國際路線衝突,所以受批的當然就是毛澤東,所以就發生了後來的一係列的事情。 贛南會議 1931年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派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到中央蘇區。任弼時的三人團先整項英,後整毛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晚年的毛澤東和早期的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這首七律是毛澤東同誌在一九五九年六月寫的,名為【到韶山。透過此七律,可以想的到,數十年來,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戰士為了人民的事業,為了中國革命而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毛本人也是一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林彪為什麽會出逃兼談歐陽兄的路線之爭 實質的內容,其一不論你是誰,我不死,就不會讓位(劉彭悲劇,劉很明顯把老毛放在精神領袖的位置,不論彭的想法如何,老毛認為彭是要其下野-為大越進的代價承擔責任);其二,回顧曆史,我不認為,林是從內心服從老毛的路線,早有前科,大家都知道,在此不多講。林在建國後,諸多表現和真實的做法,是大相徑庭的。簡單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楊成武羅瑞卿賀龍的下台和平反-真正的原因以及陸定一的不同性 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沒有毛澤東的批準,他們都是垮不了的。但每個人的下台的原因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一點,就是都含有林彪的慫恿和作事。更根本的原因,則是毛澤東的在主觀上對他們的態度。分析這個問題,我們要看到每個人倒台的大環境,還有的就是,即使有林彪的慫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讀過溫相關於彭劉與毛的路線之爭的文章,總感覺欠缺了點什麽。我認為,毛作為實際意義上的皇帝,並且其骨子裏,也是這麽認為的,有其特殊的特徵,第一,就是權力的絕對性包含絕對正確和絕對權威,也就是非組織性第二,就是接班人問題。如果,僅僅是路線問題,那殺了劉,文革就應該結束了吧。相反,文革還如火如荼,到最後還要批周公呢。如果周不早走了,周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到底誰才是“二月逆流”的主謀? 這是,毛澤東利用批陳伯達,江青的機會,在還沒有徹底製服劉少奇之前,試探老帥們的口風(對文革的態度),後來又打壓老帥,警告其不要幫劉少奇,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怎麽站隊,然後又很快安慰老帥們,維持了政壇的基本平衡直到7-20事件的爆發。此舉充分的體現了毛澤東無與倫比的駕駑政治方向能力和政治手腕,將二月逆流變成一塊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林彪的這一生》披露:同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百科全書編輯室的工作人員將“林彪”條目釋文送呈黃克誠審查。黃克誠為此發表長篇談話。他說:“你們寫人物誌,要學習司馬遷,他在《史記》裏寫了一大群曆史人物。你們現在要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用曆史學者的態度,去評價曆史人物。不要用過去黨內鬥爭中開鬥爭會的那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楊尚昆陳雲黃克誠談怎麽寫和看林彪談起-兼細數林彪的罪【蓑笠翁】 說實在的首先感謝國內軍史報告文學《雪白血紅》的問世,當然這也是國內政治風氣的好轉,雖然以後這本書很快被禁止,但至少也有了進步。對於林彪在戰爭年代的貢獻,讓後人知道林彪也是開國元勳,這對於恢複曆史真實的麵目是有積極的作用。到後來,眾所周知的是文革的爆發,文革是一場人為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和林彪的罪名談起 蓑笠翁(mikelinda) 1)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是這樣描述的: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一年間發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策動反革命武裝政變的事件。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黨的一係列基本原則的結果,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失敗。 眾所周知,“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沈有容詩雲:“攜尊登眺興偏濃,景物清恬日色溶。波浪千層翻地軸,風雲八卦結天衝。塔邊殘壘空芳草,泉上懸崖有老鬆。把劍專從飛將後,壯心直欲掃妖凶。 在中國人民保衛台灣的鬥爭曆史中,抗倭名將沈有容是不容忘卻的。出身於書香門第的沈有容,從小就舞刀弄劍。長大後投筆從戎,屢立戰功,成了赫赫有名的戰將。被抗倭名將戚繼光擊潰的倭寇以澎湖、台灣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