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楊羅賀的下台和平反-真正的原因以及陸定一的不同性
(2004-10-28 20:45:39)
下一個
楊成武羅瑞卿賀龍的下台和平反-真正的原因以及陸定一的不同性
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沒有毛澤東的批準,他們都是垮不了的。 但每個人的下台的原因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一點, 就是都含有林彪的慫恿和作事。 更根本的原因, 則是毛澤東的在主觀上對他們的態度。分析這個問題, 我們要看到每個人倒台的大環境,還有的就是, 即使有林彪的慫恿, 毛也沒有說言聽計從,林在楊倒台的時候,想把聶打倒,毛就沒同意。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 林也不是說打倒誰, 誰就下台,而是毛在權衡各個方麵的利益衝突後, 才下定決心, 要打倒誰。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毛澤東是要負責主要的責任。
羅下台的原因,大家討論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倒劉的前夕,毛要牢牢抓住軍權,這也是毛倒劉最大的本錢,劉在公開場合的言論-羅是什麽國防部長之類的話,已經使毛起了疑心。當然,羅的性格也使其得罪了太多的人,我可以說,即使林不慫恿,羅也會倒,但順便的是,這是給林的一個大禮。整羅的過程中,讓人感覺到這是林在整羅,這完全是毛的手腕。從周的話可以看出,你呀,太天真了?為什麽,羅要去找毛親自去解釋,而周的這句話,正是說出了誰才是主謀。賀龍的死,實際上並不是毛的本意,與其說是毛的決定,林的迫害,不如說賀本身的性格也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可以說,除了劉是必死外,沒有其他人是毛一定要他的命。問題是,很多人中就有林江等人的進一步施虐,再加上本人的性格,就造成了很多諸如賀死亡的大悲劇。看看,彭真陸定一沒有死就知道了,求生的願望什麽時候都不要放棄。我覺得從受益人的角度去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並不是真正的原因。當然,因為利益的驅動,就會使人更加瘋狂。從大的當時背景就是,林知道毛需要他,林和毛這兩個人之間,就有了很多政治家們的交易。而林所作得這一切,也是其日後不能真正成為接班人的原因-毛不認為,一個討價還價的人可以信賴的。當然,我認為,毛根本就沒有把林當成一個接班人,如果是的話,劉死的時候,文革就應該結束了。因為毛說文革是解決領導權的問題,劉死了,就好了嘛。
楊的下台,還有一個不為人深知的原因,就是楊本人的華北山頭(63軍山頭)問題。楊本人是鄭維山的老上級。楊是63軍前身冀中部隊司令員;鄭維山、傅崇碧,先後擔任過該軍軍長;黃作珍、丁萊夫,先後擔任過該軍政委;路揚,曾任該軍政治部主任;王壽仁,該軍參謀長。調入北京衛戍區的189師,是63軍的老部隊。在早期的“反革命政變”一役,使軍隊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顯著上升。謝富治、葉劍英、楊成武及肖華,都是此役中風頭甚勁者。區別在於謝、葉、肖等人似乎都沒有山頭,或者說從不顯露出有山頭,而楊成武卻是有山頭的。毛澤東最忌山頭,“一種傾向掩蓋著另一種傾向”(毛澤東語)。這也是毛林聯合,要拿下楊的原因。
那麽平反呢?
以後,林彪死了之後,他們的平反,是老毛的一個手腕,林已死,這是個好機會,既要推卸責任又要拉攏一下。毛在這方麵做法不是隻對楊羅才有,對粟大將軍也有過(1960年1月,粟裕應邀參加中共中央在上海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講話時還特地轉過臉來朝著粟裕說:“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懷他們那個千人大會上搞的”)。而陸定一沒有平反,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彭羅陸楊,羅和楊同彭陸本質上是不同的,羅楊是毛的嫡係,彭和陸卻是劉派。所以,待遇有很大的區別。對於平反後的待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楊的倒台,林起的作用大些,毛主觀上少一些,而在羅的問題上,正好相反。所以,楊複出後,任副總參謀長,羅瑞卿是軍委顧問,誰的真正權力更大,很清楚,還有值得的一提的是,羅和其家人,都認為羅的真正複出是文革後。
所以,即使象有些人理解的那樣,這些批羅楊是林發動的,如果毛在主觀上如果不想打倒他們,象聶一樣,那也隻能是林的一相情願,區別在於,毛的主觀上想打倒他們的意願有強弱之分,加上整個利益的權衡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