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究竟誰奪了毛澤東的權

(2004-10-28 20:48:07) 下一個
王-毛路線之爭 首先從大的當時氣候講,寧都會議是王明推行的“左”傾路線和“山溝裏”的毛澤東土地革命路線這套理論和辦法碰撞的結果。結果就是地方領導和中央、和國際路線衝突,所以受批的當然就是毛澤東,所以就發生了後來的一係列的事情。 贛南會議 1931年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派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到中央蘇區。任弼時的三人團先整項英,後整毛澤東。據陳伯鈞回憶,整毛的時候,任弼時是頭兒,王稼祥是搖鵝毛扇的,顧作霖則是打衝鋒的。中央代表團認為,蘇區應根據中央指示,迅速擴大根據地,乘勝奪取中心城市,毛澤東認為,這是行不通的。毛澤東堅持“從容不迫地去打土圍子”,把打中心城市“放在腦後”。因為雙方意見的不一致,1931年11月蘇區中央局召開了贛南會議。還有一點:這之前,中央代表團對毛澤東撰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書,就覺得不妥。毛澤東的《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到的本本,是指中共“六大”決議。所以這次會議,他們對毛澤東提出了三條批評:一是從思想上批評狹隘經驗論;二是軍事上的批評遊擊習氣;三是土地革命上批評富農路線,因為他的按人口平均分配,遵守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與中央的“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主張相違背。會議由中央代表團主持,強調貫徹四中全會路線,集中火力反右傾,並開始排擠毛澤東在中央蘇區對紅軍的領導。毛澤東關於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的職務雖然沒有被撤,但會議確定成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懷任副主席,毛澤東僅僅是個委員。中革軍委成立之後,就取消了紅一方麵軍總司令、總政委的名義。也就是說,毛澤東的總政委被取消了。 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並沒有撤但批評他是極嚴重的一貫的右傾機會主義(932年5月11日蘇區中央局的決議講的) 。 周恩來的背景 周恩來是在一九三一年十二月間,由地下交通線秘密潛入江西,就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的。他之所以在這時離開上海,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紅軍和根據地在當時中國革命的全局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二是當時處於地下的中共中央由於內外一連串的打擊,在上海越來越難於存身;三是在此之前,周恩來本人剛剛在政治上遭受了一次大的打擊。起因是他在和瞿秋白一道主持糾正中共黨內立三路線的錯誤時過於溫和,不合莫斯科的胃口而被戴上“調和主義”的帽子,處境狼狽。 葉坪會議 1932年1月上旬,中央蘇區中央局召開會議,討論貫徹執行臨時中央要紅一方麵軍“首取贛州”和反對主要危險右傾的決議。毛澤東不同意執行臨時中央進攻路線。葉坪會議是1932年1月中旬開的。會議中途,因毛澤東“太右”,另選了主持人並丟了中央局代理書記。會後不久,毛澤東就向蘇區中央局請病假,到瑞金郊外東華山休養去了。這件事與項英到上海臨時中央匯報工作有關。他匯報了中央代表團對一些問題的處置和贛南會議情況,同時認為反右傾還不夠。4月5日一封信,4月14日又一封信,這些信要求蘇區黨組織領導軍民“進行堅決的革命的進攻”,強調對“右傾作最堅決無情的爭鬥”。毛澤東於5月初複電蘇區中央局,指出:“中央的政治估量和軍事戰略,完全是錯誤的。”改組後的蘇區中央局於5月11日開會討論,否定和批評了毛澤東的意見,表示同意和接受臨時中央的指示和批評,當時毛澤東在漳州,未出席這次會議。臨時中央認為贛南會議對毛澤東批評得還不夠。6月17日蘇區中央局開會,討論中央5月20日電示,承認中央的批評是正確的,這就預示著王明“左”傾路線要對毛澤東進行更嚴厲的批判和鬥爭了。   9月26日毛澤東、朱德又正好發了一個紅一方麵軍的訓令。這個訓令不是積極尋找敵人作戰,而是就地發動群眾,準備反“圍剿”戰場。中央局卻立即致電說,這個訓令“完全是離開了原則,極危險的布置。”對這種離開原則的觀點,要“給以無情的打擊”。中央局命令前線暫時停止行動他們立即到前方開中央局全體會議,並把中央指示電轉發給前方。因此就有了10月上旬的寧都會議。 寧都會議 一九三二年十月的寧都會議,這次蘇區中央局全體會議是在寧都縣的小源開的。出席會議的有在前方的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彭德懷,後方的有任弼時、項英、鄧發和顧作霖,劉伯承參加。會議由中央書記周恩來主持,“開展了中央局從未有過的反右傾向的鬥爭” 。會議開始時,前後方的意見並不一致,周恩來說前方的行動是符合中央“進攻路線”的,毛澤東堅持關於部隊分散向北工作一時期的訓令是正確的,是從敵強我弱的實際出發,符合前線的客觀情況。但是臨時中央關於軍事行動方針指示電不是這樣的,所以後方的同誌認為,前方同誌的表現是對革命勝利和紅軍力量估計不足的表現,是等待主義,所謂“誘敵深入”,是守株待兔,是不合中央精神的。因為是中央的精神,所以周恩來在發言中也承認前方同誌確有以準備為中心的觀念,“澤東表現最多”,並溫和地批評了毛澤東,同時也指正了後方同誌對毛澤東的過分批評。毛澤東堅決地堅持了自己原則立場,所以會議對他進行了比較係統地批評,算了老帳:比如打贛州問題,發展戰略問題。他在一次給項英的信中提到發展偏僻區域。在寧都會議上項英公開揭發了此信,所以毛澤東被指責為是“上山主義”、“東北路線”。當然這次會議對後方的同誌也有批評,批評他們“對於敵人大舉進攻認識不足,因之對於動員的準備缺乏注意”,但與會的多數同誌認為,“集中重要火力反對等待觀念是對的”。由於毛澤東在原則問題上不承認錯誤,與會者多數認為,他“承認與了解錯誤不夠”,“不尊重黨領導機關”;“如他主持戰爭,在政治與行動方針上容易發生錯誤”。所以,會議最後批準毛澤東“暫時請病假,必要時到前方”。會後毛澤東立即回後方,在同周恩來話別時表示:前方軍事急需,何時電召便何時來。幾乎在開寧都會議的同時,臨時中央於10月6日開政治局常委會討論蘇區中央的問題,批評毛澤東“分散工作的觀點”,“是保守、退卻”,“是不能容許的”。強調對毛澤東應作堅決的鬥爭,但不一定指出名字,並提出他“可調回後方作蘇維埃工作”。會議決定,立即給蘇區中央局去電。中共臨時中央電示到達中央蘇區前線,寧都會議已經結束,毛澤東已離開前線去長汀福音醫院休養。蘇區中央局立即開會(可說是寧都會議繼續)貫徹執行臨時中央的來電指示,周恩來、王稼祥、朱德在寧都會議上不讚成毛澤東回後方的意見也無法堅持了,所以一致確定毛澤東回後方主持臨時中央政府工作,紅一方麵軍總政治委員一職由周恩來代理。10月12日,中革軍委奉蘇區中央局之命發布了這個命令。26日,中共臨時中央任命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麵軍總政治委員。毛澤東沒有出席撤職的中央局會議,是缺席裁判的。會議免去了毛澤東紅軍總政委職務(也就是剝奪了他的軍權),由周恩來代理紅軍總政委職務。周恩來建議毛隨軍任助理,毛澤東拒絕了,以請病假回到後方。兩周後,正式撤消毛澤東紅軍總政委職務,由周恩來擔任。寧都會議是毛澤東和周恩來兩人曆史恩怨的根子。毛則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失意落寞的一段日子。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導致事都會議的召開,實由周給後方中央局的一封信而起(主要是講中央來的人和作戰前方人員的分歧)。用毛自己的話說,那時他成了“茅坑裏的石頭”,“連鬼都不上門”。周由此鑄成大錯,用他的話說,這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和罪惡”,毛周兩人之間的種種恩怨糾葛莫不根源於此。但舉行寧都會議時情況已變化。當時前方軍委的周朱毛王觀點一致,後方的任項鄧顧觀點一致,但後來周朱動搖,隻有一個王稼祥支持毛。結果毛挨批並被撤職。劉伯承隻是列席會議,有發言權無表決權,他是反毛派,寫文章批毛的遊擊習氣,結果受到讚賞,榮任總參謀長,葉劍英因為是毛派被替換。 寧反政治錯誤,不反組織錯誤,周恩來在此也表現的淋漓盡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